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大型散文集《脉散秦川》出版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7日 点击数:

    少陵最高处,旷望极秋空。

    君山喷清源,脉散秦川中。

    ----------唐。吕温《登少陵塬望秦中诸川》

     

     

     

        这是一部由大长安文化艺术着力打造,由著名作家朱鸿、王渊平分别以自己心力所选的一篇散文代序,书法家王江题写书名,作者来自大长安的不同领域的大型散文集。书中收录了田建国、范来利、王小侠、刘牧之、张军峰、王江、初梅、曹林燕、雷晓英、刘欢等十人的百余篇精选散文。

     

                                   一篇篇感人心扉的美文

                                   一缕缕抚慰心灵的暗香

                                   一首首如泣如诉的叹歌

                                   风景要用真情来歌咏

                                   苦难要用时间来冲淡

                                   历史的脉搏在山川回荡

                                   岁月斑驳着我们的容颜

                                   却禁锢不了我们永远年轻憧憬的心......

     

    当您轻轻打开这本文集的时侯,十个人同时也就敞开了他们的心扉,等待着和您做一次心灵的长旅,谢谢您了。

                                  

    前    言

     

        长安,一个古老的地方;长安,一个青春的地方;它南附巍峨的秦岭,是这座大山给了它钟灵毓秀;它北依滔滔渭水,是这条大河给了它粗旷和豁达。历史和现实在这里碰撞,古老和青春在这里融合,赋予了它无穷的魅力,也给了人们无穷的思考。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人的思想难免会产生许多困惑与迷茫,浮躁与感伤。难免思想上产生彷徨,因而,想通过一个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管是文学爱好者,还是诗歌书画、摄影、音乐爱好者,都需要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是以谈心交友为目的,不论年龄,不论爱好,以文学、摄影、绘画、音乐牵线搭桥,以长安籍人士为基础,但是不仅仅限于长安,以大长安为平台,只要是志同道合者,我们都能在一起谈古论今,抒发喜怒哀乐,展示个人魅力。青春如同朝阳一样,让我们在交流中播撒祥和,希望,纯洁,友谊以及快乐。

        伴随着青春一起飞扬吧!

        我们活动的基本内容为:

    一、定期交流,以文会友,展示才艺。

    二、不定期和名家座谈,升华艺术素养。

    三、品茗听乐,吟诗作画,听佛论道,摄影采风。

    四、个人作品才艺展示赏评探析

    五、佳作推荐,联系出版。

         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在于心与心的交流,同时使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得到历炼和提升。

    先就文学来说,我们要举办个人作品评析会,选出佳作,争取年底出大长安散文合集,诗歌合集。以后还有小说合集书画合集等等。

         大沙龙成立以来举行了两次诗歌评析会,民家的草根诗人踊跃报名,纷纷拿出自己的上乘之作,这些评析者来自各个行业,有活跃诗坛的诗人、有作家、有资深编辑、有高级教师,教授、有文学新人等等。

    大沙龙评析原则为:

         1、延承个人风格

         2、找出诗眼 点睛之笔

         3、大胆斧正 砍掉硬伤

         4、悉心听取,取各家所长,提炼精品

        2010年7月25日,大沙龙成功举办了大型的“品秦岭山水,赏王莽荷花”采风活动。来参加的有文学摄影书画以及媒体的朋友120余人,会后又纷纷发来自己的诗歌、散文、摄影、书画等作品,沙龙除刊登在自己的博客上外,还被众多媒体转载刊用。大家的热情让大沙龙发起人由衷感动,更加觉得应该付出一如既往的热情和努力,义务的组织宣传推介佳作。

         沙龙应成员的强烈要求,进行了散文评析会,提炼出了较满意作品,经过大家一致同意,决定第一批十人出一本散文合集。这十位作者有编辑、记者、律师、教师、干部、业务员、小职员等,来自各行各业,为着一个共同的爱好文学聚拢一起,有的已在报刊杂志发表过若干作品,有的甚至出版过自己的专辑,有的还获过散文大奖。大沙龙是这些民间的草根的诗人的灵魂家园,作家心灵的港湾。

        大长安,大沙龙,大文化。大沙龙是文化艺术各界人士的永远朋友。

        大长安文化艺术沙龙传承古都文脉,汲取秦岭青山秀水的灵气,汇人文艺术精神,让文化艺术为经济腾飞搭载桥梁,让大长安这一方热土放出异彩!

