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间工艺>>正文内容

    秦岭脚下老油坊香飘百年

    作者:记者尚洪涛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26日 点击数:

    昨天,记者一行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秦岭脚下的长安滦镇,看到了已经为当地包括西安百姓工作了120余年的一座老油坊,在为先辈智慧赞叹的同时,对其处境也甚为担忧。

     

      30多道工序手工榨油

     

      昨天上午,今年秋日少有的灿烂阳光照耀着老油坊所在的秦岭北麓一所农家大院,记者步入五间大瓦房,师傅们正在做榨油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直径近40厘米、长约15米的大圆木贯穿整个房间。据正在操作的师傅讲那是油梁,在榨油时起杠杆作用。当年是先将这个用巨大的红心白杨木做的油梁搁在这块庄基地后才盖的房子。师傅们正在蒸胚,在一个直径达1.5米的巨型铁锅内蒸菜籽和用来包裹蒸好的菜籽的油草(使用的精选的稻草)。由于炉火正红,室内热气腾腾,雾气缭绕,忙忙碌碌的工人师傅在浓雾里或隐或现,颇像电影里面的烟雾效果。光是蒸胚就得半个小时。正在操作的油坊第七带传人高飞说,将菜籽变成食用菜油,纯手工要经过30多道工序。

     

      传说慈禧太后曾来探望

     

      村里老一辈人讲,这个油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时本村一个留学归来的人士修建的。也是当地最大的油坊,当年生产的油不仅供当地十村八乡食用,也大量销售到西安市场,西安有句顺口溜说:沣峪口的石磨下面转(榨油时先用石磨磨碎菜籽,别的地方是驴拉磨,上面转。而沣峪口是以秦岭流下的水为动力,磨盘下面转动)远近闻名。据说慈禧太后西逃时至此,听到这个顺口溜还专程来探望这家油坊。现在由于水源问题,已经改用电力为动力了。在油坊外面还有一个汉代石猴,据说是老油坊的保护神。

     

      油坊成危房亟需保护

     

      据说,起始做油坊的是五间茅草房,上个世纪70年代作为集体财产翻修时改建成大瓦房。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集体财产的老油坊被承包。虽然也有日常的维护,但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记者到达油坊时,在油坊南侧几个工人师傅正在清理由于连阴雨而倒塌的老油坊紧邻的物资。老油坊的山墙也岌岌可危,阳光可以通过山墙的缺口直接投射到屋内。正榨油的一个师傅说,再有几场大雨,估计老油坊这屋子也保不住了。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的王智先生告诉记者,沣峪口的老油坊是我省最早的一个,规模最大持续百年使用到现在的传统油坊,完全手工制作,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传说慈禧太后曾来探望 


      村里老一辈人讲,这个油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时本村一个留学归来的人士修建的。也是当地最大的油坊,当年生产的油不仅供当地十村八乡食用,也大量销售到西安市场,西安有句顺口溜说:沣峪口的石磨下面转(榨油时先用石磨磨碎菜籽,别的地方是驴拉磨,上面转。而沣峪口是以秦岭流下的水为动力,磨盘下面转动)远近闻名。据说慈禧太后西逃时至此,听到这个顺口溜还专程来探望这家油坊。现在由于水源问题,已经改用电力为动力了。在油坊外面还有一个汉代石猴,据说是老油坊的保护神。
     

     
      油坊成危房亟需保护
     

     
      据说,起始做油坊的是五间茅草房,上个世纪70年代作为集体财产翻修时改建成大瓦房。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集体财产的老油坊被承包。虽然也有日常的维护,但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记者到达油坊时,在油坊南侧几个工人师傅正在清理由于连阴雨而倒塌的老油坊紧邻的物资。老油坊的山墙也岌岌可危,阳光可以通过山墙的缺口直接投射到屋内。正榨油的一个师傅说,再有几场大雨,估计老油坊这屋子也保不住了。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的王智先生告诉记者,沣峪口的老油坊是我省最早的一个,规模最大持续百年使用到现在的传统油坊,完全手工制作,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一把竹刀几块泥巴 捏出关中民俗风情
    • 下一篇:秦岭脚下原始老油坊:亘古百年 香飘依旧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