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话说长安>>正文内容

    菜农“传经送宝”会侧记

    作者:通讯员於复玉 记者张平阳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17日 点击数:

    这一日,长安区高桥乡政府100多个座位的会议室,被各村来的菜农坐得满满登登,原来在开蔬菜种植经验交流会呢。

      “现在育苗,正月十五后西红柿就可以上市,正好赶上南方的货没有了、北方的货还没下来,能好好卖上三个月好价钱。”9月8日,长安区高桥乡政府100多个座位的二楼会议室,被各村来的菜农坐得满满登登,原来在开着蔬菜种植经验交流会呢。

     

      第一个尝到日光大棚甜头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尝到日光大棚甜头的人。”五席坊村蔬菜协会理事张虎民正在发言。1998年夏他就想留地建棚,老婆、孩子都说不敢打,“瞎了咱咋赔得起呢?”

      第二年他不顾家庭成员反对,建了日光大棚,第一茬西红柿卖了620元,心里特别激动,“过去一辆嘉陵摩托640元,我们老几辈人都没有一次收入这么多钱!”

      接着,老张趁热打铁,又建了第二栋大棚。老张连着建棚,在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当年全村就增建大棚十几栋。现在老张一家四个劳力,经营着两个日光大棚、三个中棚和一亩露地菜,年收入近10万元,老张也成了活跃在乡间的农民技术员。今年,老张在外工作的大儿子买了商品房,二儿子盖起了三间小楼房。

     

      市场的空子反季节种植

     

      曹家滩村蔬菜协会理事贾仓娃说:“我们在沙化严重的田块种植土豆、花生、大豆、萝卜等耐瘠薄作物,在地力较好的田块种植甘蓝、辣椒、茄子等高水肥作物;给甘蓝地里套种玉米,玉米收后又种萝卜,萝卜收后再种菠菜,变一年两收为一年四收;提前育苗,或推后播种,钻市场的空子,反季节种植。大家看着城市人的餐桌种,城里人吃啥就种啥,啥能卖钱就种啥,还发展一些特色蔬菜。这样一来,群众块块地丰收,样样东西卖钱。”

     

      “黄土地能给咱变出金”

     

      “我也说几句,”去年才开始建棚的屯铺村菜农王苗朋说:“咱农民要是只凭下苦,不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只能碰运气吃饭。我以前只是种一些大田菜,收入极不稳定。去年开始建大棚,按照乡农业服务站技术员的要领操作管理,经常走动在大棚内,发现病情及时喷药,把病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懂的地方,请教技术员,和老种植户交流。还买了一些蔬菜种植的书籍和光碟,仔细阅读观看。一年下来,收入过3万元,我真的高兴极了,这对于一个农民意味着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前景!乡党们,只要你有心,黄土地能给咱变出金。”

     

      农民现在越来越欢迎新技术

     

      后面墙角几个还没有建棚的农民边听边议论,只听一个说:“看见人家一车菜卖两千多,我心都急啦。”另一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建棚都不成了,我老婆整天把我骂得不行了。”“哈哈哈!”惹来一阵笑声。

      高桥乡农业服务站技术员王书院说:“几年前,给农民推广新技术很难,免费示范,损失包赔,农民都半信半疑。”现在可不同了,大棚防风技术、滴灌技术、防虫、育苗等技术都得到普及,西红柿“落蔓生根”技术能连收十三、四茬,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也爱摸索和相互学习了,许多农民都成了农村技术员,个个都有一些种菜、防病的高招,有的还受聘到邻乡指导建棚种菜,农民现在是越来越欢迎新技术、新产品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居民捐款6300元买月饼送给孤寡老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