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梁衡:影响中国历史的九篇政治美文(图)

    作者:梁衡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1日 点击数: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8.林觉民《与妻书》;9.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政治美文”,就是说既要有思想,还要文字美。要符合三个条件:1.文章提出了一个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2.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3.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如果我们只是就文字“选美”,当然还会选出更多,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等,那是另一个范畴。

        下面按这个标准一一分析。

        1.贾谊(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过秦论》探讨一个政权为什么会灭亡。为政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

        后来说到农民起义时常用的词“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即出自本篇。

        2.司马迁(汉,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报任安书》探讨生命的价值,提出一个做人的人格标准:“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自己因言惹祸,受宫刑奇耻大辱,但在理想没有实现前决不能死,“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未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成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即出自此。

        3.诸葛亮(三国,公元181年~234年)《出师表》提出忠心耿耿的为臣之道和勤恳不怠的敬业精神。

        名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亲贤臣,远小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广为流传。

        4.魏征(唐,公元580年~643年)《谏太宗十思疏》探讨一个政权怎样才能巩固,并且塑造了一个较理想的君臣关系样板。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指出“凡昔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这就是1942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的政权周期律。

        后人常说的“居安思危”、水可载舟覆舟,即出于此。 5.范仲淹(北宋,公元989年~1052年)《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

        这句名言成了范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

        6.文天祥(南宋,公元1236年~1283年)《正气歌序》提出为人要有正气的气节观,鼓舞了历代的民族英雄,成了中国人的做人标准。

        7.梁启超(清、民国)《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反对保守,提倡革新。提出抛弃老朽的中国,创造一个少年中国,振兴中华。几乎通篇都是美言美句。

        8.林觉民(清、民国,公元1886年~1911年),《与妻书》(写于1911年)作者为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烈士。这篇文章呼唤共和,敲响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丧钟。再次响亮地喊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牺牲个人,报效祖国。

        9.毛泽东(共和国,公元1894年~1976年)《为人民服务》(写于1944年)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了共产党人立党立国的宗旨。

        这些文章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什么是经典?我在《说经典》一文中谈到:“一,经典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空前绝后,比如我们现在不可能再写出唐诗、宋词;二,已上升到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能经得起重复,即实践的检验,会常读常新。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好文章是替时代立言。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全部知识和阅历的结晶,是他生命的写照。其中不知要经历多少矛盾、冲突、坎坷、辛酸、成功与失败。这非主观意志可得,只可遇而不可求。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如一个天才人物、一个历史事件,甚或如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不是随便就有的,它要综天时地利之和,得历史演变之机,靠作者的修炼之功,是积数十年甚或数百年才可能出现的一个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千年易过,好文难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五岳散人:古代"驴友"与现代旅游(图)
    • 下一篇:刘新志:学校安全工作的几点措施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