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心动从这里开始 七夕约会西安 “爱情圣地”

    作者:西部网 来源:西部网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7日 点击数: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爱情故事,让我们相信真爱是可以穿越时空的等待,跨越银河的牵手。这个七夕,就让我们寻找一个“爱情圣地” 约会吧!

     

     

    长安斗门石婆庙

     

     

     

    石婆庙里的石床

     

     

     

    石婆像

     

        斗门石婆庙:探寻牛郎织女传说地

     

        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韩国、朝鲜、日本等国也广泛传播,源远流长。

        牛郎织女及“七夕”传说源于天象星宿之说。早在西周,《诗经·小雅·大东》中,就有对“牛郎”、“织女”的记载。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王逸《楚辞章句》卷十七《守志》:“举天罼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表述了牛郎织女合婚之说。

        随着时间推移,织女、牵牛已被传为两位神人,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刻像也被当地群众尊称为“石爷神”、“石婆神”。久而久之,人们对石像崇敬而迷信,开始顶礼膜拜起来,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8年),修织女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月令广义·七月令》引殷芸《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石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社。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引《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借天帝钱卜礼。久不还被驱营窟中。”

        从以上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传说源自长安斗门。第一,《小雅》是由乐器之名演变为曲调之称的,这种曲调原盛行于西周王畿一带,《诗经·小雅?大东》反映的内容,也源自于这一带民间传说。因此,“牛郎织女”传说早期文化“因子”,源自长安斗门一带地区。第二,牛郎织女石刻像,是引发“牛郎织女”传说的原形,隔河相望,注入了爱情因素。有了爱情的注入,本来不相干的两颗星座,两位传说中的神,具有了人性,成为体现人间感情的夫妻,并由此生成一个独立的艺术生命系统。这两尊石刻像至今还在,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这是“牛郎织女”传说源自长安斗门,最有说服力的实物见证。第三,传说正月十七日是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七月七日是相会的日子。在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长安斗门及关中地区至今还传承着过庙会的习俗。

        旅游攻略

        门票:免费

        交通:405路坐到斗门镇下车,可以走过去或坐个三轮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任晓东中国漆艺术作品展在大唐西市8月23…
    • 下一篇: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董颖夫:“我为文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