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张继潭>>正文内容

    (杂文)用鲜血点出的龙睛—看秦腔历史剧《画龙点睛》有感

    作者:张继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点击数:

    昨天晚上在陕西戏曲研究院观看了秦腔移植历史剧《画龙点睛》,觉得对今天的吏治仍有帮助借鉴意义,借古喻今是历史剧目的一大职能,张四娘咬破手指用鲜血点出的龙睛是广大老百姓对当官为霸一方,不为民众办实事的极大控诉。新丰县县令赵元楷为了给女儿建花园陪嫁,强行要拆迁辖区居民,不由人想到了当今城中村改造的野蛮拆迁,令人可气。多亏了皇上李世民微服私访民间疾苦才及时整饬吏制,扭转了官僚的不正之风。我就纳闷了,今天的各级党政领导人为什么不效仿过去的封建帝王多来一些私查暗访,了解鲜活的第一手民情国情呢?若果是这样做了,而不是玩那些华而不实的工作套路,那实在是国之幸事、民之幸事啊!那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啊!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今一些官员行不端走不正,做了太多的扰民损民之事,没有胆量微服私访,害怕殃及个人人身安全。加之身居机关漂亮的办公环境中,耳听着太多报喜不报忧的所谓成绩,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也懒得出去了,不知不觉的成了官僚。小官看大官的眼色行事,大官看大大官的意图办事,你好我好他好,形势一片大好,由最初的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老爷,腐败是必由之路。

    真正的治国高手在民间、在乡野,在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官员中,而不是在办公室中听和风细雨的恭维报告中发现的。那些当官当成了“老油条”的人实在是该回家“卖红薯”了。就拿李世民要访问的山东秀才马周来说,他通过替朝廷命官常何写治国谏章而被皇上关注,尤其是送给皇上的一幅无眼画龙暗讽当今皇上李世民有眼无珠,朝廷多用治国庸才,才使皇上幡然醒悟。皇上经过周折和磨难,受尽了自己的官员新丰县县令赵元楷的羞辱才得到了治国贤才马周。使皇上认识到了,治理国家的关键是多起用贤才,整饬吏制是上策。真正的国家繁荣在民间体现,而不是在皇宫高墙内那虚假的歌舞升平中体现。

    如果没有唐贞观元年对朝廷命官的“小考”,哪来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常何式的官员的原形毕露,没有常何寻找“枪手”代考的举动,哪里来的马周秀才出人头地的机会?这或许就叫做“事到着急处就有个出奇处”吧。也说明人才的不断涌现是人心向背,历史的必然。张四娘与马周本来是青梅竹马的师兄妹,并且是一对恋人,马周用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龙照亮了张四娘的十六年盼亲人团聚之路,也给马周在长安步入仕途种下了一颗金色的种子,正是高挂在张四娘酒店的那副画龙被暗访的皇上李世民发现,才使贞观初年的百废待兴招纳贤才开了个好头。

    觉得也奇怪,当新丰县县令赵元楷那娴熟的为官谋权谋利的技巧展现得炉火纯青的时候,我似乎没有以前看此类官员的丑恶嘴脸震惊了,也没有以前那种义愤填膺的感觉了,因为我觉得当今社会司空见惯的为官“潜规则”弄出来的种种肮脏之事,似乎麻木了人们的神经,已经见怪不怪了。看了这出戏,我觉得这种感觉太可怕了,可怕得就像鲁迅《药》文里描写的那位用馒头蘸着同胞的鲜血吃来治痨病的人一样,当人们对一些可恶行径无能为力时也会显示出这种麻木。我们的社会对金钱和权势的崇拜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了,像《画龙点睛》剧中那位嫉恶如仇的张四娘式的老百姓越来越少了,更何况是付出鲜血的代价猛烈刺激皇上李世民寻找给龙点睛之治国贤才的重要性之人了。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县官不如现管”、“天高皇帝远,拳头就是知县官”、“随便给你捏几个罪名,就会叫你吃不了兜着走”等等,这些话语是老百姓对昏官的总结,也是昏官以权谋私的经验。说明了自古为官之歪道根深蒂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和官僚作风之严重。如果为官者能经常深入民间访问体察民情世态,我想这些所谓的为官歪理就会没有市场了。当官讲究背景靠山的有无多寡,朝里人脉的旺盛与否,这些背景和人脉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官与官儿女辈、孙子辈互相结亲建立起来的,就像赵元楷那样,当皇上发现画龙未点睛的山东贤士马周是个安邦治国之才俊时,随即派常何送圣旨给新丰县令,要他找回马周到朝廷赴任做监察御史,他马上新生一计,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周,于是马周一夜之间由煽动民众造反(因马周替拆迁户辩了理,阻碍了他为女儿造花园的拆迁大事而强加的罪名)的罪犯变成了自己的乘龙快婿,立即叫手下“马仔”称马周为“马老姑爷”,虽然滑稽可笑,也映照了官场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话说到这里,我似乎更加感觉到像“梁祝爱情”、“牛郎织女爱情”、“罗密欧和朱丽叶”爱情的弥足珍贵,因为在自古今来的众多婚姻中都附加了太多的利益和权势成分,叫人直叹息众多婚姻的违背人性原则的可悲。

    老百姓渴望青天大老爷式的“包青天”多多出现,不惜为此付出血的代价,像张四娘这样,为皇上发现和得到马周这样的治国人才付出了自己的性命,她咬破手指点亮龙睛的惊人举动,震惊了李世民,使皇上更加认识到为国选良才的重要性。可怜那被“官油子”式的县官赵元楷折磨致死的张四娘了,她死在了自己又要焕发第二青春之时,死在了要和失散了16年的恋人马周结为美满姻缘之时,实在令人扼腕叹息!但愿老百姓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但愿人间真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老百姓不再麻木当官的唯利是图之时,当多一些像马周那样的贤才及时被伯乐发现之时,当更多的像张四娘这样的生活在底层,命运多戗(因战争和心上人马周分离16年,流落新丰县成了家又变成寡妇,后又“为龙点睛”而搭上了性命)又始终不失去正义之心的老百姓涌现出之时,当我们的官员能在科学而严密的监督机制下廉洁奉公的行使职权,为老百姓谋福利之时,那国家的长治久安才会有保障,老百姓就会扬眉吐气的像皇宫那样的始终生活在歌舞升平中。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婚礼浓缩了华夏礼仪文明的精髓
    • 下一篇:(散文)共产主义的影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