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空空色色的花鸟之境--刘岚写意花鸟国画作品欣赏

    作者:一叶飘雪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点击数: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有了个去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了休歇处,如前般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了。”

    这是禅宗故事里一段很有名的公案,禅宗的所有玄妙意蕴总结起来,也无非是对山对水从眼光到心境的不断成熟与洞达,从心灵的锁闭到敞开,思想的烛照常常显得高妙而不可言说,佛祖解意,也只是拈花微笑,再怎么灵巧的言辞都在此悄然退隐。一种思想或者意念的表达,借助行为上的反常是行为艺术,禅宗里或断手指,或棒喝,或闭口瞪目,把他们理解为行为艺术如果不是特别荒谬的话,这和其他艺术形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当初那些禅师们对禅的领悟方式我们已经无法亲见那种状况了,但是灵敏聪慧的艺术家们以另外的方式呈现了禅的世界的妙不可言。

     

    终南访禅 刘岚

     

    第一次在亮宝楼看到刘岚先生的写意花鸟国画作品,就被画图中表现的淡淡的禅味吸引,想起了还是禅宗里说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刘岚先生色彩斑斓的花卉之间穿梭,犹如进入了一个花鸟的王国,一切都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鲜活的力量。生命在此展现了最不卑不吭的光彩与不可遏制的生长的激情,这或许也是生命最初的状态与本真面目的闪现,不事雕凿,任运自然。禅机没有什么不可抵达的高妙的所在,最为寻常的翠竹黄花身上都是佛法真如的化身,会心处不必在远,得妙悟处,目前山水都灵光无限。这是刘岚先生在终南山访禅的一张照片,清泉潺潺流淌,晴光匝地,这是个寂静的所在,洗澈尘心,独留清迥。面对艺术作品,艺术家个人的情趣不可避免的会表现在其作品之中,我们试图在其水墨世界里“访禅”。

     

    情趣——在山花烂漫时 禅说:色即是空

     

    《最最喜昨夜一场雨》《百日红》《春风大雅》,刘岚先生的这几幅花卉作品呈现出一种雄壮的气势,在花鸟作品中,我们很难想象一枝花可以开得如何狂野,以至于让人望而顿生恭谨谦卑之心。

    最喜昨夜一场雨

    这是刘先生的国画作品《最喜昨夜一场雨》,这里牡丹的富丽雍容自然是不必说的,花本身的媚人娇气不见踪迹,国色天香不是人为的溢美之词,和人一样,尊贵气派本身是一种内涵,这是花的气象,也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画纸上,艺术家本身的匠心自然是可圈可点的,这种狂野的甚至凌厉的气势没有通过色彩的绚烂赢得,而是纯粹形式上的符号化呈现。繁复的花簇,枝叶上墨色浓淡变化不可端倪,花的风骨在无意间设置的枯拙处和方笔中皴擦出来,牡丹下面是一丛兰,开得充满尊严而淡雅清高。这时候是谁让她们灵动婉约的?花枝倾斜的方向暗示了雨后的清风,山石不失时机的扶起飞散的花香。庄子很早就感叹大美无言,自然界的物象有自己的对话,其风雅毫不逊色于我们任何名垂青史的诗人,只是我们是否足够耳明目聪,在某个春天的雨后听到花儿们在风中娇喘微微?

    这是刘先生的写意花鸟作品《月季》,清新的米色释放着青春的烂漫,构图上简约明快,花开得自我的让人羡慕。在不事张扬的运墨中凝结着一种情趣,这是一种回视自我的宁静与沉着,看似颇为随意的用笔中流露出画家在创作时的从容自然,花的闲雅也是创作灵心一瞬间的记录。

    月季

    花鸟惹人喜爱的特性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的沟通与商榷,繁花盛开的季节,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花卉鲜妍的色泽,芬芳的味道,摄人心魂的姿仪。但丁也说“我看到花,便停了下来。”它们自然成为艺术家们十分青睐的题材之一,然而自然界的花鸟如何在艺术形式里展示其魅力?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美的发现与艺术途径的解构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类似上帝造物的角色。营造感官上赏心悦目的花鸟作品的艺术家只是一个浅薄的媚俗者,花鸟的最永恒和可贵的精神需要敏锐的把握和深刻的感受,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灵心的运转与提炼。追求禅趣的艺术家对于外面的缤纷世界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六祖慧能也有一个公案,弟子们在争论是风动还是幡动时,老和尚一语明心,“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这个故事在一代一代传讲中意蕴被不断简化甚至趋于干瘪,在此,六组以十分含蓄的方式否定了心之外的躁动的世界,那些不过是假象,内心的不安与波动才是所有争执的起源。“色即是空”显示了抵达佛法真如一个让人绝望的黑色历程,外面的缤纷世界剥离了所有意义与价值之后还剩下什么,绝对的空虚制造出更大的心灵的恐慌和躁动,色即是空,这违背了人性,违背了自然大化的运转,显然不能成为佛法真如的归宿,而只能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征途。

