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杜陵原特有的口头语

    作者:李生海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9日 点击数:

     

     

    由于地域原因,杜陵原上(包括周边及长安部分地区)人们口语中有不少特有的词汇,却不见于书面,它们不但与普通话相去甚远,而且与同为陕西话的关中方言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包括单音词、双音词和多音词。仔细揣摩,无论其以何种词性出现,所表达的意思都非常贴切到位。不知它是古老语言词汇的沉淀,还是地域传统文化的滞留。为了弄清楚,近几年,我专门买了《古代汉语字典》和《陕西方言字典》等不少工具书,仔细研究,并且实地走访了形形色色人士。

    本文中的词汇释义完全是按照自己多年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汇集而成,文中绝大部分字都是借音析意。

     

    单音词

     

    单音词外形表现为单字,是由一个汉字组成的词汇,只有词根一个词素,不含表示语法的附加成分。杜陵人说话精准干练、简洁明了,能用最少的词汇把意思表达出来。若一个字能说明问题,绝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这也正是当地口语中单音词出现频率高的原因。这些单音词有:“神”、“顺”、“秧”、“吵”、“臊”、“捎”、“额”、“可”等等。

    “神”字当动词用时为“偷”的意思,即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其程度较“偷”要轻,如说某人把某东西给“神”去了,是说某人把东西顺手牵羊拿走了。两“神”字连起来当形容词用,指人精神不正常,如“这人神神的”;“顺”字除指顺手牵羊拿东西外,另一个意思是心安理得、不慌不忙地将某东西一次或分期分批拿走,当然还有整理、理顺之意;“秧”字其一是慢或磨,其二表示幽默,其三为怪异,还可与“蔫”字通用;“吵”字一指小孩子淘气、疯而招人烦,二与“骚情”相同,又有卖弄风骚的意思;“臊”字一指小孩子淘气,但其程度不甚严重,二指男性举止轻佻、作风下流,作动词用;“捎”一般指人受到打击、刺激或在某方面吃了亏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尴尬、不自在、情绪低落等,也有说“蛰了”或“蛰下了”;“额”本指人的额头或前额,这里的意思是估算、估计等,如请你给咱“额”一下这堆麦子大概有多少斤;“可”字作副词用,表示强调,如“她待人可好了”、“风刮得可大了”等,还有好不容易的意思。另外,也有“又、再”的意思。据说我大姐刚刚学会“可”字的前一种用法,一天看见我妗奶来了,大姐热情地迎上去说:“妗奶您可给来了。”其本意是您老人家终于来了,可老人认为是说她“又来了,再次来了”,于是,马上拉下脸说:“得是嫌我来得太勤了?”把一家人弄了个脸儿“捎”。

     

    双音词

     

    双音词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完整、全面,而且到位、确切,常用的词有:“打折”、“折格”、“舞拜”、“侮欺”、“难唱”、“掰拉”、“鼓蝾”、“拾翻”、“趁目”、“撂掷”、“即起”、“给力”等。

