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幽幽玉山情依依

    作者:王晓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点击数:

    这些年疲于工作和生活的奔波,故乡的牵挂时常在心里涌动。农历四月23日日,缘于姑姑80大寿,我有幸回了一趟梦牵魂绕的故乡。沿着熟悉的公路,看着亲切的村落,搜寻似岁月侵蚀的面孔,感受的清新空气,这是我阔别20年的玉山镇峒峪村……

    时光荏苒,往事如昨。因姑姑过80大寿,对姑姑的很多记忆不觉涌上心头,姑姑特勤,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驼着背、弯着腰不辞辛劳地打扫卫生,吃完早饭就去地里干活。现在已步入耄耋之年她仍然闲不住。也正是因为勤劳的缘故,姑姑身体硬朗、性格坚毅,除了十多年前遇到车祸留下的后遗症腰椎变形外,没有其他病状。在姑姑家门前总是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疏菜。今天走到姑姑家门口,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碧绿茂盛的菜洼。这一片生机让我感到生活的美好。姑姑高兴地说:再过一个月这些菜就成熟了,到时候给你们带点新鲜又没污染的疏菜。

        姑姑有早起的习惯,凌晨5点就起床,忙前忙后为我们做早饭,姑姑蒸了很多花卷,还炒了几个小菜,我们看她起床,也不好再偷懒,就陆续起床洗漱,很久没有这么早吃早饭了,我们边吃边聊,从工作、生活到孩子,姑姑的关心让我们感到亲情的温暖。吃完早餐不到7点,陆陆续续就有亲戚来为姑姑祝寿,很多亲戚是我20多年没见面的。我对他们较模糊,但他们一眼就认出我了。我从小在老家长大,他们还记得我小时的模样。这些长辈大都过古稀之年,可他们依然精神抖擞,虽肤色黑了点瘦了点,但都很健康,经常在田地里风吹日晒的,累是累点,可他们一点也不觉得苦。如今政策好了,农民不但有了医保,还不用缴农业税了,他们有了一点点积蓄,把从前低矮的瓦房换成了两层或三层的楼房。姑姑家也是三间两层的楼房,姑父去世的早,平时就姑姑和“贝贝”住,宽敞得很,姑姑并不觉孤寂,因有“贝贝”陪伴,有人来时贝贝就老远的“汪汪”给姑姑传信……

        吃完寿宴,我们又来到老村子——东沟村追忆童年的趣事。在和煦的微风吹拂下,乡情扑面而来,如此温暖和感动。站在这初夏的田野上,一片金黄,那不是初夏成熟的麦子,而是收割后留下的麦子草根,昭示这里昨日的繁荣茂盛和丰收喜庆,已有许多小草露出了叶尖,嫩嫩的煞是好看,清淡的绿色又让人看到了原野的希望。沿着熟悉的小路,走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百感交集,虽有20多年没来这里,但我依然对这里的每一块田地都很熟悉、很亲切,且能回忆起每一块田地当初属于哪户人家,依然能忆起田里劳动的少年朋友的模样,如今他们不知都走向何方,不知我在这片热土上想念他们,想念儿时一起为生产队拾麦子计工分的情景……

    走过一片片田地,就到了东沟村。村里人都在打麦子,麦秆四处飞扬,他们虽汗流浃背,但脸上依然露出甜美的笑容,还不时邀请我们去家里喝井里的泉水,吃新麦子做的蒸馍……沿着村庄小径走,抬头望见一排排桃树、杏树、核桃树,都挂满了绿绿的未熟的桃子、杏子和核桃。我几个高个的侄儿,随手摘了几个杏,就往嘴里咬,哇!好酸啊,每个人都露出了酸楚的表情。一路上边聊边看,瞧那紫绿紫绿的野桑葚、红艳艳的野草莓都……不知不觉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几乎可以看到整个田野和田野上的小溪,还有周围的村庄,故乡的全貌尽收眼底,贪婪的看着这一草一木,尽情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一阵山风吹来,我在心里狂呼:风啊,来得更猛烈些吧,吹乱我的头发,掀起我的衣角,让每一丝风都吹进我的每一个细胞,让我吸足乡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营养我滋润我,让我的心田盛满家乡的温情,提醒别淡忘了故乡……

        最想看的是故乡的小河,因她承载着我儿时的欢乐。于是我们下了山驱车来到了十亩坪村边的小河,小时候我们常来这条小河抓小鱼和小螃蟹野炊吃。来到小河边,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自由的嬉闹。我真想把它们带回田王放到我的小鱼缸里,日日看它们穿梭的模样,让小鱼的灵动拨动我的思念之弦。看着鱼儿嬉水,女同胞也情不自禁地打水仗,小山石激起朵朵水花,形成一阵弥漫的烟雾,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气势,但也有她的流畅优美的身姿和深沉浑厚的声音;男同胞在清澈见底溪水石块下争先恐后地寻找螃蟹,小螃蟹再机敏也逃不过他们的慧眼,不一会小桶里的小螃蟹已过半。渴了喝点清清泉水,饿了吃点烧烤的螃蟹,真是玩得不亦乐乎。

    抬头仰望,山水相依,群山峻岭,蓝天白云,构成宜人的美景,这山水草木,呼唤我们去报答和感恩。故乡的山林特绿,四季黛绿如春;天空特蓝,晴天蓝如碧海;城乡和谐,乡情民风清纯如水。春天,花红柳绿,景色宜人;夏天,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秋天,果实飘香,硕果累累。虽然低矮的瓦屋换成整齐的楼房,但常能听见耕牛踏步姆姆的声音;常见成批小鸟欢叫着飞过田野,间或有蛙叫和蝉鸣。小桥流水潺潺响,曲径幽幽更清静,故乡的灵气呵护着大山的后代,那是永远的支撑和精神自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低头的艺术
    • 下一篇:(散文)苍颉造字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