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华夏龙脉•秦岭书系》近日出版 为华夏龙脉写照

    作者:马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7日 点击数:

      在对秦岭有了深入的感知之后,终会觉得以《诗经·小雅·南山》这两句来表示秦岭的大气、坚实和威严是最恰切的。巨石层峦叠起的山脉大气磅礴,地心跃出的“岩岩”断块拔地突兀,巍峨雄起,甚是壮观。回望历史长河,三皇时代的伏羲、女娲,五帝时代的炎帝、黄帝,均活跃在秦岭及其周边。周秦汉唐这些奠基中华文明的伟大王朝,就是以秦岭为主体的关中形胜孕育的自然与文明的璀璨编年。天道吐纳,云卷月照,远山与近石镌刻着自然与人文的悠远。而《华夏龙脉·秦岭书系》,在历时三年的打磨后终于出版了,这便像了却一件重大心事一样,妥贴、释然、充实之感亦悠然而生。  

       

      早在二十年前,西北大学教授张国伟院士以对秦岭地质研究的杰出成就而被称为“秦岭王”。其时,我就感到,秦岭的文化阐释和人文解读是一项不能回避的任务。按照张国伟院士的说法,作为地球大陆板块形成的主要结合带,秦岭东西向延伸各数千公里,东出苏鲁跨黄海及日本诸岛,西出喀喇昆仑山至高加索山脉,长万余公里。今天在这条游龙般的结合带上,汇聚了全球数千位科学家,就其构造演化及对气候、资源、环境的影响,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关研究。同样汇集了远古以来人类文明的秦岭,则是其中最雄沉伟丽的一段,“是中国的自然宝库、文化宝库,是中华文明的龙脉”。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美国人比尔·博特探访秦岭的现代隐士和隐士文化,出版了《空谷幽兰》一书。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就有了一朵异彩独放的奇葩。终南山的馥郁芬芳,随“风”摇曳,向“后现代”招手启示。秦岭有丰富的文化宝藏,黄帝鼎湖问道、炎帝天台采药、老子楼观悟玄、陶渊明的心中南山和桃花源、汉传佛教的诸多祖庭等等,都让人心驰神往。作为出版人,我再次深切感受到:这些原始朴素的思想文化资源,应该转化成高远宏大的文化产品,转化成能与世界文明对话的语言。因此,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套关于秦岭的书问世。  

       

      2008年初,我与留德学者、多年未见的 高从宜 先生相遇。我们的相遇可谓两相欢喜。就我而言,为秦岭写书的夙愿,由曾经的无从置喙突然变得明晰起来,我为秦岭找到了最迷恋的知音,也找到了出书的作者。30多年前,高从宜就以青春之心进住秦岭。数十年来,他一直体会着“心”与“山”的深层关联和相互发现。就他而言,几十年的秦岭经历、求索、苦寻,终于可以诉诸笔墨,形成文本,承传文明,为秦岭奥秘构筑文化家园。这也是他的梦想。  

       

      在随后3年多的时间里,秦岭丛书的编辑、作者、摄影者,跋涉于秦岭广袤的山水之间,在峪谷古道、群山岭脊广泛搜求、辨识考证,拍摄了数千张图片,深入探察了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象和古老丰富的文化遗存。作为这套丛书的策划人,我有幸能跟随作者“以心攀登”,感悟秦岭之美。当然,我的“心路旅程”有限,但面对“平畴突起三千尺”、“气压昆仑天柱矮”,旅行便不再觉得艰险。曾经踏寻秦岭古道上的“蓝桥遗梦”,迎临秦楚分界的关前罡风;在“洪波喷流射东海”的东秦岭回望“西海”,注目衍流华夏的“地心之花”华山;在秦岭终南山,“陟彼高冈”,仰望南山的“维石岩岩”,索终南归隐的“捷径”,观“紫气东来”的大道,辨析老子、孔子、王维以水喻道的“善”、“逝”、“辋”;在西秦岭天台龙蟠,“莽莽寻祖”,进磻溪磨性山,寻“混元成真”处。高从宜讲,大量的山野工作与繁琐的文献考证,也只是基础性的平面工作,而要形成文章的通透,有所究竟,少不了身体力行的“修炼”。在他们的学问功夫里,就有大量驻山的经历,“寒空独坐”以体验“知白守黑”的道德秘密;“玄而复起”以获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很是敬佩 高从宜 先生,在一次次的秦岭探访中,他披星戴月,山野作伴,不知不觉间,或鞋底刺穿或两脚血染,这不就是为文明写照最直观真切的“脚注”吗?可见对于秦岭的痴迷,他是何等的忘我。  

       

      秦岭被置于历史与文明的眼目探究下,构成《天宝物华》《终南幽境》《道汇长安》《神秀终南》四卷图书,使多个层面的秦岭文化地理工程终于大功告成。作为策划者、出版者和作者同样的陕西人,此刻我深感欣慰。秦岭自然造化的神奇和华夏文明的伟大,现在已经跃然纸上,并呈现给了我们的读者,我们终于如释重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庆典动员大会召开
    • 下一篇:蛤蟆滩:柳青完成《创业史》的地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