    “打折”意为打扫卫生,尤其指收拾厨房卫生,就是将吃剩下的饭菜折到一起,洗刷锅碗瓢盆的过程;“折格”就是虐待、折磨,如子女虐待老人,父母虐待子女等现象,包括精神、生活和肉体各个方面;据说“舞拜”由秦腔《司马拜台》演化而来,表示折腾、折磨,故意给人气受和刁难人,搞得人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侮欺”就是给气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辱骂、指桑骂槐让人不舒服;“难唱”从字面理解就是戏不好唱下去,引申为日子难过、事情难办、话难说等,如某人日子过得艰难就说“过得难唱”,办事情不利索、遇事拿不出主意也叫“难唱”,后者与“难产”意思相似;“掰拉”又叫“显华”,既有显摆之意,又有张扬之意,如故意在人前显示自己的本事、特长,也包括衣着、生活等;“鼓蝾”原指蚯蚓、蛇类的蠕动情况,引申为人的多动、不安宁,多用来形容小孩子不好好睡觉在炕上乱翻腾;“拾翻”与“反乱”为同一意思,多指小孩子胡乱翻腾东西,也包含成人顺手牵羊拿走之意;“趁目”为估量、把握或掂量的意思,根据不同场合,也有忠告或威胁的成分;“撂掷”为日弄、忽悠、糊弄、欺骗和遭遇不幸等多个意思,如某人因遭受不幸而一蹶不振,就说这下把人给“撂掷”了,若上当受骗了也说被“撂掷”或“闪”了;“即起”指凌晨、一大早,说某人起得很早就说起了个大“即起”;“给力”是当前非常走红的一个词,作名词和动词用。其实,杜陵人口语中早有这个词,在祈使句中出现,作动词用,是“把力给上、把劲给上”的简称,如指使、吆喝某人时常说“给力、给力气”,“或给劲、把劲给上、把力气用上、把劲用上!”

     

    多音词

     

    多音词包括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词汇,较之单音词和双音词,其使用频率要低一些,主要有:“磨镰水”、“二尺五”、“秧打了”、“被搭子”、“褂褂子”、“个糊涂”、“一周八咂”、“二木钩子”、“差拨豆儿”、“鸳鸯腿儿”、“姿格棱整”、“扑稀赖骸”“红汤挂水”、“吱嘛缭乱”、“邻坊大圆”等等。

    “磨镰水”是舅舅家对外甥的叫法,是说外甥到了舅舅家就像“土匪”一样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谁也说不得;过去获得荣誉受表彰时要给身上披红挂彩,两边至少各下垂二尺五寸,“二尺五”遂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人常说二尺五是假的,人人都爱戴,意即人人都喜欢受赞扬,喜欢被别人捧着;对于那些精神头不好、萎靡不振者往往说“得是被秧打了”?多少带有挖苦的意思。小时候听说人死了有“秧”,“秧”是什么,我一直搞不清楚,可能是指死人身上散发出的一种气体吧,迷信的人认为谁如果被“秧”打了,就会萎靡不振,要生病的。当然此说明显带有迷信色彩;“被搭子”、“褂褂子”同为棉衣、棉袄;“窝窝子”就是棉鞋;“个糊涂”不单独出现,必须在前面加上动词表示尽力、做到位了,还表示时间上的延续,如常说“把力出了个糊涂没落下好。”某样东西“用了个糊涂”、“吃了个糊涂”,即表示用或吃了很久;“差拨豆儿”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成双对的搭配;“鸳鸯腿儿”指由两种不同颜色凑成双、对的东西,多指两种不同颜色的一双鞋;“一周八咂”指竭尽全力或费了好大的劲儿,多用于否定句,表示出力不讨好;“二木钩子”形容人办事不利索、不干脆,还有说某人不怎么样、不地道、不好打交道等;“姿格棱整”形容一个人衣服穿得楞楞整整,得体、利索、潇洒的样子;“扑稀赖骸”与“姿格棱整”意思相反,形容人穿着比较窝囊,衣帽不整,不卫生等;“红汤挂水”一是说小孩子白白胖胖,健健康康,二是指老人脸色红润,身体健康;“吱嘛缭乱”多指小孩子乱喊乱叫,也指成人遇事不够冷静,沉不住气,一惊一乍的,制造紧张空气;“邻坊大圆”即自家四周的邻居,进而扩大至周围十里八乡的邻村。

    具有地域特色的杜陵民间口语词汇数以百计,除了本文列举的以外还有很多谚语和歇后语,在此不一一赘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体现该地区的地域特色,具有其他方言无法替代的地域特点。在提倡说普通话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护这种地域特色。如今流行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特色的方言似乎亦应在被保护之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苗圃:想演十恶不赦的角色
    • 下一篇:樊洲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探索者(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