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城南书社>>正文内容

    【文学】薛明:子午峪

    作者:薛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点击数:

    秦岭七十二峪,我来说说家乡的子午峪。

    古人以正北方为“子”,以正南方为“午”。子午即南北之意。子午峪古称子午谷,是长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亦称子午道。此道开辟于秦代,北口在西安市长安区,叫子(午峪)口;南口在汉中洋县,叫午口,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西乡到洋县,全长420公里。近代修建西万公路将起点向西移至沣浴口,古道废弃,但遗留有许多古道遗迹。

    长安城南,距县城20余里,沿子午大道一路往南,从老家张村穿过北豆角村,南豆角村,子午峪便在眼前。在南豆角村口,有两棵千年古柏,树下还有一个石制头像,我们叫他“社公爷”。相传古代有一个专管农业的官叫后稷。他生前非常热爱庄稼。所以,他死前立遗嘱说:“埋我时把头露在地面上,我要看五谷生长,看百姓丰衣足食。”他死后变成一只黄鹂鸟,每到麦收前便在柏树上催促:“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他的精神感动了人们,人们便把他奉为神,并取名为“社谷”。后来,人们慢慢便把他叫成了“社公爷”。人们纪念他并希望能够五谷丰登。听该村有些同学说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大寺院当时香火极盛,后寺庙被毁。南豆角村为出峪口的第一个村,一条官道贯通南北,村子四周有城墙,现今南北城墙尚存,南门城楼上刻有“南极生辉”四字。北门刻有” 胜利门”三字,现仍清晰可辨。

    到达子午峪入口,沿着宽阔的山路前行,进峪三公里左右,路边有一座拱型石桥,传说是左宗棠捐资兴建。离此不远,一棵千年古柏与之相伴默默无闻。再走不远石砌的镇水“龙王庙”扼守在小溪弯道处,斑驳的石楣上依稀可见“掌握水所”字样,与前方十数米的慈善桥遥相呼应,过桥后左转,眼前豁然开朗,一块透着灵气的硕大立石巍然耸立。左边书“金仙观”三个红色大字,大气、飘逸。右边镌刻韩文“金仙观”为绿色,一红一绿相互映衬,对比自然。提到子午峪必然应当说到金仙观,金仙观是当时这里最著名的道观,也是唐朝“宾贡进士”新罗(朝鲜)人金可记隐居、修道、升仙的地方。
       唐代诗人章孝标曾有诗作《送金可纪归新罗》:
       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
       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
       风高一夜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
       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
       此诗将金可记登进士第,入乡随俗,隐居子午谷,望东边日出,思念海东故乡,以及航海归国途中的所见所闻的景物。最后一句比喻金可记在两国道教文化交融中所起的作用。
       这么多的崇道之人为什么纷纷隐居、修道于子午谷呢?实因这里有西汉文帝时期修建的玄都坛。这座祭祀天神的坛,同长安城北方渭北高原上的天齐祠共同构成都城的建筑基线,两个地点与长安城中心同处一条经线,至今分毫不差。“玄都”为道教名词,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说是道教高神原始天尊所住的玄都玉京七宝山,一说是指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如此,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围绕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
      诗圣杜甫的朋友元逸人也曾在这里修道。他在《玄都坛歌寄元逸人》里将此事描写的非常生动,诗云: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由此看来,元逸人、金可记均在子午谷隐居修炼,子午谷拐儿崖溪水旁,从崖上坠入溪边花岗岩巨石、向山一面的壁斜面上的石刻“新罗人金可记摩崖碑”便是真实记载。金仙观入口北崖上“万福之地”的石刻便是“终南福地”的真实引证。如今,这方有着很高历史价值的摩崖石刻作为文物,已被长安区文物保护部门切割下来,保护在区博物馆内。
        
    再往前走,路越变越窄,越来越陡,翻土地梁,过枣岭,喂子坪,越秦岭主脊就到宁陕,也就是陕南了。

    子午道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此进可攻夺西安,退可安守汉中,历史上也曾在此发生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事件,东汉王升《石门颂》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带着人马被迫离开长安,就是从子午道翻过秦岭,前往汉中的,后在汉中养精蓄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其不意,兵临关中,击败了项羽。杨贵妃要吃的新鲜荔枝,就是从四川涪陵日夜兼程,经过子午道送往骊山华清宫的。“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故子午道又称荔枝道。据王作兆《长安史迹纪略》长安境内的子午道上,即今西万公路通过之处,尚存有六处古栈道遗址:子午关栈道,黒沟桥栈道,北石槽栈道,石羊关栈道,青树栈道,千夫崖栈道。千百年来,这条崎岖坎坷的山谷中曾经叠印过多少匆忙的脚步,杂乱的马蹄。这些曾经的留存,都随着历史而灰飞烟灭了。

    “九里三湾你莫忙,前面有个土地梁,土地梁上向北望,二十五里到镇上(子午镇)”站在土地梁上放眼四望,南面是层层叠叠苍苍莽莽的秦岭;北面是平平展展绿油油的秦川,一条笔直的子午大道伸向远方。山野风清,行云流水,登高畅远,直抒胸臆。四野放眼,万物萧然,青山叠嶂,峰峦绵延。俯瞰关中,一展平畴,沃野千里,魂绕梦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文学】王秋惠:北张村造纸与书法艺术
    • 下一篇:【文学】杨精国:守望终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