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卢剑利:相见恨晚话闫沫

    作者:卢剑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7日 点击数:

     

    十多年前,我还在长安报社当记者,在韦曲街道常听人说起青年书法家闫沫,有时也在一些场合看见过闫沫,那时的闫沫精炼干瘦,穿得很“花”,留点小胡须,头发黑而密,话不多,看样子很“歪”,出门行走还有一大帮“跟班随从”,俨然一位“大哥大”,势子很硬。

     十多年过去了,我与闫沫之间久闻其名,未见其人,但常见其艺术介绍和社会名流、有关领导的评介文章见诸报刊和新闻媒体,出于对书法艺术和新闻传媒事业的热爱,我也很想与闫沫先生见面交流。

     2009年冬天,与闫沫先生见面交流的机会终于来到。人的一生见什么人,关系什么时候疏,什么时候密,都是有定数的。这得益于我与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兴办的文化公益网站——“长安人”,我们网站的宗旨就是网聚长安各界精英,闫沫作为长安书坛的代表人物自然是我们网聚的重点人物。

     在朋友的极力引荐之下,我们在西安大雁塔广场的“长安会馆”初次相聚。那天天很冷,闫沫先生早早在门口等候,我见到他时,明显感觉他变了,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凸显,以前那位精瘦干练的小伙子,如今也变得沉稳了许多,话也多了很多,可唯一不变的还是他的胡须,由小变大。他行走戴帽,一副怪异独特的艺人之相。可能是因为我们都爱吃酒的缘故,我俩一见如故,他说我的酒量比他还大。我们比着对饮,话开始投机。首次谋面,我与闫沫先生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他嚷我为“一代文人”,我嚷他为“一代大书法家”。随后的几个月里,电话打过来打过去,内容无非是吃什么酒呀,在哪聚聚呀?我们常在一起吃酒聚会,畅聊艺事。

     随着和闫沫交往的增多,发现他爱喝酒,但却喝不多。初次与他会面的人一时可能难以接受,总觉得眼前的这位书法家处在似醉非醉间,他让人生气后又深感可爱。闫沫的好处是随便你怎么说他,他都若无其事的样子,根本不与你斤斤计较。但我觉得闫沫的长处要比一般人多,他能吃苦,坚持临帖数十年;他好学习,博览书法碑帖,思维敏捷。上世纪80年代,他便与马良等名家倡导并积极组建了长安中国画院,办展览、采风笔会、慈善义捐,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他被推举为副院长,但他却从不计较并炫耀自己的各类艺术头衔,活得洒脱,犹如“神仙”。

     书法艺术是一门很有个性的艺术,人常说字如其人,这话用在闫沫身上最切合不过。闫沫先生的书法,诸多社会名家和领导多有评论,大家好评如潮,让我记忆犹新的当属程群力先生的评说——闫沫的字一笔一画都很到位。对此,我深有同感。闫先生去年冬天送给我的几幅书法作品,全被我的铁哥们一抢而空。人们钟爱他的书法,齐声赞扬他的书法,我也为有他这样的同乡好友感到骄傲自豪。

     当今的书法艺术领域需要“天才”,更缺“人才”。在我看来,闫沫既是天才,也是“人才”。闫沫的书法能被众多人热爱,是“天降大任”所需的几十年的磨砺,闫先生12岁开始临写至今,几十年如一日,使他积累了扎实的笔墨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我观他的作品,不管从意识上、题材上、布局上、技法上、章法上都突飞猛进,他早早地出版了自己的书法专集,广获好评。手上的宣纸也变成了钞票,这些都是得益于他几十年来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感悟,让我们年轻一代为之敬仰。

     现在的闫沫虽然还爱留着胡须,喜欢怪异的装束打扮,时不时与友人吃酒聚会看戏,虽然我们有时冲动开车跑到他老家——终南山下的“栗树庄”开怀畅饮,虽然每次与他吃酒还能生出大大小小的、令人难忘的插曲故事,但狂饮吃酒后,他依然清醒沉稳,继续走着他书艺“独行侠”之路,写出了许许多多有新意的书法作品,还要再次出版新的书法专集。他的不凡举动让我们叹服。

     人们都在评说闫沫的书法,而我却首次写他这个人,我热切地关注、爱戴着闫沫先生,不仅仅是我俩一见如故,相逢恨晚,我衷心地希望闫沫先生“酒越喝越少,字越写越好”。

     

        闫沫先生小传               

     

     

    闫沫,字子翰,号无门斋主。生于长安。少年临池,先欧后颜。1980年拜师高乐三先生,以《清远道士诗》、《裴将军诗》为范本,1983年入伍塞外戈壁滩,以《居延简》、《银雀山》为日课。1985年复员故土长安,以《汉张迁碑》、《汉石门颂》为主修。所书自1981年入选“西安广州青年美术书法联展”之后,相继入选军级书画展、全军书画展、天涯杯国际美术书法展、中日友好书法展、中韩书法交流展、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作品展等,曾获奖赏并纳入展集。在兰州、西安、海南等地有过个人展事。1989年起,数次赴京受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外交家楚图南先生面教:爱故国、爱人民、爱江山、受益匪浅,终有所悟,寒暑三载,费纸五刀,1995年初有《闫沫书法集》面世。草简常被官员外赠西方多国,行隶时有好者播于东亚各地。1997年,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邀请,出席“海峡两岸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式;1998年,应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科学参赞邀请:友好交流、现场挥翰;1999年,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出席共和国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被国家领导人王光英、钱伟长、万国权等亲切接见。现为长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籍四人当选西安市现代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 下一篇:神禾塬畔观景随笔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