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杨照林:翠微宫遗址纪游

    作者:杨照林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9日 点击数:

      大唐四大行宫之一的翠微宫在今长安区沣峪口内的黄峪寺村。在滦镇有去翠微宫的专车,10元即可,进沣峪5公里,左拐顺蒿沟盘旋而上,行约6公里便到黄峪寺村,该村海拔1260米。这儿山势开阔:北望西安,历历在目;西临卧佛寺的青华山;东为子午谷的小五台山;南边是万华山。此村从南向北有三级平地,南曰上营,中曰中营,北曰下营。其名与唐代皇家警卫部队驻守有关。梁顶称上营,西为秦琼寨,东是敬德寨,再东高耸的山峰即为翠微峰。上营东西两边均有宫殿变为寺院后,僧人仙逝葬骨的舍利塔,“文革”中虽遭破坏,但其石质部件,依然残留于地表。如今上、中、下三营的黄峪寺村,住有七十几户农民,全村二百九十余人。人均山林二十余亩。百年以上的杏树有三百多株。高大的核桃、栗子树很多。据当地农民讲,每户年产栗子两三千斤,全村七十多户,产栗子总数可想而知。村里有耕地近五百亩。

      笔者来到下营北边时惊奇不已,一片约五十亩平展展的山田,呈现在眼前,绿油油的大豆一望无际。村民种玉米,山猪危害严重,种上大豆,根部肥田,经济价值又高。这片平地就是大唐翠微宫的遗址。前几年考古和文管部门,曾来此钻探试掘,在三米以下发现古代铺地的斗方砖及石条,还掘出宫殿脊顶两端龙首形的饰物等。据《唐会要》记载,翠微宫正门北开,太子别宫正门西开。并无东门的记述,然而在遗址东部,却发现一宽大的石额,其上阴刻着“石门不开”四字,此石刻已被运回县文管部门保存。平整土地时,村民们将大量的砖瓦等物运到东边低凹的地带,上覆厚土,种上了庄稼。遗址西部太子宫正门处,至今还存有一大堆瓦砾。当然,地面存留的建筑垃圾,也有后来各朝在此建寺所为。

      翠微宫原是唐初高祖避暑的太和宫,《唐会要》卷三十载:“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宫于终南山。(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5年)废。”《开元释教录》中《法琳传》亦云:“贞观初,文帝舍终南山太和宫,置龙田寺,后却为翠微宫,即今翠微寺。”由此可知太和宫废后,並非废弃不用,而是舍宫为龙田寺,故《新唐书·地理志一》的记述,应改正为:“(长安)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宫,武德八年置,贞观十年废(为龙田寺),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复置,曰翠微宫,笼山为苑,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以为翠微寺。”方为完满正确。太和宫废为龙田寺后,首任住持是佛教护教理论家释法琳。

      再谈翠微宫的兴衰,贞观二十一年,太宗染风寒,厌禁内烦热。公卿上言,请于太和宫原址重新修葺,帝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具体负责,包山为苑,毕功,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正门西开,名金华门,殿名喜安殿”。当年翠微宫建成,太宗李世民即来此避暑办公,军国大事都在此宫决断。据《大唐内典录》载:玄奘大师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陪太宗李世民至翠微宫。五月二十四日,玄奘在翠微宫翻经院翻译出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当时新罗名僧智仁协助玄奘译出了《心经》,任笔受。就在这天晚上,玄奘将译出的《心经》献给卧病于含风殿中的唐太宗,并当面为太宗讲解、读诵其经文。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太子李治当时在公卿的拥戴下于含风殿登基,是为高宗皇帝。高宗即位后,舍宫为寺,称翠微寺。

      关于翠微宫的辉煌建筑,唐诗歌颂颇多。唐骊山游人《题故翠微宫》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大诗人刘禹锡的《翠微寺有感》曰:“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院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送上才。龙颜不可望,王座生尘埃。”其后诗仙李白与友人游后,赋诗曰:“初登翠微宫,复憩金少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饮彼后下流,结梦突溪烟。昆湖梦洋水,龙驾空茫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崔鹤颖:在文化传承中创造艺术
    • 下一篇:(诗歌)活出真实的自己才会幸福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