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樊洲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探索者(下)

    作者:吕平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9日 点击数:

     

    大山· 硕果

    高山流水

      发心:为复兴中国山水画而“溯源寻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樊洲在西安中国画坛已很有影响。1984年,樊洲与王西京、刘原生等青年画家发起筹组西安中国画院。此时的青年画家樊洲,正处于春风得意之时:陕西宾馆接待元首贵宾的总统楼选用了樊洲作品;省政府止园饭店采用了樊洲的《雁乐图》;为西安市委常委会议室画了《冲风斗雪见精神》巨幅;为宁夏虹桥大酒店画了《秦岭拮胜》巨幅……1991年,樊洲在黑龙江美术馆举办《樊洲中国画特展》。黑龙江省副省长、政协主席、人大主任为开幕剪彩,气氛十分热烈……

      然而,这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对樊洲来说,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要隐入终南群山中去溯源寻道,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弘扬尽心尽力。1996年,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突破出现在樊洲笔下。流云、飞瀑、清泉,密林、深壑、绝壁、磐石已幻化为构成彩墨旋律的音符。画面彩墨淋漓,色墨交融,营造的是中国现代人钟情的精神家园。

      此时的樊洲已过不惑之年,凭其独创的水墨动物、彩墨山水,就绘画理念与绘画语言构建两方面分析,已颇具学术价值,其作品亦足可立世了。但是,樊洲还是选择在终南山中默默前行。  

      感悟:在探赜与超越中收获“得意忘形”

      2001年,樊洲中国画馆在终南山太乙峰下奠基,并于次年正式落成。在画馆的上堂,樊洲用篆隶体写着唐代鉴真和尚的一首诗:“锡杖芒鞋铜铸身,舟横东海取真文;我来恭进香三炷,与尔千秋一瓣心。”此时的樊洲已在终南隐居近十年,人生已近知天命,他默默选择了终生与终南为伴。

      2010年秋及2011年夏,资深艺术批评家彭德、皮道坚、朱青生、贾方舟等近三十位当代艺术批评家聚会终南山樊洲中国画馆,游山玩水,观云赏月,品茶弹琴,谈艺论道,颇具古风雅韵。终南雅集承继魏晋竹林七贤之风雅,犹如一缕太古遗韵,飘荡在繁忙的现代社会空间,引人暇思。

      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写到:“樊洲画馆,名师之画室也。我游历世界,见画室何止百千种,却在终南山中的一间画室流连!此室所处之地不同寻常,天池之畔,临窗直接南山,宋元以来的艺术史全在眼前。山水之间,开合取通天地,周秦以来先哲日夜同坐。晨昏之明月流照三千年笔墨,直到今日主人;草木之四时变幻风物,为四海来宾所寄托。一国传统之节点此处能寻,古今想像之渊源于斯可揽。将外在之物而迎合心意,使中国的眼光在自然中镜照为山水,此樊洲画馆者,天下第一。”  

      2003年,樊洲在感悟终南山水画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幅五屏大画《祥云图》。此画既深得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精髓,又融入了樊洲数十年修为实证的山水画功力,把雄伟壮阔山体与云蒸霞蔚景致圆融,是樊洲传承中国山水画文脉之后向新的高度超越的标志性代表作。

      自始,数年之中樊洲连续创作了《大山.硕果》、《一阴一阳为之道》、《山脉·血脉·文脉》、《上善若水》等系列作品,开始突破式地构建自己独特的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

      2008年中秋之夜,北京桥艺术中心主展厅华彩辉映,樊洲先生创作的十八幅金墨山水画呈献在观众眼前,《龙舞秦山》、《华彩腾霄》、《月光无偏金辉普照》等等。荣宝斋刘尚勇先生说:“久违了贵族艺术,庙堂之气,就这十八幅画,足以向世界展示了。”这些作品远观飞瀑流泉, 气象恢宏,近看却无一处实景,完全是点线的排布、交错与迭加。樊洲先生把音乐理念与书法理念融汇在洋洋洒洒的挥写之中,创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图式。

