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益茂>>正文内容

    (评论)首首句句总关情--《蓝水情》诗集读后

    作者:杜益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6日 点击数:

    手捧赵生杰同学《蓝水情》诗集,思绪万千,仿佛回到五六十年前。

    小升初时我们一起“头顶太阳,跪坐瓦片”考入西安市34中,又伴着“滔滔灞水声”,沐浴着“河渠洗脸,沙子迷眼”,“露天吃饭,河滩嬉玩”的“阳光雨露”,在这里度过中学阶段。高中时,我们同在一个班。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喜爱文史哲,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班里订着《人民日报》《西安日报》,他每天负责从传达室取回,在下午15分钟的读报时间为全班同学读报。他留意身边事,常常把它记在笔记本上。高中毕业,他如顾以偿地考入西北政法学院哲学系。之后,当过中学教师,上过大学讲台。一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1993年初,当时我在《西安晚报》做记者,他给我寄来《重修华胥氏陵和三皇故居的战略价值》稿件,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诗意,显示了他的文才,我及时编发了。但不知,他还会写诗,而且写得这么好。《蓝水情》诗集,收编了他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写出的百余首诗歌。他的诗歌寓意深刻,琅琅上口。

    《蓝水情》真实记录了作者的人生轨迹和进出西安离别思念之情。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西太原中医专科学校,离别伤感油然而生,但在《再见,西安》诗中并未流露,却大赞西安“秦汉长安城,仲罗马称雄……八水绕长安,华夏文明源”。在太原一个中秋之夜,他思念故乡,“中秋霁月光,汾水伴斯尝,遥望美秦川,何日归故乡”。在太原十年,与山西结下深厚的感情,十年后他调回西安市63中。离别时留下《别了,太原》诗篇。“晋祠湖水漾,云岗石窟赞,虎头山谷黄,杏花村酒香,人生黄金档,奉献二故乡”。赞美山西,并视为故乡。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家属农转非,他又舍爱离开西安,到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在《招聘》一诗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应聘赴商山,执教在师专……血汗流身瘐,白发落商州。”90年代末,年近50岁的他想到落叶归根,回到故乡西安,为此四处奔波,未能如愿,最终落脚咸阳,在咸阳实验中学任教直至退休。

    《蓝水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从8000年前的华胥氏到香港、澳门回归,从中原大地到塞北江南,特别是故乡,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爱恋。作者生在蓝田县华胥街办赵家沟。高中时我曾去过他的家乡,后来困工作关系经常去蓝田采访。蓝田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恭祭华胥氏》一诗中”全球华人祭华氏,龙头节陵前默祈……蓝川沸腾灞水喜,民族凝聚根华胥。表达了他对华胥氏的无限崇拜和敬仰。他欢迎港澳回归,“港澳回到母怀抱,华夏儿女多欢笑。港澳明天更美好,统一大业即将到。”作者一生走南闯北,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所到之处都留下赞美诗篇。“廿九奥运北京办,环球聚集大中华”、“钟山郁葱葱,拜谒中山陵”、“九霄有天堂,人间数苏杭”、“韶山冲中一点红,橘子州头读书声”……令人赞叹、流连。对于生我养我的家园和培育我成长的校园,他更加赞赏。《忆故园》一诗把家乡的美景写得淋漓尽致,“灞水冲积蓝川道,古镇华胥斩其腰,涌泉小溪蜿蜒流,洗衣灌田鸭鹅游,八亩竹园千鸟唱,乔木成材村中掩……”诗意美画,映入眼帘。我们的母校在灞桥,《忆灞桥》一诗“信步在灞桥,垂柳婀娜娇,柳絮扑满面,疑是风雪缘。举月河两旁,春光桃花香。惜别相依依,折柳送君离”。使我们领悟了长安八大景之一—“灞柳风雪”的风貌和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蓝水情》从不同的视觉写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鞭鞑了假恶丑,赞扬了真善美。作者一生坎坎坷坷,在事业、家庭和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烦心事,在这本诗集里从各个侧面有所反映。上大学时“学业被中断,精神遭摧残,埋头田间干,度日似度年”。“社教”、“文革”中“祸从天降来,家庭遇劫难,个人遭诬陷,至亲敬而远”。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他才喜笑颜开。在城市中,一些人对老人不尽孝道,过世后大操大办,作者在《尽“孝道”》一诗中讽刺道:“儿子城里高楼安,农村老人无人赡。家慈过世大操办,吊唁轿车长龙盘,八卦五乐吹得欢。不孝逆子邻笑讪。大言不惭作报告,如此楷模尽孝全”。如今社会上贪权、贪钱、贪美人的大有人在,他在《劝别贪》一诗中告诫这些人“人生贪三宝,预后令君恼。一曰官越高,到头下台早。二曰亿万钞,囚室坐穿牢。三曰美人抱,石榴裙下倒。劝君三思行,淡泊名利要。”

    《蓝水情》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读后都有新的感受,一种美的享受。最后,我以拙诗表示祝贺:

    滋水滔滔蓝灞留

    鹿原莽莽春意浓

    《蓝水情》里有诗篇

    首首句句总关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诗歌)风风雨雨整十载--参观八办有感
    • 下一篇:(散文)“五、七”干校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