                                        

     

    关于长安文化(代序)

     

    朱鸿

     

         长安文化当然是关于长安的文化。不过长安的范围在哪里,时段有居何许?长安的前身是谁,后裔又是谁?尤其是:长安文化具什么特点?它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反复考虑的。

    实际上对长安文化之研究早就开始了。远在宋,其赵州人宋敏求的著作便是考察长安文化的,凡特产,土贡,风俗,户口,街坊,山川,道里,邮驿,宫室,城郭,官府,皆有记录。他所纪的多是唐长安,此间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已经东移,长安一变为旧都,热闹尽去,繁华悉落,到了研究的时候了。更远的在汉,其陇东人辛氏便有著作考察长安之文化。他所录的多为汉长安,尽管物事简单,但它却是长安研究的发轫。还有汉的赵岐,晋的葛洪,唐的韦述和杜宝,宋的张礼和程大昌,元的骆天骧,清的毕元,都有关于长安的著作行世。这些先贤皆是在文化意识没有完全觉醒之际对长安进行考察的,今人往往视其著作为资料,然而仔细分析,当是长安文化之研究。

        正宗的长安应该是唐长安和汉长安,正宗的长安文化也应该是唐长安文化和汉长安文化。这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唐长安289年,汉长安225年,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研究唐长安文化和汉文化意义重要。然而正宗是正宗了,但它却也难免狭小了。先贤常常会用长安把建立于关中的国都统摄起来,唐之前的隋大兴,汉之前的秦咸阳,秦之前的周丰镐,都属于长安,于是长安文化就随之宽厚起来。也许这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今人不继承无以科学地研究长安文化。然而先贤也有其局限,不但汉陇东人辛氏当年缺少考古知识,即使宋赵州人宋敏求当年也是缺乏考古知识的,所以先贤未能将史前半坡母系氏族社会,更未能将蓝田人纳入自己的考察范围。今人已经有了考古发现,既然如斯,那么今人是否应该把长安文化的时段向上向前向远追溯呢?现在的西安是民国西安的沿袭,也是清西安和明西安的沿袭,当然也是古都长安的沿袭,既然如斯,那么长安文化就包涵着西安文化了。

       我以为,长安文化是以唐长安和汉长安为基石的并以其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在关中斯地,它的上线直通半坡母系氏族社会和蓝田人,它的下线径入正在创造着现代化和推动着全球化的西安人。长安文化在历史上是主流文化,官方文化,现在它虽然表现为区域文化,民间文化,然而它的一些元素也常常升华为主流文化和官方文化。长安文化有国粹的颗粒和元素。长安文化是活的,充满了法,儒家思想,可以尽他人采纳和学习。多少世纪之后,中国人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接受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理念,接受世界贸易规则,显然是中国文化开放性的表现,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当然有当年长安文化开放性的渗透,甚至有它所给予的恒久动力。长安文化洋溢着一种宽容性。中国妇女的审美权利最早是在长安得到了社会的尊重的。中国作家的言论自由权利最早也是在长安得到允许的,杜甫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对一个盛世的批判。长安文化体现了变通性。秦宫汉用,隋宫唐用,修漕渠,造曲江,实施和亲政策,甚至借兵回纥以镇压内乱,收复长安。长安文化的变通性实践,现在显然发展为中国人治世的智慧了。长安文化有端正性。长安所在的关中处四塞之内,季节分明,日升于东,日落于西,天列北斗,地贯终南,从而形成了一种端正的时空观,并影响到建筑设施和生活创造。大道直行的意识便在这种端正的时空观及其环境之中孕育和形成,所以长安难存邪歪之气,颓废之气,卑怯之气。长安总是荡漾着旷达之气,豪迈之气,硬朗之气。长安文化含尚义性,这是由长安文化的端正性演化而来的。

        我是长安人,喜欢长安文化,觉得长安文化是十分养吾之魂的。长安在关中,关中有长安,从而好在关中考察史迹,以探长安文化的沉积。    (朱鸿,长安人,著名散文家。)

     

    《脉散秦川》后记

     