    富贵竹

    或许也只是巧合,在刘岚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一束水墨色的富贵竹,所有斑斓的色彩凋零,目空一切的禅者否定了运动着的一切事物,如果换种方式关照事物的色彩,我们在这样的位置可以说,色彩停止了流动,世界在这一瞬间成为水墨色的,就像眼前的富贵竹。白与黑相濡以沫,勉强支撑着这个有形的世界,然而作为水墨写意国画作品,这样的艺术解读是白痴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中国宋代的艺术家所推崇的水墨蕴含五彩,是最极致的色彩,所有绚烂的色彩都在水墨中生发。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偷天换日的认为,色即是空的浑茫境地里也可以重新生发出五光十色的有形世界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绝在思想中和艺术中一样,穷而后思变,这株插在水中的富贵竹以墨色的变化彰显自身的丰富,水的澄净也是一种打开的流淌状态,被关照者是被接纳进这幅水墨画作之中的。色即是空的觉悟本身也是一个敞开的体验,抵达佛法真如的征程远远没有结束,对水墨艺术的韵味的表达和品咂也远远没有尽头。

     

    空灵——在水墨氤氲里 禅说:空即是色

     

    山中岁月

    禅的可贵之处不是对世界的否定、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抽空,而是在我们遇到挫折与磨难陷入绝望境地时,对我们灰色耳目的解救与澄清。多姿多彩的世界的恢复与舒展释放了生命最原始的动力与激情,而这一切恢复的本原起于宇宙大化的寂静,一种如如不动的本真状态,寂静是禅特有的一种情趣。我们可以欣赏一下刘岚先生的作品《山中岁月》。

    稀稀疏疏的葡萄藤上悬挂着一串葡萄,葡萄串也不够丰硕,猴子攀援着枯藤去够那串葡萄。聊聊数笔,酣畅淋漓,却充满戏剧性。从画家对作品的命名中就能读出浓浓的禅的味道,《山中岁月》是一片悠长悠长的日子,长的似乎静止不动了,没有人,谁来见证山里岁月是如何流淌的,季节的更替,日月更张,因为与人无关,没有人记录那些自然流逝的日子。一只猴子却在这片天地里界破了虚无,打破了宁静,使死寂的山野有了生命的气息,葡萄是季节的符号,生命和季节都是关于时间的,采摘的动作推开了平面,树立起立体的空间,原本被否决的世界在艺术中得到承认与接纳,空无的世界重新着上色彩,佛忍不住说,空即是色。

    对实实在在的世界的承认还是在对世界的静阒的根基上树立起来的,在刘岚的国画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空灵的美,空灵除了是对绚烂的世界的重新认证,也是一种在寂静的永恒状态中展示的艺术的魅力。

    作为一种艺术作品,空灵之美自然是在艺术家的笔墨下呈现的,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刘岚先生的绘画造诣。刘先生写一手漂亮的书法,以这种笔法入画,在技法上已经胜常人一筹,其深厚的笔墨功夫在用墨上表现的毫不含糊,浓淡上的过渡与对比处理的很有节奏感,水墨的浑融感和焦枯之处的虚灵化使画作韵味十足。

    忘忧草

    这是一幅《无忧草》,画中的萱草窈窕似一位仙子,艺术家在不经意之间赋予花草以永恒的气质,沉静自若,宠辱不惊。而我们在这幅画图前,竟一时觉得手足无措。花恢复了自己的美丽,这种回归表现的坦然而意蕴深远,“如前般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那个顿悟的禅师在说这话时平淡的口吻吞噬了多少远逝的沧桑?当我们在尘世的躁动难以安抚时,或许读起这样的句子心里的燥热会冷却下来。“忘忧草”,我们又一次很巧合的遇见了一幅在这样的语境下颇具禅机的画作命名。

    对现世的价值的认可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声的热爱的表达,我们读到很多诗写到,春天到了的时候,山寺门前的花也开了。生活的寻常的情趣并不因为槛内还是槛外而有多大差异,春暖花开的季节,出家的僧人们也会结伴在山路上笑看山花烂漫,在读经诵佛时任花香扑鼻而来。我们在刘岚的画作里看到一幅作品表达了画家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仙境的营造虽然更像一种宗教性的表达,但是在任运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凡俗的幻想又有什么惊异之处?我们在那样的作品中读到的是一片皎洁,一片清明。

    共婵娟

    相比那些用笔大胆,着色鲜艳的作品,《共婵娟》在水墨两种色调的你来我往中微妙调和运转,这是化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象。一轮圆月当空如明镜高悬,周围淡淡的皴出云层,浩渺的长空像流水一样吐纳着宇宙的气息。两只望月的兔子很耐人寻味,这是广寒宫中夜夜捣药的玉兔,追求长生不老而捣药的兔子逃离清冷的月宫,双兔傍地预示了人间最世俗的快乐,短暂的浮生得到的快乐相比长空中永恒的冷清和寂寞更得到艺术家的推崇与向往。这或许是禅最为简单的道理,出家人也担柴吃水,面对不开悟的人的种种责难,禅师们以最寻常的方式践行着自己内心的佛法,或许空空色色的世界正如《共婵娟》这幅画中,永恒的长空与明月终究只是一种遥远的期待,那是永远不可企及的飘渺的所在,身边最真实的陪伴者在短暂的生涯中给予的快乐与温情是最可把捉和体验的。而禅机的指向就在身边触手可及之处。

    或许这样的国画作品的解读已经远远远离的作品本身,然而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指向某种足够清晰深刻的思想,作为传统的写意花鸟作品,扎根于最传统的思想,寻求艺术根基与底蕴是任何艺术家都不会忽略的。或许早已歪曲了艺术家本身的想象,但是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本身是开放的,就像和亮宝楼第一次和刘先生交流的时候他所说的一幅作品的创作的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解读自然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不论是艺术还是禅,不论是空或者是色,在这里,花鸟世界中我们都指向一个事物,生命或者生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朱鸿散文新著话关中
    • 下一篇:闫沫荣获西安供电局文化艺术节书法类一等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