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老兵永远不死 芙蓉街上的西沙烈士

    作者:章文 来源:三秦在线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 点击数:

        2011年1月19日,在济南芙蓉街的关帝庙里,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正在进行中。上午10点21分,一群面容肃穆的老人,缓缓向“忠义卫国丰碑”鞠躬。他们都是亲历西沙海战的老兵,石碑上刻着长眠于西沙的18位烈士的名字。在18位烈士当中,有15位生前在同一艘舰艇上当兵。这艘军舰的舷号是389。

      “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渐渐凋零”,麦克阿瑟在卸任前的告别讲演中曾有这样一句话。2011年1月19日,为了纪念1974年西沙海战英勇献身的济南籍战士郭玉东等18名烈士,30多位亲历西沙海战的老战士来到济南,在济南芙蓉街关帝庙树碑纪念。

      37年前,西沙海战打响,交战双方是中国与南越。如今,有多少人知晓那段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够了解,当年的那些年轻人究竟付出了什么?

      “海上黄继光”的兄弟情:37年前他们共同的家,在济南贡院墙根街13号院

      2011年1月19日,在济南芙蓉街的关帝庙里,一场特别的纪念活动正在进行中。

      上午10点21分,一群面容肃穆的老人,缓缓向“忠义卫国丰碑”鞠躬。他们都是亲历西沙海战的老兵,石碑上刻着长眠于西沙的18位烈士的名字。在18位烈士当中,有15位生前在同一艘舰艇上当兵。这艘军舰的舷号是389。

      “他们都非常年轻,我大哥算年龄大一点的,有很多都是十七八岁。”郭玉山是这座关帝庙的所有者,也是这次纪念活动的召集人,他的哥哥郭玉东就在那场海战中牺牲了。

      37年前的这一天,1974年1月19日,同样是10点21分,为了保卫西沙领土,我南海舰队的四艘战舰,痛击悍然来犯的南越海军,赢下了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首开中国海军击沉外国军舰纪录。从此,中国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1950年出生的郭玉东当时是389号扫雷舰的上士炊事班长,牺牲时年仅24岁。他的牺牲经过,后来被战士们的回忆拼凑了出来:当时,389舰的机舱被南越海军的炮弹打出一个大洞,郭玉东身负重伤,但他仍以自己的身体堵住这个漏洞,不让海水灌入机舱,直至最后牺牲。他后来被追记一等功,并被称为“海上黄继光”。

      到今天,兄弟俩阴阳相隔已经37年了。记者面前的郭玉山,有着和哥哥极为相似的五官,只是和黑白照片里那张永远青春的脸庞相比,已然人过中年。

      “30多年了,现在才做纪念,确实有点晚了。但是不管晚也好,早也好,最起码能够找回一点心里边的平安。”谈起哥哥,郭玉山眼睛里有无法掩饰的泪光。他点上一根烟,摇摇头,“真不愿再提了啊……”

      但几十年了,当年哥哥参军入伍时的情形,他仍然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是早上,不到六点钟他就起来了,我家在贡院墙根街13号院,起来以后,我一直把他送到武装部。”

      郭玉东参军以后,每月都按时给家里写信,两年以后,也就是1973年年底,家里人又接到一封他来的信,说要回来过年,然后到三月份以后,一直都没有收到消息。

      “母亲就感觉不正常了,但是那时候好像没有想得这么坏。也不敢想。”1974年3月,海军派人来到了郭家,告知郭玉东已经在一个多月以前牺牲了,郭玉东是家中的长子,也是母亲最为疼爱的,此刻突然接到噩耗,母亲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我母亲几乎就是崩溃了,大概有这么三年的时间,每天晚上两点钟,起来就是嚎啕大哭。而且每天一到那个时间就开始闹,每一天、每一天就这样闹,一家人也都很理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郭玉山明显感觉到,人们对于那一场海战的记忆,正在逐渐的淡忘。“刚才我在大门口,有一位不相识的人看到这个(纪念)碑,说了一句话,现在还有人想起这件事来?当时我眼泪就哗哗,实在是很难过。”

      30多年前,在西沙群岛那片湛蓝的海水,究竟发生了一场怎样的战斗?当年这些年轻人,又究竟付出了什么?

      当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中,18位烈士是如何为国捐躯的?而其他活着的英雄们,又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傥骆道
    • 下一篇:(散文)月之审美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