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七夕专题>>正文内容

    11地同时申报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西安赢在“早”字

    作者:记者职茵 实习生朱千慧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28日 点击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一个天上人间的美丽错误,造就了一段永恒的传说。近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陕西西安、山西和顺、山东沂源三地均榜上有名,并列成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如果不是“申遗”,不是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许多人恐怕还很难把西安与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联系起来。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白娘子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鹊桥会”、“哭长城”、“化蝶”、“水漫金山”等奇幻浪漫的故事情节更是妇孺皆知。除牛郎织女传说以外,其他3个爱情传说早已动手“申遗”,有的已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遗憾的是,西安的“牛郎织女”却姗姗来迟,去年才向文化部递交申请,正式走上“申遗”之路。幸运的是,我们成功上榜。

      六地入围三地上榜

      牛郎织女这对眷侣被生生分开的命运十分悲惨,这段爱情传说在“申遗”过程中的竞争态势也可以用“惨烈”来形容:11地同时申报,6地同时入围,到最终确定名单时,陕西西安、山西和顺和山东沂源三地并列上榜,呈三足鼎立之势。

    此外,河南安阳、河北邢台、湖北襄樊等地也曾向文化部递交申请。早在2006年农历“七夕”,河北邢台就给自己挂上了“牛郎织女故乡”的牌子,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七夕爱情文化之乡”,由此引起了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争。湖北襄樊紧接着声称,最早的人神恋爱是发生在襄樊万山的“郑交甫会汉水女神”故事,该故事与牛郎织女传说描述的人神恋爱血脉相连。

     

     

     

    [牛郎会织女]

     

      要成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当然得具备传说中被银河隔开、牛郎织女身处两地的条件。此次上榜的三地条件都很充分:山东沂源县燕崖乡牛郎官庄村对面的大贤山上有个织女洞,建在离地面4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据称此洞建于唐朝,而与其一河之隔的牛郎庙则建于明代;山西和顺县的南天池村附近,与牛郎织女相关的地名有十多处,除已毁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遗址外,现在还有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等,这些地名与传说相对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链。

      伫立在我市长安区斗门镇昆明湖遗址两岸的牛郎、织女石像,史料记载是汉武帝为映照天上的银河而立。当地村民世代都把这对“从天而降”的石像当做宝贝,还出资盖起“石婆庙”供奉石像,每年举行相关民俗活动,流传着各种版本的牛郎织女的趣味故事。

      西安优势在于“早”

      这么多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言之凿凿地摆出各种“铁证”,西安最终“申遗”成功的优势何在呢?实物遗存、史料记载、民间传承就是我们的有力佐证,除了证据确凿,西安的优势还在于一个“早”字。

      著名民俗专家韩养民说:“昆明池和牛郎织女石像是汉代所建,《汉书》里多次提到石婆石刻,《西京杂记》也提到了汉代的七夕节。这是中国最早的实物和文字记载,所以‘牛郎织女’的提法祖先早有结论。”而且,关于七夕节发源地在西安的说法,韩养民早在22年前与人合著的《中国古代节日风俗》一书中就提出来了。

      政府将开发这一文化产业

      为什么大家纷纷来抢“牛郎织女”?这一爱情传说为何变得如此炙手可热?对此,韩养民认为很平常,“就像百花园里绽放的花朵,越是百花齐放越说明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受人重视”。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傅功振认为,西安为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申遗”比其他地区晚了一步。他说:“西安是古都,悠久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太多,名人逸事太多,大家反而觉得不稀罕了。像‘牛郎织女’这样一个起源于汉代的文化遗产,对其他省份来说弥足珍贵,他们揪住一根稻草肯定花大力气培养扶植。可西安需要保护的文化项目实在太多,所以难免有所遗漏。”

    “申遗”成功之后,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目前,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得到了北京专家与长安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据傅功振介绍,政府将在保护原有文化风貌的基础上,加大对相关文化产业、文化机构的开发工作,建成相关文化展览馆,改造旧有的昆明湖遗址,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景点。

     

    (图片由长安人网站提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辨
    • 下一篇:长安七夕风俗巧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