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三阶教祖庭:长安区天子峪百塔寺

    作者:西部网 来源:shaanxi.cctv.com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点击数:

      车队右转驶入乡间小路。深秋的田野一片焦黄,不宽的小路蜿蜒曲折,不时需缓行错车。不一会到了乡间一个十字路口,众车停驻一行十余人鱼贯而入路边小寺庙中。小庙不大,四周围墙以泥巴涂抹,平整、简洁,不油想起自家早年房子的状况。进入庙内一方简介道出原委,原来这里就是位于终南山北麓长安区王庄乡天子峪口的百塔寺。

      远观百塔寺,地势高敞,视野辽阔。东眺五台翠华,群峰耸立;西览草堂烟雾,沣水碧涛;南依巍巍秦岭,林木葱郁;北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正所谓龙脉龟背,风景绝佳,隋唐时期即为佛教僧侣修行之道场,也是佛教支派三阶教的发现地,被奉为三阶教祖庭。

      驻足简介前,看寺院历史变迁,令人感慨万千。漫长历史长河中自然灾害、战争洗礼、人为破坏每每摧残着寺院建筑与树木,从而使先前占地千亩的寺院、庙宇、树木,萎缩到如今的地不度百步、树不足十株、殿只有一间的境地。几步蹉跎转到后院,一行人簇拥在一株七人方可挽手合抱的大银杏树下,聆听一位干部模样人的娓娓道来。

      百塔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二年(281),原名淳化寺。隋开皇十四年(594)复建,称至相道场。因三阶教创始人信行禅师圆寂后葬于寺院附近,故又名信行禅师塔院。唐大历六年(771)改名为百塔寺。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寺僧众多,占地千亩,有“骑马关山门”之美誉。

      鼎盛时期的百塔寺与信行禅师有着很深地渊源。信行(540~594),隋僧人,本姓王,魏郡(今河南安阳市)人。少年出家,博通经论,17岁在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法藏寺出家,后舍具足戒,行头陀苦行,重视行持。他认为佛教应趋时宜,实行济度,不应空讲理论,按现在讲法就是与时俱进。他认为当时僧侣的修行方式太教条不合理,提出改革建议,主张僧侣不应被寺院戒律束缚,极力宣扬大乘利他精神,并且亲执劳役,节衣缩食,救济贫困,供养三宝,虽舍戒而不还俗,成为当时最著名的行乞头陀僧。信行的所作所为颇显叛逆,为当时寺院僧侣不满和排斥,但在下层劳动者阶层享有崇高声望,很受百姓欢迎。

      开皇七年(587),信行受隋文帝之召入京,于真寂寺建立别院,颇受众多僧俗的皈敬。至此,三阶教正式创立,盛极一时,相继传入朝鲜和日本。隋开皇十四年,信行圆寂于真寂寺,弟子净名、慧了等300余人,依嘱林葬信行法师,收其尸骨,建塔于梓谷鸱鸣阜(今终南山天子峪)。后来其弟子数百人,效仿林葬法,“以身布施”,圆寂后皆葬于信行墓塔后或两侧。天长日久自然形成了以信行墓塔为中心的数百塔院。因石塔累累,唐大历六年(772)改名为百塔寺,成为三阶教的祖庭。

      百塔寺自晋代开始即成为游览胜地,历代名人多有访游。东晋王羲之在此写过《心经》石碑;北宋苏轼游览终南山诸寺时,曾止宿于此寺;明赵X函(名不祥)、清王弘度都作过《游百塔寺》诗抒情咏怀。

      民国初年,该寺残墟犹存,规模已大不如前。国民党黄埔军校第七分校为了修建营房,拆庙伐树毁像,使寺院一切荡然无存。当地民间流传有顺口溜曰:“第七分校,不干正道;白天睡觉,黑夜拆庙;不要砖瓦,单要木料。”反映出老百姓对毁庙之深恶痛绝。令人惋惜地是院内外的四株古唐槐被毁,在当地群众的极力保护下,大殿后的银杏树侥幸生存。

      这株银杏相传为隋、唐时栽植,据传唐太宗时,敬德曾在该树上栓过马,留有缰绳印迹。树高约30余米,树冠达百余米,树围18余米,浓荫覆盖半个寺院巍巍壮观,数里之内皆可看到。所以无论荒凉破败、残墟犹存,这株银杏依然受到人们鼎礼膜拜。银杏树历尽千年风霜,依然枝叶茂盛,长势健旺,被称为“中国第一银杏树”、“千年活化石”,1998年西安市公布为重点保护文物。1999年日本三阶教研究专家西本照真大师莅临百塔寺,称赞说“此树是三阶教兴衰的活见证”。

      讲者声情并茂、出神入化,听者全神贯注、思绪飞扬;不由间让人们的思绪穿越时空,浏览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我们面对的是百废待兴的局面。1986年,隆和法师带领僧众弟子,重建大雄宝殿,并塑佛像数尊,使寺院浓荫覆盖,肃穆庄严,晨钟暮鼓,典雅淳朴。

      短短十数分,苍茫二千年。百塔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历经战火损失怠尽,亟需进一步修缮保护。令人宽慰地是,欣逢盛世国泰民安,人们的富足使古寺蓄势待发。此行10余人便是陕北府谷县民间投资团,这个由副县长带队的投资团正在王庄乡实地考察,百塔寺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投资团讲解的是当地一常务副乡长,由此可见政府对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视。天时,地利,人和汇聚,陕北投资团定会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在这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黄土地上,埋下希望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果实。在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乏有识之士举义举、出重资恢复古寺风貌,使王弘度《游百塔寺》诗中“荒芜蒙蔽千年迹,新碣又留一代新”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得以改观,使之成为佛家弟子参禅礼佛的理想场所,市民百姓的旅游圣地。

     var para_count=1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魏鸿源《古韵心禅》辞赋选集拟出版
    • 下一篇:关中民博院举办系列活动迎中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