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谈谈长安节日习俗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点击数:

     

    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文化风俗积淀丰厚,节日、习俗文化较多。现简介如下:

    吃五豆  腊月初五,将小豆、黄豆、黑豆、绿豆、豇豆等五种豆子煮食,意寓消五毒,名曰“吃五豆”。

    吃腊八  腊月初八午餐,吃食以大米(或玉米大糁)、各种豆类、花生米、胡萝卜、葱或蒜苗、豆腐等煮成的粥,谓之“吃腊八”。传说,这是为了敬祭神农、后稷、百谷、先农、邮表、犹虎、防和、水庸沟等八位农神,祝愿来年五谷丰登。在杜曲、韦曲等地,习俗讲究给果树枝杈上放些腊八饭菜,来年果树定会硕果累累;同时,让寒冬鸟雀食之,以献爱心。

    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晚讲究祭送灶君。先将灶爷灶婆像分上下两段,上段为灶爷骑马图像,下段只有一匹备鞍的马。当晚烙好灶饦(圆形馍饼),焚香亮烛祭敬灶君,并将灶饦捏上一小块拌以谷草祭奉灶马。烛尽时,将旧灶君纸像焚烧,意在送灶爷上天宫搬粮。祝辞曰:“上天言好事,归宫降吉祥”,也有“下凡降吉祥”语句。祭毕,将纸像下段压于香炉下,分食灶饦,未能回家者留存。此后,家家清扫房舍灰尘,粉刷墙壁;街镇日日逢集贸易,天天黄道吉日祥瑞。

    春节  长安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不少,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不少迷信习俗已不再操办。

    除夕  腊月三十日下午或傍晚,上坟烧纸,迎请祖先回家过年(亦给祖先送钱过年)。门贴对联或“福”字斗方,现如今大多在头门上贴门神,以示一年四季平安幸福。天黑后,焚香明烛,贴上新灶君像,将下段灶马于灶房烧毁,请之取接换二十三日祭灶上天的灶马,驮灶君和粮食归来。并煮食饺子,交好运;守夜放鞭炮、花炮或礼花;现如今人们看电视,聚餐,观看文艺晚会等。晚辈给长辈跪拜问安,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或红包。

    元日   正月初一凌晨,放鞭炮、烧柏朵、芝麻杆,意在请诸神归位,辞旧迎新。人人争早起,家家早饭早吃,取意一早百早。乡邻见面互相问好,“过年好!”,“新年吉祥!”,“恭喜发财!”。不扫地,不倒垃圾,不走亲戚(长安西部有大年初一新女婿到丈人家拜年的习俗),不去他家打水,水火不出门,意指财不外流。

    拜年  正月初二至初五为拜年日,媳妇走娘家,外甥拜舅家。礼品:新婚第一年行“四色礼”,即大个儿肉包子十个、枣糕六个、挂面两把、点心一封;以后每年大肉包子十个、点心一封;回礼为核桃、红枣、蛋蛋馍等,若送礼者家中有老人,娘家人还要将包子、枣糕各回赠一个;其他亲戚只在馍篮里放二、三个蛋蛋馍即可。待客,中午臊子面,四个菜喝酒;下午菜、馍、米饭、黄酒、白酒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拜年礼不断高档化,并且形式多样。送名烟、名酒、名糕点食品、鲜花、饮料等高档礼品。拜年期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给晚辈散钱或发红包。

    破五  正月初四下午,家家烧纸钱,焚黄裱,送祖先回坟,请诸神归天。初五拂晓,青壮年掷空放大炮若干,现如今多在拂晓至上午放花炮,谓之“破五”。后,即可下地干活。

    送灯  正月初六至初十五,舅舅给外甥送灯笼。一个灯笼十支蜡,附带十个粽子,一捆麻花。父母给出嫁的女儿第一年送大玻璃灯或花灯、宫灯等,有条件者送连跟带土活竹2株,植于外甥家院。有了外孙,加送小灯笼和曲连(即用白面做的项圈、帽子、鸟儿、葡萄等花馍)。

    元霄节  正月十四、十五,家家大门口悬挂宫灯或玻璃灯,新媳妇房内点娘家送的花灯,小孩提上舅舅送的灯笼,出出进进闹元霄。当日,不走亲访友,不干活;早餐臊子面或饺子,午餐米饭、馍、菜、酒(分烧酒、稠酒、醪糟等),晚饭元霄。十五、十六晚,有些村庄用铁轮大车、椽檩、门板、绳索等架起灯山,绵延半里,谓之“摆灯山”。有的村庄抬(耍)社火、平台芯子、耍狮子、龙灯、跑旱船、竹马,歌舞飞扬。有的出高跷(柳木腿)、芯子、扭秧歌、敲锣打鼓,互相竟赛,热闹非凡。改革开放后,韦曲街头各部门,单位谜联竟相高挂,元霄夜爆竹声中,三五成群的人们,走出家门,逢拥街头。谜联下人山人海,竟相猜迷,喜获奖励,笑逐颜开。一街两行的人群在焰火、爆竹声中渡过热闹祥和的元霄佳节。

