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金仙观:终南山道教“第一福地”

    作者:卢剑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9日 点击数:


     

    金仙观,道教全真道观之一


     

     

    金仙观,道教全真道观之一

     

    金仙观,道教全真道观之一

     




    金仙观,道教全真道观之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子午镇西侧的子午峪内,始建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名曰玄都坛,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利用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坛顶及周围,现在还遗留有多处遗迹。在玄都坛周围的道观,最著名的是金仙观。金仙观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这里是终南山道教七十二福地第一福地。  

    子午峪古称子午谷,是长安城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即子午道。近代修建西万公路将起点向西移至沣浴口,古道废弃,但遗留有许多古道遗迹。 子午谷废弃后,谷内道观亦随之减少,加之山洪洗劫,大部分只留遗址,唯玄都坛及金仙观保存至上世纪60年代。  

    2004年,应当地村民的请求,由陕西省道教协会副秘书长贾慧法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主任樊光春两位先生发起,得到长安政府有关部门和子午街道办事处以及南豆角、七里坪两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成立金仙观筹建委员会,四方筹措资金。经过两年建设,金仙观主建筑群已基本竣工,于2006年农历 7月26日 完成首期工程,并对外开放,以满足各界人士瞻礼的需求。   

    金仙观庙会为每年的 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七月二十六日 和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  

    子午谷一带属于古代终南山中段,是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历代都有高道隐居此地修道。公元前2世纪左右,即西汉文帝时期,朝廷在谷内利用自然山峰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名为玄都坛,同长安城北方渭北高原上的天齐祠共同构成都城的建筑基线,两个地点与长安城中心同处一条经线,至今分秒不差。“玄都” 为道教名词,指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一说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所住的玄都玉京七宝山,一说是指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利用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坛顶及周围,现在还遗留有多处遗迹。在玄都坛周围的道观,最著名的是金仙观。金仙观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因道教神仙起源于西部的昆仑山和西王母,西方属金,故名金仙。唐代长安城内不仅有玄都观,而且有为金仙公主修建成金仙观,同子午谷遥相对应。  

    唐代是道教活动的最高峰,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也十分兴盛。诗圣杜甫曾经写过一首诗,赠给他的一位朋友元逸(元丹丘),元逸人就在玄都坛下面隐居修道。诗中描写了子午谷的景色和元逸人修道的情形: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常往,芝草琅杆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到公元9世纪中叶,即唐开成、会昌、大中年间,有新罗人金可记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不求仕进,隐居子午谷中修道,受道教仙祖钟离权传授内丹术,成为传播韩国道教的第一人。公元858年即唐大中 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羽化于谷内。生前在谷中种植许多花果,“果峪”之名因此而得。       

    金可记仙逝后,有好道者将他的传记同杜甫的诗一起刻写在巨石之上,成为珍贵的摩崖石刻。关于这方石刻的年代,有学者断定为宋代,也有学者认为在唐末。现在此石刻已被切割成移往长安区博物馆收藏。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终南福地

       

    西安金仙观整个道观的风格与中国其他的道观大不相同。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界人士到“金仙观”遗址“寻根问祖”,根据历史记载重修了“金仙观”。并且由于“金仙观”的恢复,越来越多的韩国道教人士到这里与中国的道教界人士进行宗教活动的交流。难怪从进山路上开始,打听“金仙观”时,当地人总以“韩国庙”称之。  

    金仙观道观内可见的韩国文字痕迹颇多。看这方石刻是韩国道教协会会长 崔炳柱 先生题写的(韩国道教祖庭)。最令人称奇的是藏经阁,具有浓烈的韩国气味和清朝圆顶风格。   

    金仙观独向阴崖,依山而建,规模不大,气势不凡。整个建筑群讲求中轴对称,基本遵循一种上升的趋势。道观坐南朝北,背倚金仙峰,为三进、三上建筑,暗和了《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本思想。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从而形成了风水中“气场”的藏聚和回护。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道观虽然前两进对称、工整,但三进广场的东侧却出现了一个圆形琉璃瓦建筑,与之对称的是一棵参天大树,视觉上的差异表现出道家遵循历史并掌握、运用的灵活性,也道出道家自然而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   

    俯瞰金仙观,整个建筑群自然般地镶嵌在山坡上,并遵循建筑服从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征,依山就势,据地设庙,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标志。据介绍,金仙观开建伊始便按照生态道观的标准严格执行,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垃圾以及污染周边环境的几率。所有庙宇、屋舍、殿堂,全部采用钢混结构,水泥搅拌在指定地点(现在的停车场),搅拌后用灰斗车一车一车运送上来,每天收工,原路清扫路面,做到路不遗灰晴无扬尘。  

    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金仙观在建设中尽可能地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一些较矮的植物都会被移栽在四周,较大的树木如与藏经阁对称的那棵大树,则采取原地保护的措施。大殿前广场也是为了服从现实地形,东边大西边小,使定向视觉模式受到冲击的同时,不得不赞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理论真谛。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区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长安区志》…
    • 下一篇:缅怀伟大“诗圣” 追忆其颠沛流离的一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