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元宵节岁时习俗

    作者:西安晚报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4日 点击数:

     

    闫育刚摄

     

     [灯会]  灯会时间一般都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止,为时6天,十三谓之试灯,十四至十六谓之正灯,十七以后谓之残灯,十八日落灯,整个灯节活动才基本结束。有些地方把元宵活动和该地市集结合,便于农民购买东西。

      [吃元宵]  每逢元宵,民间以“麻心汤圆为食”。以糯米粉为原料,捏成桂圆大的粒,放入芝麻、猪油、白糖做成的馅,煮熟后又在汤里放入白糖薄荷,其特点是色白、汤甜、香味可口,一口咬进去,皮软有弹性,猪油都冒出来,又甜又香又清味,吃后满口是香。

      [花稃]   上元节之夜,有些人家“炒糯谷,爆为花,以卜丰稔,名曰‘花稃’。”(俗语叫“打哮薄”)。

      [请紫姑神]   妇女农家请紫姑及簸箕神,以卜诸事休咎。

      [向董四娘乞巧]  凡是11岁到16岁的姑娘,元宵节前都要亲手做一只绣鞋,在元宵节夜里,把这只鞋同几小碟切成细丝的祭品,如红的萝卜丝,绿的芹菜丝,白的大蒜头丝(象征各色丝线)等,到村口茅坑边祭拜董四娘(传说中为绣花遇难的姑娘),一边祭拜,一边念着:“董四娘呀董仙师,教我绣花好花样,教我上鞋好鞋跟,教我织布好制衣。董四娘呀供上头,教我提笔画花画柳画云朵,教我挑,教我绣,精通女艺。”后来,女孩子觉得在田村外茅坑边祭拜,一是抛头露面,二是刮风下雨不方便,就把供奉的地方改在自己房间床前的踏板上了。因为踏板一侧过去是置放马桶的,这马桶就表示茅坑了。

      [打老鼠眼]  元宵节煮黑豆抛梁上以辟鼠,曰“打老鼠眼”。

      [点坟灯]  设盛馔以供祖先,在墓上插竹,悬纸灯,叫“点坟灯”。

      [间间亮]  屋内、井、灶、门、厨,皆燃红烛,叫“间间亮”,又曰“照耗”。

      [伴灯馍、点火塔塔] “伴灯馍”流行于陕西铜川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期间,各家各户在自己房屋里,设香案点烛焚香,鸣放鞭炮。屋内处处点灯,灯旁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馍,称为“伴灯馍”。

      “点火塔塔”是流行于陕西省榆林地区神木县的民间节日娱乐习俗。点火塔塔的时间在除夕夜和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内。春节前家家户户将捡拾好的大量煤块,摞成平整的方形。然后在门口前垒成3~4米高的火塔塔,其中有圆锥形,有四棱分明的大雁塔形,也有底座为正方形,上端为圆锥形的。火塔的中间可以放置柴木,底部有通风口,俗名“炉炕”,必须正对家户门。除夕夜或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点火塔的时间是在零点至一点。一般是先放鞭炮,由户主点火,约两小时后,可将塔身烧得通红。据说这种点火塔的风俗,可以祛邪避灾,迎来光明幸福。火塔烧红后,男女老幼围塔歌舞,狂欢有余,通宵达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春联:新瓶自当装佳酿
    • 下一篇:元宵灯节是怎么来的?(图)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