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王若木:入古与出新

    作者:王若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14日 点击数:

     

    中国艺术注重传统,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一直保存着祖先的烙印。体现在书法上,则表现为形态传统的继承与艺术观念的继承。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提供了书法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模式。书家在创作中,诚信古典书法艺术的魅力无穷,以古先贤的表现手法为己之表现手法,不断进行挖掘,同时,融入自己性情,创造出符合传统要求的新风格,以达到用书法这一手段陶冶自我,完善自我人格修养,表现自我思想意识,培养高尚人格,感染他人之目的。综观历史,凡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的先辈,莫不在“入古”与“出新”之间挣扎和探寻。

    “入古”,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入贴。入贴是把自己本不是美的、不规矩的字,写得和贴上的字相近,甚至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一步不容易,有志于学书者,不知要面壁多少载,闭户苦练多少年。如与王羲之齐名的王献之为超过其父的书法,每次临贴完毕,在自家池塘濯笔,竟然将池塘中的水染黑。直言之,入贴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其目的主要还是下苦功夫练基本功罢了。倘若“入古”而不“出新”,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即使笔墨娴熟,惟妙惟肖,符合规矩,那距书法艺术大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可见“入古”不易,“出新”则更难。

    “出新”,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出贴。出贴是用自己的艺术修养、悟性、才情和多年锻炼的书法技能去创作出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如唐朝张怀瓘在书论中说:“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齐才,书亦如然。”书法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出于碑、帖,又不同于碑、贴,它是用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把多种碑、贴融会贯通后的再创作,用自己的书法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生命情调和思想精神。先贤们留下的法帖不仅仅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被后世公认是美的艺术品。因此,要在古人这个高起点上有所突破、有所出新,创作出具有书法艺术美感的作品,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历史上多少书法名家,无不经过艰苦的探索,而获得成功。如米芾承颜而恣野,郑板桥学黄山谷而后以隶为楷,金农自称得意于“禅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赵之谦齐峰兀立而其实“颜底魏面”……。也正因为“出新”难,才体现出书法艺术不可低估的价值。

    “入古”和“出新”是紧密联系的。既不能将二者断然分开,也不能将二者混淆起来。“入古”中孕育着“出新”,“出新”中要不断“入古”。即创作和临贴要穿插进行。一味地临贴,就永远不会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一味地创作,就会失去艺术营养而枯竭。创作和临贴是水乳交融的,古人碑、贴的精华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要不断地临贴,不断地吸吮艺术的乳汁来丰富自己。尤其是当自己的书法没有长进而感到迷惘时,就应静下心来,重新投入到碑、贴之中去,反复揣摩,去发现新的东西,为自己的创作增添活力,从而创作出在古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书法风格来。

    中国文化是“方块岩质”,积累深,结构严,色彩浓,风格繁,路数很多,有一百品种就有一百性格,各人是各人的法度,先贤已达到极致,再重复也是孙子。入古而不泥古,出新而不“乱新”,乃上者也。

        

    (此书论1997年5月发表于《西安晚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王若木艺术年鉴
    • 下一篇:西安市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