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评论)原生态的美--范来利诗文集《终南细雨》序

    作者:何群仓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点击数:

    我和范来利刚认识两年。认识之后才知道俩人的老家都在樊川上部,又先后在同一所学校 ——南寨学校当过老师,且性格中都带有樊川这一特色地域的烙印。于是俩人便超越时空没有过程地熟悉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范来利诗文集《终南细雨》的书稿,先是有一种亲切感,后经仔细品究才有了自己的评价: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原生态的美。这种原生态的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深厚的原籍情感。范来利的老家在樊川上部的太乙宫,近年来工作在樊川下部的韦曲。从广义来说,太乙宫和韦曲都属于樊川,都属于长安,都是他的原籍。从狭义来说,太乙宫相对于韦曲更为原籍。我所说的原籍就指这个狭义原籍。我们可以看看,这本集子中有多少篇文章写的原籍。从题目一看便知的有:《俺妈》、《太乙宫》、《老院子的拐枣树》、《祭父文》,共4篇。在内容中一查便知的有:《路边草》写太乙宫的路边草,《一棵矮榆树》写太乙宫的老榆树,《枣花儿》写太乙宫的枣花儿,《痛悼张云山将军》写太乙宫的张云山将军,《耕耘》写太乙宫的农民在耕耘,《真不该》是真不该在虎落平川的时候回老家,《老闷》也是太乙宫的老闷,《苦楝树》也是老家院墙外的苦楝树,《扎脚山》也是太一口里边的扎脚山,《割肉》也是到太乙宫集上去割肉,《端午小记》也是记在太乙宫街上开商店的大姐怎样过的端午节。这又是11篇。写老家周围的有:《王莽,我的情人》、《南寨小学校歌》、《杨庄,我的半个故乡》、《不爱王莽不由我》、《北佛沟》、《唤岳父文》。这又是6篇。这21篇文章,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一人一事、一屋一山、一草一木的记忆和情感。这种记忆是童年和青年的记忆,最为原始的记忆,最为真切的记忆。这种情感,是与血液共生的情感,与大脑共长的情感,与骨骼同步发育的情感。这是一种原生态的情感。

    第二,强烈的原发激情。在诗歌《山中石》里,前6句写了山中石的无奈,后两句写道:“何日生双翼,一鸣上苍穹。”这是作者盼着山中石起飞,欲代山中石起飞的原发欲望,更是作者自己多年如山中石一样无奈处境,然后跃跃欲飞的原发欲望。在诗歌《一棵矮榆树》中,前10句写了矮榆树恶劣的生存环境、顽强的生命力和“两三尺的个头,通体还堆满疙瘩”的丑陋形象,后4句写道:“无人赏识也罢,缘何还落得一身闲话?悲夫,榆木疙瘩!惨兮,罪无边苦无涯!”这首诗无论是作者在为矮榆树鸣不平,还是为矮榆树般的这类人鸣不平,甚或就是为矮榆树般的自己鸣不平,都是原发与内心的义愤在不由自主地喷发。诗歌《下岗女工》是这样4句“下岗女工真可怜,怀抱雪糕叫得欢,千呼万唤无人问,化作泪水洒人间。”,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大批下岗工人,其中弱势者是一大批下岗女工。他们的经济处境很艰难,生存欲望很强烈,生存方式很痛苦。这首诗是下岗女工的真实形象,是千千万万下岗女工的真实缩影。在这首诗里,作者抒发了对下岗女工的同情,隐含着对全社会都来关心下岗女工的呼唤。在这里,同情也罢,呼唤也罢,都是原发于内心的,不能自抑的。在诗歌《保洁员》中,前18句写了城市保洁员的工作状态,然后有两句:“低着头让汗水和深情洒满大地,弯着腰把日头和责任从东北到西。”保洁员整日低着头弯着腰的工作状态打动着作者,保洁员的深情和责任感动着了作者,作者便从内心发出一种尊重之意,爱戴之情。在诗歌《元旦有感》中,前20句写作者从童年到今天的人生奋斗历程,最后5句写到:“时过境迁,苍天有眼,再给五十年,只争朝夕在文坛,岂能贻笑在人间。”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作者深深地爱上了文学,决心在今后的年华里为文学事业而奋斗,而且要拿出让文坛认可的成绩,为自己的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这种心理状态,谁能说不是作者原发的激情。

    第三,浓重的原汁味道。看看散文《唤岳父文》。从文体属性上说,此篇只能归为散文,归为散文是对的。从内容上说,这篇散文非常特殊。特殊之一,没有也不需要开头,一上来就是“ 爸――哎,爸!”,这是对岳父的呼唤。没有也不需要结尾,末了就是“赶快醒来吧,爸――”。这是农村人哭唤亲人时没有序言和结尾的原本状态。特殊之二,此文共8段,均以“爸――哎,爸!”起段,每起一个新段就诉说一个劝岳父应该赶快醒来的理由。这也是农村人哭唤亲人的原始状态。特殊之三,在诉说每一个劝岳父赶快醒来的理由时,都用的第一人称,如“你女”、“你儿”、“你俩妹子”、“俺大姑”、“俺姑父”、“百利哥”、“俺奶”、“俺爷”、“咱爷俩”。这还是农村人呼唤亲人的原本状态。特殊之四,在诉说每一个劝岳父赶快醒来的理由时,都说的大实话。如“你都是从不睡懒觉的人么”,“黑明连夜连个眼都不睁”,“麦子都黄了”,“屋里一大摊子事等你出点子呢”.,“再睡下去人家村人都笑话你”,“你这辈子啥事没经过”,“你再不醒来就是看不起女婿”。这更是农村哭唤亲人的原本状态。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农民习惯的说话方式和常有的说话内容,感受到一种浓重的原汁味道。除这篇散文之外,浓重的原汁味道还在别的散文中处处弥漫,处处渗透。

    通盘看来,这本散文集深厚的原籍情感、强烈的原发激情、浓重的原汁味道,构成了一种原生态的美。原生态的美有多美,只有在比较中感知。人们在呼吸了被污染的空气之后,多么希望吸纳新鲜空气,人们在食用了掺杂使假的食品之后,多么希望吃到绿色食品,人们都知道原生态的空气和食品多么美好。同样道理,人们也知道原生态的文章多么美好。

    这本诗文集的书名叫《终南细雨》。想想看,毛毛细雨下在终南山上,原始森林该有多么茂密,野生灌木该新发多少枝芽,满坡花草该会多么鲜艳,谷中泉水、小溪、小河该会多么旺盛,山中空气该会多么富含氧气。这种境界就是原生态的美。所以,《终南细雨》这个书名是对这本诗文集的基本风格最为恰当的概括。

    《终南细雨》这本诗文集无疑是范来利文学道路好的开端。

     

    (作者何群倉先生系西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一个繁荣时代的标志—读《长安唐…
    • 下一篇:(散文)敬意在永远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