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陕西文坛将重绘“创业史”

    作者:记者狄蕊红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9日 点击数: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封面

     

      柳青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更是我省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张“王牌”,但对柳青极其文学的研究却一度陷入困境,有人认为他的作品过时、局限,不能适应时代,但也有人对他的作品顶礼膜拜。到底该如何认识柳青极其作品呢?昨日上午,陕西文坛名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成立”,柳青这张“王牌”重新被众位名家亮出,于是,重新认识柳青和他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研究会的当务之急。

      陕西现实主义“王牌”近年遭冷遇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甫村落户达1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四人帮”残酷迫害,被迫停止工作。1978年6月13日因病逝世。柳青历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柳青的小说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其所处年代农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柳青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影响了大批陕西作家。

      其代表作品是《创业史》第一部,由于“四人帮”剥夺了他10多年最宝贵的创作时间,《创业史》的全部创作计划未能如愿完成,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炜评说,柳青是以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共同作用,在陕西人心中建起一座雕像,我省现代多位作家都受他作品影响,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京夫等著名作家曾经都将柳青作为文学膜拜的对象,很多人的创作都是从模仿柳青开始,从对柳青的亦步亦趋寻找自己的定位,然后在“柳青体”的基础上慢慢找到自己的创作之路,可以说,柳青为现在的陕西文学打下了基础。

      但是近几年来,柳青和他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少地被人提及,甚至在一些人心目中,柳青以及他同时期的作家,如赵树理、杜鹏程等,都是“过时”作家,他们的作品也被认为是已经远离今天的时代了。

      到底该如何认识柳青?这也是目前柳青文学研究会也面临的艰巨任务,对柳青现实主义文学的研究,虽然出过一些研究成果,但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致使对柳青的研究缺失阵地和平台,一度成为“冷门”,根本无法和现代社会发展接轨。

      重新认识柳青 重绘“创业史”

      作为柳青文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刘炜评介绍,在上世纪60-80年代,很多文学创作者将柳青作为榜样,他的创作经验也被广为借鉴。但到了90年代以后,文学在民众精神生活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并呈现了边缘化倾向,以柳青、赵树理、杜鹏程等为代表的一批当代优秀作家的群体价值被忽略。

      另外,文学创作多元化,人们对更时髦的作品感兴趣,有意无意地觉得柳青及同时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有些过时,这其实是对他们这一代作家的误解和误读,而且,研究界也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人们对现代作家和新时期作家给予更多关注,关注热点转向柳青之前的作家和之后的作家,例如对柳青之前的作家沈从文、张爱玲关注多了,对80后关注多了,柳青的文学和研究被冷落,于是,柳青的相关专著论文等都急剧减少,近10年来,基本没有看到过。

      从司马迁,一直到路遥,这些作家都构成了陕西文化长廊里的亮点,柳青也是其中之一,柳青留下的文学遗产文学精神和人格力量,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失去力量和光芒,事实证明,柳青的人格力量和作品分量是很厚重的,这对于陕西今后的文学创作将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在今天,研究柳青的意义何在?刘炜评说,每个人生活因为具体的生存时间和空间,作品都会有局限,关键的是,要充分地肯定他在他的时代下,对那个时代的超越,1972年,柳青给中央写信,建议改变陕北土地经营类型,提出陕北不适宜大面积开垦,这种思想暗合了几十年后中央“退耕还林”的政策,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柳青超越极左思潮、超越时代的精神光芒。

      但柳青的作品局限性也是存在的,他也受当时环境的局限,对另外一些问题的看法,可能就不够高远,虽然《创业史》没有写完,但按照柳青的思路,他只看到了农业互助组积极的一面,没有看到弊端,对此缺少应有认识。

      “一味说他的作品陈腐过时,那太粗暴;一味顶礼膜拜,也不可取。”刘炜评认为,今后对柳青的研究,就是要站在一定高度上,用扬弃的态度来分析,对柳青留下的家底作量化的清点,他不应该被冷落,也不应该被定性,很多人对他的作品都不熟悉,研究会就是聚集大家,引领大家认真地、扎实地研读柳青。“以后,我们无论是肯定他巨大的文学成就,还是不隐讳地去评说柳青的局限,包括思想的局限,都会建立在有基座、有学理、有建设的基础上。”刘炜评说。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迷你小花篮点缀工地围墙
    • 下一篇:秦岭古道线路全攻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