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艺苑>> 艺术收藏>>正文内容

    秦岭观赏石 自然美的精彩幻变

    作者:西安晚报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9日 点击数:

     

     


      《五蝠临门》

      《金獒》

      《北极情》

      《终南阴岭秀》


    《琵琶行》

    秦岭观赏石的美,正在于她的自然美的呈现。

    中国人敬石爱石,乃至将其赋予了生命的色彩。一块好的石头,就如同一本好书,古人爱石就如爱书一样,因为石头同样能让思想自由驰骋于其间,让你有百读不厌之感——

     

    秦岭石

    彰显自然美的艺术形式

    历经亿万年的沧桑岁月,风蚀水浸,秦岭石呈现出的天然的纹理:凹凸诡异、色彩斑斓、质地苍润、粗犷自然、雄强大气、意蕴高古,成为其独具的艺术形式语言。秦岭观赏石的品种多样,其中,最受推崇的是造型石和图案石。造型石棱角分明、形象生动、凝重而旷达;图案石线条明晰多变,惟妙惟肖、意蕴深邃。就石质而言,蜡石为石中上品,色彩丰富,有红、黑、黄、白、绿、紫、青、彩蜡等等。在保持原生态之美这一点上,秦岭石独领风骚,其背后文化的博大、历史的厚重,使其形式与内容完美交融,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因如此,独具个性与风格的秦岭石,才成为有血肉灵魂的自然艺术珍品。秦岭赏石《北极情》为白蜡石,质洁如玉,可与和田玉媲美,画面将正在哺乳的北极熊母亲与幼子之间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赏石《青山不墨千秋画》为青蜡石,画面中,青山不用施粉泼墨就是一幅留存千秋的美丽画卷;赏石《绿水无弦万古琴》为绿蜡石,一泓碧水,风拂条条波纹如琴弦,亘古至今,奏出悠扬的动听琴声。

    丽山秀水让人流连忘返,世俗生活羁绊的人们却难随时随地徜徉其中。于是,将优美的自然浓缩于方寸咫尺之间的奇石微景,弥补此生缺憾:置身其中,寄托情致,时刻都能生发出无尽的奇思遐想来。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藏石养性,赏石修身”吧。

    赏石艺术家

    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曾说: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眼睛”对赏石尤为重要,扑面而来的自然物象,唯有赏石家将文学、美学、音乐、绘画、雕塑、社会学等经验感悟集于一身,使自己进入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才能识辨作品的气象和境界。因为,真正的美石散落在千里秦岭的深壑幽谷,资源稀少、寻觅艰难,这正是秦岭观赏石的珍贵之处。

    秦岭赏石《古语》,发掘于秦岭山深处,是赏石家历尽艰辛扒翻出来,她的奇异之处是罕见的茶色蜡石,古朴沧桑,似披阅古今,携无尽信息而至。面对复杂而多变的秦岭石,赏石家必须能从中看到常人所看不见之美。譬如有些常人所谓“丑”和“残缺”的部分,在赏石家眼中却不然:它们丰富了秦岭观赏石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增添了赏石朴实率真的自然美感。以赏石《春江花月夜》为例:该作品通体为彩蜡石,色泽艳丽,画面中一江澄碧春水,一轮圆月于苍穹暮霭中若隐若现。其中,“云天圆月”正好在画面“残缺”部位,模糊中的动感,宛若雾遮云绕,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赏石《琵琶行》,青绿蜡石,图案凸凹变化奇妙,仕女体态丰腴,发髻高挽,手持琵琶边歌边舞栩栩如生,正所谓“石中有画,画中有诗”,整个画面展示出自然美的意蕴和诗意。

    赏石“命名”

    自然得体 内涵丰富

    赏石作品“命名”的最高境界,是能唤起观者内心最深远的想象。命名的好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作品的艺术魅力。含蓄而高雅的精准命名,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如石作《终南阴岭秀》,气势恢弘,景象秀美。远眺初春的终南漫山青翠,陡坡阴凹处积雪皑皑,侧旁松涛高洁伟岸,顿生“君子比德”的观念,由而赐名。再如赏石《五蝠临门》,如浮雕般的五只蝙蝠跃然石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是“福”的象征,画面黄白蓝三色搭配协调,棱角凹凸变化层次分明,对比明快悦目,令人深感大自然鬼斧神工。

    赏石家根据石头自身的特色,去发现、浓缩赏石所具备的或隐或显的文化内涵,恰如其分命名,并由此引发观者移情,生发更多的想象,去思考和回味,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命名对于赏石来说,如虎添翼、画龙点睛。反之,那些索然无味、大而化之、牵强附会的命名,则会降低艺术品位。虽然“灵石可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但石头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终究还是需要赏石家的独特创意来赋予。如此看来,能否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是赏石成败的关键。

    由此,命名对观者起到了极佳的引导和启示作用,不仅自然得体、内涵丰富,还达到了强化意境的艺术效果,令人难以忘怀。以达到最终的审美目的。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纪念钞:现实残酷 未来看好
    • 下一篇:马克漆画赏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