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国风—记全国人大代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

    作者:郭青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点击数:

     

     

     王勇超,男,汉族,陕西长安人,1957年7月出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  

     
     
     

                          
             
              博物院迁移复建的古民居——赵家门楼
              
               博物院迁移复建的古民居———西京雄镇
              
                           博物院抢救复建的古民居一条街
              
                      人物骑狮拴马桩
              
                        拴马桩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遭受列强洋枪洋炮轰击的同时,更随着欧风东渐而备受工业文明、商业文明的冲击。但在一百多年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中华文明之所以颓而不倒,继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因为她有着繁密的、充满生命力的“根”。    

    中华文明的“根”在哪里?在民间,在民间文化。令人忧虑的是,近年来随着急速推进的农村城镇化和生活现代化,民间文化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抛弃。在广大农村,农民生活稍一改善就要拆掉旧房盖新房,于是,一批批古代建筑顷刻间化为乌有,古代建筑上的精美雕饰随之灰飞烟灭。其间虽不乏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奋力抢救,但成效甚微。    

       在古老的关中,八百里秦川大地上,西安城南,秦岭北麓,一处方圆五百亩大的名胜,展现了一座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展示、传承为主的,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民办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该院坐落于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带、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建设规模493.88亩,建筑面积10. 8万平方米 ,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是陕西省和西安市“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具体分为: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建筑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    

        博物院的创办人、院长王勇超,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博物院事业的发端,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王勇超在渭北一带考察明清古民居的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石雕及其它艺术品散落于农户、田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及外省文物贩子的收购,正日益流散、遭受损毁、濒临灭失。出于对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深挚敬畏热爱,王勇超决心尽己所能,“将关中一带民间遗存全部收集回来,为中华子孙抢救不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从此,走上了漫漫艰辛之途,前后组织30多人,分六支队伍,走村串户,地毯式普查,开展了抢救保护性的征集。累计出动3000余人次,先后数百次、行程数十万公里。    

    王勇超殚精竭力二十余年,已收集、抢救保护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的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及人民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和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四十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构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十个类别的藏品规模,从不同侧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    

    习俗风情等民俗、民艺、民风、民情的历史风貌。其中,尤以关中雄浑精美的明清古民居群和历代拴马桩规模声势价值为最。如拴马桩,起源于秦汉,艺术创作发展至唐宋元明清,每个高约2至3米,千斤多重,多为青石雕刻。数千根华表式的彰显门第镇宅避邪的望柱,犹如浩大军阵,其主题各异,神形万象,栩栩如生,但凡观者,无不为之震撼。专家学者誉之为“地上兵马俑”、“世界性的奇观瑰宝”、“天下一绝”、“必将吸引全国和世界的眼光”!这些精美的藏品,极    

    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填补了重要内容,代表着中国历代民间文化力与美的化身,是中国北方数千年来多民族生存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形成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    

        博物院大门的硕长楹联为:    

        上联:    

        关中自古钟元气,望东来紫气,南来爽气,西来霸气,北来王气,    

    气壮三秦,正气为魂,瑞气包藏八百里;    

        下联:    

        院内从今观国风,看衣有朴风,食有简风,居有清风,行有雄风,    

    风淳万姓,和风是本,良风化育五千年。    

        横批:    

        炎黄根脉。    

        院内从今观国风,良风化育五千年。    

        何谓国风?    

        国风,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依靠的秦岭、终南、南五台,所展现的中华壮丽河山的风景风度。    

        国风,是民俗、民风,是王勇超们以血汗生命救护珍藏至博物院的古宅、字画、老石雕,先民们千百种生产生活器用,濒临失传的老腔、皮影、文字、精神,它们所体现的我们民族千秋万代承续不断的风骨风气。    

        国风,是百折不挠护卫民俗遗产的远见卓识、雄心气魄、聪明睿智,是王勇超及其团队二十余载清贫守志、不离不弃,以“铁肩担道义”式的奉献,创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不朽精神。    

        国风,是民间代代相传、遍处蕴涵的文化敬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国风,是中国优秀知识精英的互尊互爱,他们对真理的坚守,对艺术的苦恋,他们作为“民族的脊梁”所表现的风格风韵。    

        国风,是令国际友人肃然起敬的“一个承认历史、尊重前辈、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并将这一切传授给子孙后代的民族”的风情风范,是因博物院的民间珍藏而倍增的华夏同胞血浓于水的凝聚力。    

        国风,是王勇超在磨难坚守中,所幸逢的真心为国为民,尊历史、敬文化,正直处事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理念做派和清朗风尚。他们对文化的尊崇呵护。    

        而今,一代文化英杰王勇超,以其匪夷所思的气度和力量,尽个体的担当,历千辛与万险,创建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游者据而“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让文明古国愈沐清正国风,共同建设富强国家,创造人民幸福,进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海八方游人络绎不绝,远道而至,以敬畏之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唤起对农耕文明耕读传家的记忆,焕发国人的民族自豪、道德情愫和爱国激情,徐徐步入充盈民俗与国风的殿堂。    

        华夏文明、炎黄文化,其始祖就在陕西、就在关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所承担的,是“把根留住”的千秋工程。既往的馆展与历史,多属皇家文化、宫廷文化、帝陵文化、庙堂文化范畴,如同一个华夏文明大圆,总是缺失一半。民俗博物院之珍藏及书写的历史,属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生文化、民本文化,它补缺了另一半圆,而它是基础的半圆、根脉性的半圆,因而也是更重要的半圆。它独树一帜,另矗峰峦,致阴阳平衡,社会和谐,必将吸引全国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必将成为中国的、世界的一个民俗文化旅游新景观。        

    惟有地域的,才是广阔的;惟有民俗的,才是全体的;        

    惟有历史的,才是未来的;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建成后的博物院,将与陕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与中央国家公园秦岭偕南五台山的人文生态自然生态优美风光融合在一起,填补我国大型优秀民俗文化展览、教育、研究基地的空白,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民俗遗物保护展示基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基地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成果,同时,对于进一步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优势、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战略示范作用。    

                                                                                                                                              

         

        寻根问祖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五台古镇南五台山路1号    

        电话:(029)87262543    

        网址:www.gzmsysbwy.com    

        邮编:710107    

        传真:(029)87278866    

        邮箱:guanzbwy@yahoo.com.cn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终南山“包容”天下的历史渊源
    • 下一篇:中国古代交响乐复活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