      批评家彭德先生写到:“画终南山者,王维范宽以下,代不乏人。王维依佛描写,取其平远。范宽依道绘制,取其自然。今有樊洲,以书法入画,以琴律入画。琴画交会,书画贯通,山人艺三者浑然一体。樊洲作画多为鸿篇巨帙,或如高山坠石,或如云横九派,或如天籁共鸣。樊洲为人,不执迷于进退,非急功近利之徒也。余看樊洲如看山,有仁者遗风,必能成于事者。”  

      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写到:“樊洲在尽情书画创作的同时,兼习中国传统艺术。他将自己在传统文化多个领域中的实践心得融汇到书画创作之中。樊洲创作的《高山流水》、《上善若水》,让我们耳目一新,线条的运用既有音乐的律动也有书法的意趣。他笔下的画,山水气势奔腾与心潮澎湃浑然一体,传达出其“物我两忘,因缘生发”的创作理念和精神追求。”  

      2010年,中国国家大剧院筹备中国古琴艺术展览,樊洲先生为展览特意构思创作了巨幅山水画《高山流水》,这幅画纯以水墨曲线组成,前无古人,气象纯正,从立意到语言完美的表现了作品的主题。颇具天才的青年骆浩,文彩斐然,所作赋文,曾作为清明节黄帝陵奠文。观览了《高山流水》图,写赋赞曰:

      “玄黄一元,太极初开。两仪乃生,万物赋形。天动乾象,地静坤容。山岳磊磊,出鸿蒙之峻峦;川渎涃涃,奔浩瀚之大流。

      巍巍秦岭,熠熠终南。云襟翠谷,雾迷昊天。紫气冲霄,仙峰岿然。东接太华之危嶂,西泠太白之飞琼。截大河于两极,分阴阳而壁立。祥脉龙驰,古刹嵌玉。日月焕彩,松桧蔽日。风仪峭古,佛道古贤之仙踪;悠旷恬然,上人逸隐之洞天。

      长安王者地,高士名樊洲。浩气照星斗,喜入大川游。手推太极掌,指弹上古弦。摒却俗世躁,长存宁静心。遁迹入南山,艺术濡泉林。澄怀悟妙道,圣贤皆寂寥。于是采良木乃成柱,筑青石以为基。磊磊画馆,依山而建。对晤先贤,承接古典。跋山涉远,寻历层峦。赤日炙焰兮,冬雪卧岩。搜尽奇峰,传神自然。遍结名师,拜晤大士。尔乃展素卷,泼彩墨。悟虚空无极之幽眇,契天人合一之真元。挥毫如椽,满纸云烟。

      大象有形,画传心声。俯仰纷纭变幻之宇宙,静观其《高山流水》之嘉图。山织墨韵,恍惚兮云雾飞彩;水漂周流,净素兮天地混同。中有雅士,独坐抚琴。太韵萦群山,画卷若有声。洋洋哉大河奔驰,巍巍乎终南御风。急若蛟龙之出九渊,静则平潭之息波澜。

      中西和合,承接古典。《易》象同体,道法自然。摄天地于黑白,分阴阳于素绢。白云撕银,玉黛终南。气滋水魄,思飞山魂。骨法用笔,线舞太极。绵里裹铁,纵横无极。溯古援今,宇宙在手。墨韵飞动,蕴味无穷。开真人智大慧,悟天机之玄幽。

      秦岭画隐,太乙龙人。仁者之徵,艺集大成。悟道终南,历经漫漫十七载上下求索;执笔翰墨,再溯煌煌五千年青史长河。赞曰:卓卓樊公兮,画拓新疆。洋洋其德兮,自铸辉煌!” (文图提供 张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杜陵原特有的口头语
    • 下一篇:樊洲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探索者(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