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杨照林:隐居高冠 耕读十载

    作者:杨照林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8日 点击数:

     

    长安区西部的高冠瀑布,名垂千古。大唐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隐居耕读十载。他笔下的瀑布是“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今日瀑布,河心为界,东长安,西户县,两县共同开发经营。近年来,它愈加俊俏,成为后花园中一朵芬芳的玫瑰。

      大唐盛世之际,诗人岑参何以来此耕读隐居?须知岑参系江陵官宦家庭出身,但在开元八年,父任晋州(今山西寿阳)刺史时不幸早丧,岑参失怙,家道衰贫。开元十七年举家迁居河南登州。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随兄至长安,献书求官未果,此即“二十献书阙下”。长安城中,居之不易,他便随兄长来到山水秀丽的高冠峪中,置业并建起了简陋的别墅草堂。耕读于此,希望通过科举应试,进入仕途。他在《终南山双峰草堂作》中写道:“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可知诗人之勤奋,有时还接待来访的名僧。一次他赴长安会友,到了山田耕种之时他亦未还山,兄长捎书催归。他笔下有“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遥闻杜陵叟,怪我还山迟”。杜陵叟即杜甫,当时杜甫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车马尘”的窘迫生活。两人同病相怜,结为知交。岑参兄弟曾偷闲邀杜甫同舟游览了渼陂湖,杜甫写下了《渼陂行》长诗,开头就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岑参亦有游渼陂两首诗歌传世。

      高冠峪及其周围的名山古寺,都留下了岑参的足迹。他数次攀上海拔1917米的云际寺,和隐居于寺中的高僧眼上人交洽无嫌。他在《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一诗中赞眼上人道:“结宇题三藏,焚香老一峰。山间独坐卧,只是对山松。”高冠周边的山势,在他的诗中都有述及,如“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即指高冠东边今祥峪中高耸的猕猴攀爬其上的平台。“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望长安大道,日暮尘埃,既是当时景色,亦喻仕途艰辛。最后两句,以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自喻,高冠草堂衡门中也长满了蒿莱,和张仲蔚隐居环境相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耕读,岑参终于在天宝三年通过科举应试,高中一甲第二名进士(俗称“榜眼”),但官运不顺,仅授兵曹参军小官。他回高冠作《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云:“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鱼竿。”“一命”是官秩最低等,从八品,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工作刻板琐碎。这对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来说太失望了。但“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而看到经营十载的高冠草堂,却感叹为了一个小官职,不得不辜负长期隐逸的闲适生活,违逆一向的情怀。

      岑参出塞前三年,未得迁升,但他在高冠置有田亩家业,其收入亦能补贴休假旅游费用。他在因假归草堂诗中云:“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二仲”指汉隐士羊仲、求仲,此处作者自喻。“误绚一微官,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错误地做了个区区小官,因假回到高冠,自觉愧对尘容。往日的钓竿无人应用,舂米之碓也无人操作。“惆怅鸟飞尽,南溪闻夜钟。”亱幕降临,鸟儿各自找到归宿之所,而自己却滞留宦途飘泊之中,两相对照,暗然伤神!南溪钟声是在召唤,又似轻轻的叹息。

      诗人决心投笔从戎,他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砚笔。功名只能马上取,真乃英雄一丈夫。”天宝八年,33岁的岑参,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相当于现在大军区秘书长)。他在征战岁月中,常常挂念自己的高冠草堂,请看他的《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晓笛别乡泪,秋水鸣马蹄。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故山今何在?昨日梦清溪。”故山、清溪,指终南山高冠瀑布之溪流,可见岑参与高冠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纪念诗人,今人在瀑布西岸雕有一尊岑参塑像,目光凝视着瀑布。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关杰:生命不息,感动不止
    • 下一篇:李晓娟:挑战极限 超越自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