    清明节  禁火寒食,祭扫祖莹。儿女晚辈回家上坟祭祖,献水果、点香蜡、烧纸钱、冥币;现如今时兴网络祭奠,写纪念文章,在网络或坟头吟颂,不能回家祭祖者在十字口向坟的方向燃冥币、冥品。先燃烧写有亡亲姓名的纸片或信封,后烧纸。有条件者还送金银锞、衣帽、车、房、家具、家电等器物、鲜花等,祭酒三杯。同时还给吸烟的亡亲点燃香烟,摆放坟头。思念情深者,述说亡亲在世时感恩言行,哭泣半天,叮嘱用送去的钱物过上好日子,道些祝福的话。同时,也告诉亡亲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必挂念;男人们则用铁铣全坟除草,并在坟头压三张烧纸。

    谷雨节  清晨,姑娘们在黄裱纸上画上蝎子、蜈蚣、簸箕虫、蛇等毒虫和一把宝剑,题词“谷雨三月中,蝎子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断蝎子精。”以祈防虫免疫,并去野外收少许露水,用白矾蘸着擦刀,还要将锈滴洒黄裱纸上,成土红色,贴于炕头。传说此举可避免毒虫叮咬侵害。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家家门前插艾。小孩、姑娘佩带香料缝制的香包;大人、小孩都饮雄黄酒。家家吃粽子、油糕,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出嫁女儿于节前数日带绿豆糕、油糕等探望父母;节日当天,父母送粽子、油糕、黄瓜、杏、葱等给女儿,此谓之“追节”。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为牛郎织女相会日。此前的六月六日,姑娘们便种豌豆、扁豆、小麦等于香炉、盆子或碗中,置室内让其发芽生长,到七月七日拔出,分成七撮,用七道红纸条扎束,夜里围在一起掐其尖端放净水盆中,若上浮呈花形则为得巧,若下沉无花样则示笨拙。儿歌:“今年有个七月七,明年有个八月八;瓜桃李枣,年年儿生巧。”夜深人静时姑娘们爬到井口,若闻听有牛郎织女哭声,则示己命不好;若默无声息,则示己命好。当然,此为封建宿命论之说。现如今,长安区西汉织女、牛郎石雕像及七夕文化,已申请办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像藏于斗门镇石婆庙中。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下午或傍晚,家家烙大小“团圆馍”。月上中天时,在院中设案,将“团圆馍”、月饼、各种水果等摆于桌上,全家一起拜月赏月。祭毕,品尝月饼,水果及小“团圆馍”。次日早饭时,按全家人口分切大“团圆馍”,每人一块。对未归家人,出嫁女子亦留1份,待日后归家时食用,以示爱意和全家团圆。韦曲、杜曲等地在节日当天,父母给出嫁女儿送“团圆馍”,外加柿子、大枣、板粟子等水果,女儿则不礼往。长安区西南各地,节前数日,女子先给父母送月饼,节后,父母再给女儿送“团圆馍”。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父母给出嫁女儿送花糕。花糕用上等白面蒸成,圆形、塔状,三层、四层不等,底层直径尺余,周围捏成齿形花瓣(边),每层边沿嵌以核桃仁、粟子、红枣,顶端做成龙、兔、莲花等形状。爱好者,用红、蓝、黄等染料点缀,四周插上万年青等枝条。相传,唐丞相女王宝钏,寄身曲江寒窑,母怜女贫,送花糕接济,花糕中镶有金锞银锞。

    后人沿袭宝钏母送花糕之举,只是以板粟、大枣等代替金锞银锞。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习俗也同清明节,祭扫祖莹。晚辈孝子亲戚相约定去祖坟和亲人墓地烧纸化钱(冥币、冥物等),讲究一坟不烧二纸。路远不能归家者亦可在十字路口画一圆缺口向着故去坟莹亲人的方向,在圆圈内先燃写有亡亲姓名称谓、送祭人名姓的条子或信封,再焚化纸钱,冥品等,祭奠亡灵。道些慰问亡亲话,用晚辈送去钱物置换过冬御寒物品,买些换季衣服被单等,吃饱穿暖,想买啥就买;钱不够就托梦再送,爱好者购时令鲜花或在坟莹前献上月季,玫瑰或菊花等,坟头压烧纸三张。

    冬至  节日当天人们吃“豆腐脑”,现如今时兴吃饺子或煮馍。传说,吃了“豆腐脑”或“饺子”后天冷不冻手脚和耳朵。另外,为了纪念孔子,学生在这天给先生行礼(封钱)。此陋习已不再倡导。现如今有的高考上大学者,举办谢师宴或在春节期间学生给老师拜年。

    此外,在长安乡村还流行过古会,如韦曲东、西韦村三月三“上已节”,王曲城隍庙二月初八、南五台六月初一庙会等;还有看娘会(忙前会),忙后会;各村的过古会,多在六月初六至八月中旬过会(略)。其他古会:如曹坊腊月初八、三月初五、杜曲寺坡正月十三、五星十堡江村二月十五、斗门梦驾村和细柳梁家桥二月初二、魏寨白庙村三月二十、王寺庙店村九月二十七、冯联村十月初五。荆二村十月初六、东、西庙村十月初十、韦曲骡马会三月、十月,郭杜骡马会十月初七等。此外,还有各寺院、道观、基督教堂等过会节日。

     

    本文主要介绍长安古老节日、习俗文化活动,未介绍元旦、情人节、妇女节、五一、五四、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七一、八一、老师节、国庆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习俗,敬请读者谅解。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葛村豆腐香飄長安
    • 下一篇:(诗歌)英雄气节励万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