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读徐树安先生系列散文《历史曾在这里驻足》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8日 点击数:

    美好而神圣的绽放

    ——读徐树安先生系列散文《历史曾在这里驻足》

    文/杨广虎

    真相,无法背叛;重温过去,透过历史的丛林烟云,探索、发现历史的隐匿,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通过自己的心灵密境,还原出世相的真实。

    “长安——我日久生情的地方/身心皆已融入其中……”作者正是由于把自己的身心交于古老的长安大地,与其相生相长,才生出自己的万般情怀,生笔如画,在缓缓叙述历史故事中很冷静,内敛地抒发着自己的挚爱情怀。

    我想起了诗人艾青有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古老的长安蕴含着多少历史的风云际会,饱含了多少人的美好祝福;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辈一直耕耘于此,孕育、繁衍着灿烂的历史和文明的社会。今天,面对这片深沉的大地,睹物思怀,憧憬未来,长安仍是多么让人留恋和深爱。

    可以看出,作者博览长安历史,上下五千年,厚积薄发,运笔自如,以一种大视野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梳理长安的古老遗迹、风土人情、时代图画;尽量以一种客观、睿智,“平镜”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文化,古今对比,彰显出长安文化积淀的深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写历史散文,最忌讳大量引用、堆积素材而无个人情感,那是历史教科书;或者无个人的身影,无自己的主见,平平淡淡。而作者由于自己本身的素养、涵养较高,把自己对长安的爱恋深深潜伏在笔下,让一幅幅历史画卷从我们眼前闪过之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感觉是深思、宽容和和谐共生。

    “由于传说和历史的原因,‘牛郎织女’这一文化现象的积淀,不只一处,争夺这一文化现象发源地,当然也是各地的本能反应,至于究竟归属何处,并不那么重要,其实,爱是无限的,情是无言的。让我们珍视这一文化、利用这一文化、提升这一文化、传承这一文化,让人生在那最美而神圣的时光中绽放。”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为了经济发展,现在到处在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如“梁祝发源地”,“曹操墓”,“刘备墓”,还又山东在争“西门庆故里”等等旅游事件,丑闻不断;不管怎样,应该珍视、利用、提升、传承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在现代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不是嘴里说保护,浪费资金、造假一批“伪文化工程”,而拆迁、破坏我们的民居、胡同等建筑,让一些朴素的中国民间文化渐渐消失。历史曾在这里驻足,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个自豪;如何深挖长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大长安,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现在,官员作家化,作家专业化等现象值得深思。在我的阅读中,我为作者的学识、忧患意识,驾驭语言的功底而欣赏;没有感到枯燥,更多的是丰润和作者对这片大地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和探幽。                                                                           

    这是他多年的梦想,忙里偷闲,形成了文字,得以让我们分享,感谢作者。

     

    2010.5.4夜于长安匆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备注:散文原发于《长安开发》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的丑…
    • 下一篇:(诗歌)春色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