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散文)秦腔演员杨升娟正式拜师李爱琴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1日 点击数:

     

    上月,杨升娟突然打来电话说“哥,我7月19日晚有演出,在易俗社,希望你能来。”我说没有问题。大概有二年多不见她踪影了。她年轻,事情很多,出人头地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她要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的确不容易。

    昨晚7点就赶到了易俗社。老实说,我喜欢秦腔,对秦腔演员很尊敬;我是个真正的“伪秦腔迷”,戏大体能看懂而已,具体唱词也记不太清楚。看秦腔是一种自我享受,一种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偏执固守,一种童年、少年的情感纠结,这种纠结一直至今。到了易俗社才知道,原来是“第九代周仁杨升娟拜师仪式暨青春版《周仁回府》首演仪式”。来的领导和文化界朋友很多,易俗社老掌门人冀福记也来了,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现场经我常见他,为陕西秦腔的发展一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是上月吧,李淑芳现场还唱了一段《藏舟》,引来掌声阵阵,有人告诉我李淑芳和我的乡党李君梅同获得“第25届中国戏曲奖梅花奖”,李梅“梅开二度”,是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讲,说明社会、专家、公众对秦腔的认知。李君梅邀请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看过她的本戏《梨花情》,本想给李君梅发个信息祝贺一下,一时找不见电话,拖到现在。 

     

     

    拜师仪式很简单却不失严肃。秦腔著名艺术家李爱琴衣钵相传,将自己演出“周仁”的衣帽冠带传到了杨升娟手中,秦腔名家李买刚做保人,妹子杨升娟跪拜、敬茶、献上玉佛,很是谦恭。师傅如同父母,在某种意义上讲,却胜过父母。杨升娟十岁从富平来到西安,十六年学艺艰辛生涯,只有自己知道。在这个期间,多少人的帮助、关心,师傅的循循善诱、淳淳教导,会将一直铭刻在自己心中。

    《周仁回府》是秦腔经典名剧。在我有限的范围内,我听过任哲中、李爱琴、李小峰、杨升娟的,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出彩,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在青春版《周仁回府》首演中,升娟继承了“李派”的优良传统和特点,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功底,有声有色,高亢大气、有情有义,表演的“周仁”鲜活、生动、轻巧,极富人性,掌声不断。在演出后台化妆室,我见她时,看他好像廋了,但一出台,立即进入人物角色,将“周仁”的内心活动演绎得很到位。“耍帽翅”,“甩发”等足见她多年的功底。我不喜欢叫她“活周仁”,“周仁”已经死了,要走出“周仁”这个影子,以及别人塑造的“影子”,给这个人物这个角色赋予个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人物焕发新颜,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才是成功的。

    艺术贵在创新。升娟的演出的小生“周仁”充满阳刚之气。现实生活中,让人也感到阳光生气,青春逼人,豪爽大方,大胆干练。我认为,青春版不是以年龄来取胜,秦腔也不是一场闹剧和“娃娃秀”,弄几个“噱头”,吸引人的“眼球”;雅俗共赏,要靠功底和实力。我个人喜欢秦腔古典传统的,不喜欢改革后的卡拉ok式的全民狂欢。秦腔要改革,包括体制改革,这些我不反对,但这些都是基于对秦腔这门传统艺术有足够的认识和尊敬之上的。在现实下,大搞市场化、走秀化,快餐化,让古老的秦腔和通俗歌曲一样普及化是不靠谱的,要想秦腔红遍大江南北似乎是痴心妄想,如何进一步挖掘、深化,糅合众家之长,成一家之体,有自己的特色,让秦腔演员有尊严的生活和演出,我觉得尤为重要。

     

     

     

    “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升娟肩上的担子更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李爱琴老师领她进入秦腔大门,她要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埋头苦干、静心心来,一门心思唱好秦腔,才对得起自己、自己热爱的秦腔艺术和热爱她的广大秦腔迷。

     

     

     

                                                                 2011.7.19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给老子脸上贴金,岂可儿戏?
    • 下一篇:(诗歌)我站在摇摆的钟表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