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文化散文,南有余秋雨、北有朱鸿

    作者:夏明勤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0日 点击数:

     

    文化散文,南有余秋雨、北有朱鸿

    一本系统叙述关中及长安的大书朱鸿要把坚硬的作品呈献给陕西

     

    去年最后一天,首届陕西图书奖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朱鸿教授的散文集《关中是中国的院子》在此次评奖中荣获“优秀文艺图书奖”。评奖组委会对其授予的获奖理由是:“《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视野开阔,分量厚重,所行所见所思,感情理性融为一体,尤为可贵的是作家实际考察了关中大地的文山田河,关隘要塞,帝陵牧场,古陶名碑,并以满含感情并富质感的文字予以表达,情由心出,理趣并茂。”

     

     

    由暗合到自觉地书写关中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朱鸿的一部关于关中和西安的历史文化散文集,2009年2月由三秦出版社隆重推出。全书约20万字,共收录36篇文章,分为两辑,其一是《关中踏梦》,其二是《长安论》。

        回忆这本书的创作,朱鸿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就把目光投向十三朝古都的故地关中,并开始了他的精神漫游和文化探寻。

        两年多时间里,他系统地将关中及长安全部走了一遍,进行考察并研究。当年有的地方是一天仅有一趟公交车,有的地方干脆没有交通工具,他就搭乘农民的三轮车。拿着伞,提着包,慷慨独行,常生出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了之念。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做了件前无古人的事,但后来才知道从汉代起,到魏晋,再到隋唐宋元明清,不断有学者对关中、长安进行人文的叙述,著作迭出,传统深厚。距现在最近的就是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利用来陕西教书之暇,对西安附近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写成《长安史迹研究》一书,此书是其研究汉唐长安旧迹的一部专著。之后鲜见有亲身系统考察并研究关中长安古都之著。

        朱鸿自信他的《关中是中国的院子》“是这个时代唯一一本系统叙述关中及长安的书,尤其是所写之地,不考察不动笔”。其中《关中踏梦》一辑是他对关中的整体考察。凡蓝田人遗址,半坡人遗址,周原,关中四关,几十个帝王陵墓,曲江池,渭水及其支流,樊川,辋川,太白,华岳,佛寺道观等等,无不入文。他还通过少陵原写了活的关中民俗。全书以残存的漫灭不清的断垣残简为出发点,追述历史的精彩片段,描绘文人行状,解析文明兴衰,感叹文化命运,以感性的笔触探讨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变革、文化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行文直指关中文化的兴衰,一唱三叹,具有极强的穿透力。《长安论》则是关于西安的叙述和分析。包括西安文化与西安人、西安人的文化身份、西安的个性、西安对中国文明的意义、西安与长安的相关性研究,及其西安的古玩、饮食与秦腔艺术。

        如果说他过去的书写暗合了文人对这片土地做出自我表述的悠久传统。那么,现在的他已是自觉地继续这种文化行动。最近他正写一部关于西安的新书,其既继承历史上学者叙述长安的传统,又有所开拓。对此书广东及陕西的出版社各有期待。

     

    “南余北朱”的文化散文

     

        以散文见长的朱鸿,常说读书是灵魂旅游,旅游是身体读书,并喜欢夜读与独旅。出版散文集二十余种,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夹缝中的历史》和《人生的爱与智》。作品入选百种版本及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是首届冰心散文奖和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得者。

        有学者认为余秋雨以散文的方式构筑了当代中国一道“极为重要的人文景观”。而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安康捷教授早就提出了“南余北朱”的说法,这个朱就是朱鸿。著名学者郭兴文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注意到朱鸿散文对历史地理的写作,并著文《散文与文化的位移》以分析这种现象。实际上朱鸿的这种以敏锐的文化感悟散文写作比余秋雨还要早。只不过余秋雨因为居住上海,沪地又是文化潮流风尚之地,所以他成为了文化散文的典型代表。当然文学理论家谢有顺在评价中国文化散文创作的成功者时,把余秋雨、朱鸿和费振中等四五位都归入其中。而朱鸿的作品既吸收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华,又继承着中国现代散文特别是五四文学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作品把社会和人生结合,历史和现实打通,理性与趣味融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北京晚报》就特意为朱鸿开了《长安风物》专栏,他每有完稿,报纸就会及时刊载。

        朱鸿的作品在获奖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文学人士的关注,关于朱鸿散文的研究和评论文章也经常见诸报端。对于今后的散文创作和发展,朱鸿认为“中国在21世纪将注定会产生自己的散文大师。然而,对于散文的粗制滥造,却还需要忍耐一个阶段。”

        正如在首届图书奖颁奖典礼上,朱鸿代表获奖者发言时表示:“身为陕西文学界一个现在进行时的作家,我愿意把自己坚硬的能够大行其道的作品呈献给陕西,我以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此奖带给我的惬意。”

     

          相关链接: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66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俩六旬老汉的“艺术人生”:做泥塑刻葫芦
    • 下一篇:朱鸿《关中是中国的院子》荣获“优秀文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