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福旺>>正文内容

    (散文)我的家乡在昆明池边

    作者:张福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9日 点击数:

    我从小在沣河东岸长大,幼小听父辈多次讲过有关汉代昆明池的历史传说,也很早就听说周边熟悉的斗门、灵沼、石匣、普贤寺、马营、石婆庙等地名与村名来历都与汉代昆明池有关。特别是乡党们赶集常爱去的斗门镇,因地处原址昆明池与沣水相通的调节斗渠闸口处,而得名斗门镇。

    我去云南边境服役走时,还记得父亲说过:“昆明池的得名就与云南第一大湖滇池有关。”当时知识浅薄在疑问中不解,后来在《史记.西南夷传》记载中明晓:汉武帝派使者想开通与天竺国的竹制品贸易,却被昆明国所阻隔。于是,决定讨伐昆明国。为了使北方将士习惯于水战,便于元狩三年开凿了类似昆明国滇池的昆明池,以训练士兵水上作战能力。经历代扩修、综合利用,后来逐渐兼备旅游、蓄洪、养鱼、航运等多种功能。有关昆明池与滇池的历史渊源,西汉辞赋家扬雄在《羽猎赋序》中曾有描述:“穿昆明池,象滇河。”据史书记载,当时水面上有楼船、戈船几百艘,兵器林立,云帆蔽日。操练军纪严明,彪形大汉捶鼓助威,旗帜彩妆迎风,划桨吆喝阵阵激心,吼声整齐远振,豪显大汉气势。

    由于,昆明池水源丰沛,面广烟波浩渺,盛世繁荣来往船只出入自如。加之,堤岸上生态盎然,柳树成荫,廊房环绕,春季花开芬香,夏季荷香阵阵,池中鱼虾肥美鲜嫩,南望秦岭层峰叠嶂隐于云雾中,北看木楼亭阁雕梁画栋,晴日金碧辉煌映现,雨日清洗焕然一新。有诗人观景欣曰:“鱼潜疑刻石,沙暗似沉灰。琴逢鹤欲舞,酒遇菊花开。羁心与秋兴,陶然寄一杯。”“灵沼望萧条,游人意绪多。终南云影落,渭北雨声过。蝉噪金堤柳,鹭饮石鲸波。”

    西汉以后,从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5)至唐大历二年(768),历代皇帝多次驾临昆明池,岸上盔甲护卫森严,游船有美人挥扇,或莺歌燕舞拂袖,一派盛世景象。至于文人墨客于此送亲访友,游池观景,吟诗畅酒,抒发怀抱,更是不胜枚举。昆明池不仅容量极大,其水质清澈也是极其有名的,隋诗人虞世基在《长安秋》中曾咏道:“寒露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可见,至隋代,昆明池水还是很洁净的。北周著名诗人庾信《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诗云:“春馀足光景,赵李旧经过。上林柳腰细,新丰酒经多。小船行钓鲤,新盘徒摘荷。蓝皋徒说驾,何处有凌波。”抒发了昆明池边春日荡舟游玩快乐行径。迨至晚唐,昆明池已接近干涸,但游人仍不减泛舟池上的兴致。贾岛《昆明池泛舟》诗云:“一枝青竹榜,泛泛绿萍里。不见钓鱼人,渐见秋塘水”反映了当时昆明池水的实际状况。尽管如此,昆明池内仍旧荷花似锦,鱼翔水底,鸭眠沙草,风光宜人。无怪乎中唐诗人韩愈有诗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渡云锦。”就是在干涸以后,昆明池的流风余韵还依然迷人。在吟咏昆明池的诗篇中,诗圣杜甫的作品可谓独步千秋。他在著名的《秋兴八首》的第七首中,专门写昆明池:“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诗人置身崇山峻岭之中,思绪遥接千载之上,情感又郁结于对大唐帝国衰落的忧患,既写了昆明池辉煌的过去,隐含得失情怀,又描写了昆明池凄凉衰败的秋景,堪称历代吟咏昆明池的压卷之作。翻阅历史记载众多诗词意境,在昆明池畔吟咏出无数喜聚乐逢、离别痛楚,也描绘出昆明池春夏秋冬之美景。

    因为昆明池“湖光绿树连天,花香鸟语迎人。”长期是京城著名的游览胜地,过去因为不收门票,长安城的老百姓很喜欢,也是普通人长安城南游乐饮宴热点,给古长安人也增添了如江南水乡的乐趣。
       
    据考证历史上的昆明池水面面积相当于现在6个西湖大小,最早面积约10平方公里,唐时扩大到约16平方公里,这可能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人工海军基地,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

    修复并开发昆明池道听途说已久,也看到过相关媒体报道,回老家有亲戚与朋友常相来往,经常会有人喜悦问起:“什么时候开始修昆明池呢?”

    这次,终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得知,西咸新区按照规划,计划依据地势恢复昆明池部分水面,做到现代与历史的和谐,将汉文化和当年的水军操练用情景演出回放,在旧遗址范围打造历史、文化、生态重地。

    已闻喜讯,多位来自国内知名专家在评审会上已原则通过了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形成“一湖、一环、四组团、四中心”的总体空间结构。昆明池将恢复4.5平方公里的水面面积,约相当于10个西安曲江池水系面积,也接近杭州西湖的水面面积,将成为引汉济渭工程秦岭以北的平原水库。并整合周秦汉遗址资源,充分把历史功能和现代功能进行融合演绎,提供以文化和生态为主题的多元化滨水活动。以水为载体,结合街巷空间,对七夕文化、渔业养殖等进行策划,努力塑造新的旅游核心,营造高品质的特色区域环境。

    新年初始,随着西咸新区对昆明池修复的实施,可以预见,昆明池及其休闲组团,将对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生态建设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现在,已引起社会不同人士热议、关注,也是家乡人茶余饭后绕不开的话题。挖掘、整合、开发定会波及我的家乡,建设发展中一些亲朋好友将发生居住变化,条件改善中更会实惠多多。结合规划联想到壮观、亮丽的昆明池新景象,想到我的老家将在昆明池边,心里窃喜比蜜甜,盼之,幸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拾起一筐美好
    • 下一篇:(散文)时间是公平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