       建过一次房或买过一次房装修过的人都知道,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如今要建一座容纳十家子的房,得满足各家基本要求,聚拢各种材料,要结实,还要漂亮,期间,还会遇到这样那样各人不同的想法,得解释,得安慰,得统一。。。。。。总之,可想而知。

       出一本书和建房一个道理。出十个人的合集,更觉不易。

       这个夏天有点热,温度常常在37—8度徘徊,甚至40,42度也不奇。我就在这烈日里,手拎一个装满稿子的袋子,四处奔波。协调,平衡,有时累得连挪都不想挪,可还是挺着,坚持一步步去完成它。

       文学这是个魔鬼啊,爱这东西的人,不管他是教师、记者、编辑、公务员、干部、律师等等,只要爱了,就放不下,犹如心中隐隐藏着个情人,总是难以割舍,也心甘情愿为她所使。

        立秋的天仍不见凉意,我抱着的稿子一天天从散乱到整齐规范,到一步步雏形出来,心里喜悦不言而喻。一阵风吹过,有了些凉快的意思。我知道,秋天即将来了。秋天应是个收获的季节,而我依然在翘首期盼。

        书法家王江乃吾友,是个忙人。就在他的办公室给我题写了书名,边写边自言自语说应该飘逸一些,轻灵一些,他知道这是个散文的集子。题了好些个,让我选。拿着字,我没有一声谢字,就走了。我知道有些话,不必说出口。可是我在这里要说一声,谢谢了。

        让散文大家朱鸿写序,我始终是忐忑的心情。朱鸿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已表明自己不再写序,我隐隐知道。连他人都没见,主要是我不知他住在哪里。冒昧给先生打了个电话,起初没接,还是先生回了过来,我便自我介绍,长安的一个热爱写作者,大沙龙,长安情节,十人散文的集子等等…先生提到他的诺言,我便说想用他一篇文章《关于长安文化》作序可否?没想到先生竟一口答应了,真的出乎意料,挂了电话,我很兴奋。细细的想,先生对长安的情节还是不一样,毕竟他在长安挂职了两年,长安又是他的故乡。

        作家王渊平先生,对这个集子,一直很关注。我也是常去他那里,听他人生感言,听他富有哲理,令人深思的评析时弊,每每有不同收获。他表示对这本集子声援,拿出一篇散文,让不管你作为跋或者序什么的都行。总之表示坚决支持,谢谢你了,王老师。

       听说王逸飞已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文采飞扬,飘逸唯美,却一直未见过面。见面却是在7月大沙龙在王莽的赏荷采风活动上,有印象是在8月的散文评析小会上。第三次已俨然是老朋友了。他做过文字编辑,自告奋勇说,你们的文章我先改改,不要酬劳的,我对文字有特别的敏感度。这多好啊,求之不得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真朋友吧。

         我不知其他的几个人是啥心情,反正我是诚惶诚恐。一则是否满大家意了,二则怕丑。怕吧,你总不能丑媳妇不见公婆吧。既然隔着门帘,总要出来,虽说羞答答,可既然站在众人面前,就立正,心平气和,耐心听数落,抑或还有好听的。

        终南霭霭,渭水滔滔,八百里秦川享受着它无尽的甘露和沁泉的滋养,置身这美丽的山川壑塬,人是何其渺小,十人也不过是文学瀚海里几滴水,森林中几株小树,无不受这灵脉地气的滋润,感谢大自然,感谢创造这美好生活的人!

        由于时间拖的太久,从夏到冬,有人退了出去,这不奇怪,这条路本来就不平坦,总有这样那样的挫折。也有一直坚持并支持的人,譬如刘欢、初梅,她们不但坚持,而且躬亲力行,令人感动,这不仅仅是痴爱。伍月先生是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言语虽不多,集子是他精心设计的,在这里深深的谢了。

    要感谢的似乎很多,就不一一列足。

        冬的雪飘了,如果这本集子能在这寒冷的冬里给您些许暖意,我和我们这十人也就有所慰籍了。

        当您轻轻打开这本文集的时侯,十个人同时也就敞开了他们的心扉,等待着和您做一次心灵的长旅,谢谢您了。

        由于时间及种种原因,难免有许多不足和遗憾,甚至错误,望见谅。

     

                                                          张军峰庚寅冬於凤栖塬畔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首届“长安老窖杯”全国征联大赛揭晓
    • 下一篇:佘震宇《蓝田水陆庵赋》获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