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蓝田文花终盛开—写给《蓝田文学》

    作者:程晓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7日 点击数:

     

    除了我的亲人、儿时的朋友、从军的战友之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蓝田土著,从小到大在灞河潭水中玩水嬉戏,在王顺山的怀抱里割草拾柴,对生养自己的这一方苍天厚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也是一朝一夕就能表达。对蓝田的感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与日俱增、与时俱进、无法释怀、难以割舍,说不清道不明、放不下挪不开的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时而激昂、时而沉闷的复杂情感,我把这种感情概括为五味杂陈,是一杯初饮时呛口辣嗓、咽下后荡气回肠、咀嚼时回味悠长的陈年老酒。这样的比喻不知合乎乡党的胃口,不知能否反映我这个在外漂泊几十年的蓝田游子的心情?

    人在军旅26年,我时时都在把对故乡的思念压在心底。关山、界河、哨所、烽火,曾经无数次点燃我这个爱好文学者的写作激情。但事情总是正像物理学的弹性规律一样,有的时候,压力越大、反抗力却越强。越是想忘掉一个人、一件事抑或一个地方,却越是忘不掉理还乱,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蓝田始终在我的灵魂里,如影随形。

    于是,我在内蒙古边防呼啸的风雪中写出了《想家的时候》、《等信的日子》,我在奔赴云南前线参战的前夜写下了《请不要告诉妈妈》,就着中越边境的炮火硝烟我写下《母亲·祖国》,凯旋归来探亲当天我写下《家》、《乡间小道》,在思念亲人的时候,我写下了《布鞋的怀念》、《小脚的母亲走过来》、《酒与父亲》、《为孝心披红》、《故乡和母亲》,在每逢佳节怀念故乡的时候,我写下了《过年时乡音响起》、《煤城老陕趣事多》、《儿时的岁月像首歌》。在漫长的军旅人生中,我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练笔,就这样一边把故乡装在心中,就这样把故乡一路歌颂。

    一路走来,收录在我的作品集《军旅踏歌》中的以亲人、故乡为背景的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说,我对亲人有多爱,对蓝田就有多爱。

    这些作品虽然都在全国全军不同级别的报刊发表,但仍然属于墙外开花墙外香。远在家乡的亲人们只知道我在部队政治机关工作,干的是“掉头发、撒黄尿、省铺盖、费灯泡”的文案,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我长久埋藏在内心的故土情结。

    释放久别的情怀,需要平台;传递久违的思念,急需桥梁。就在这个时候,我从战友、乡党孙建民手里得到了一本《蓝田文学》的创刊号。多年养成的读书习惯让我在一个晚上就从头至尾通读一遍。第二天起床上班就还沉浸灯下夜读、神游故乡的喜悦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提笔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我写道:盛产美玉、美食、美景的蓝田必然会盛产美文。编辑部不仅将我的来信全文照登,还陆续在杂志和博客刊登了我的散文《为孝心披红》等作品。《为孝心披红》来源于我在母亲葬礼上的一个场景,我把它展开来写,没有时空界限,只有无尽思念。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文章发展表后曾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的读者,我身边的同事也纷纷索取拿回家给自己的孩子当教材,他们大多是和我一样为人父、为人母的同龄人,也有年长者和有共同经历者。蓝田作家杨佐锋老师还专门在《蓝田文学》2010秋之卷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可以看出,孝心和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至,孝心还是一张走遍天下的通行证。这说明文章无论长短、作者无论是否出名,只要是真情流露,只要是以情感人,你的作品自然会受到读者喜爱。就像蓝田的厨师,只要是技艺超群,无论名气大小,都会把美味带给四面八方。

    我喜欢《蓝田文学》,就像我爱蓝田一样。但我始终有个观点,故乡永远是一个让人爱不够也恨不够的地方。爱不够本不必多说,因为自己生在蓝田、长在蓝田,爱的纯真、爱的深沉,可以说蓝田的土地面积有多大,我的爱就有多大,以至于只要是与蓝田相关的事情,都要多想一些、多留意一点,那怕是天气预报;可以说蓝田的人口有多少,我的爱就有多少,以至于在西安的大街上见一个蓝田人就想多问一句、多看两眼;可以说王顺山有多高,我的爱就有多高,以至于只要有人想上山,我就尽可能地陪着去、转着玩,帮忙推销做广告;可以说灞河水有多长,我的爱就有多长,以至于我对带“灞”的地名都充满了敏感,比如灞源、灞陵、灞桥、灞上。恨,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仇恨和恨之入骨的恨,相反的,是一种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憧憬的恨铁不成钢的复杂情感。每当我坐在西安开往蓝田的班车上,两只耳朵充斥是乡党们为一毛两毛的车费争吵得不可开交,每当我回到村里时,村邻乡党为了一只鸡蛋、一个苞谷或者其他鸡毛蒜皮打得头破血流时,当我听到当年闰土般纯朴的人们在交流打工时如何对付城里人的“经验”时,当我看到人老几辈子的穷根子还没拔掉、早已过时的“盼人穷”心理仍然还有市场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恨”。我“恨”蓝田贫穷落后面貌还没巨大的改变,我“恨”自己的朋友亲人日子还过得紧紧巴巴,我更“恨”自己没有太大的本事,至今还不能让美丽的家乡更加美丽。我渴望《蓝田文学》能在教化群众、推进文明,促进“爱”、“恨”转换、让蓝田人远离“麻卡”上发挥独特和更大的作用。

    对于游子来说,《蓝田文学》是个平台,可以抒发思念、抒发情怀;对于外界来说,《蓝田文学》是一个窗口,可以尽情展现古老蓝田的沧桑、凄美和现代蓝田的至真、至善、至美;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蓝田文学》还是一个舞台,一个能发现人才、展示人文,促使更多的文学人才粉墨登场的广阔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讲,主编孙兴盛先生以七旬高龄创办这个刊物,无疑令人肃然起敬。因而,我和建民等一帮游离在外的蓝田乡党,总把加入蓝田作协当成一种荣耀和追求,始终在努力。我想,蓝田这块神奇的土地,既然有孕育《白鹿原》的沃土,必然能够盛开鲜艳的文学之花;既然能出关中大文豪、大儒吕大防、吕大临、牛兆濂这样的大才子,必然会有后来者趋之若鹜,他们必将在不远的时候脱颖而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程晓平丙寅初秋于西安世佳星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绿染长安
    • 下一篇:(散文)不爱王莽不由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