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宝田>>正文内容

    写出来的自由--谈春风吹拂绘画之2010

    作者:孙宝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5日 点击数:

    写出来的自由

    ----谈春风吹拂绘画之2010

     

    自由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如果“划地为牢”怕是谁也不会愿意!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已。”科学发展下的和谐社会,正是以人的全面、自由、科学发展的联合体形式存在,绘画也正朝着这个更高级的、更宽容的、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前进着。当代人如何解读、认识绘画的科学发展?使绘画成为全面的、具有人的本质的文化作为使命,向着既有责任,又有自由的道路走去……。

    百年绘画,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也承载了太多的社会责任,在工业化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痛苦和冷俊,苦闷和徘徊,把中国画家和中国画推向发展的十字路口,使绘画陷入到经济的怪圈中不能自拔,那么绘画究竞是怎么了呢?

    我自小喜爱涂鸦,人家都说这就是绘画,其实,我接触绘画只是出于爱好和好奇,每每看到那神秘的山峦,自由的大自然,无不向往她的美质,于是我便爱上了中国画的写和意,但,也弄出了许多笑话和难常。

    绘画和过日子同属复杂、多变、而又向往的简单,谁也说不清楚它哲学的目地是否幸福?绘画的元素带给观者一个怎样的联想与互动?从而产生怎样的说教?其实,就是为什么画?画的灵魂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人是有着各种欲望的动物,除了赖以维持生的物质外,其次还有精神的,情感的物质需求,绘画便是人精神物质的表现之一,大自然给予我们更为直觉的感观,自然元素在人的眼中和胸中显现,重新组合排序,通过消化和世界观的酿化,产生出新的图形,成为解释生活中痛苦,愉悦,爱恨和情感上的法则,并通过笔墨纸的飞跃表现出图形,经过观者的眼和脑的思考,释读和品味,形成与画者乃至自然的心灵沟通,而发出情感上的交流契合,从而放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认识,推进社会发展。

    任何事物一但获得身心与灵魂的自由,就必然会升到华神化、意化的境界,绘画的目地也是一样,我国清代,杨洲八怪之一郑板桥先生认为:“绘画中的意即审美意象。尤其在《江馆观竹》一文中,就阐述了从自然之竹转向胸中之竹的意象生成,竹境与人的审美能力相应,自然之竹的本身就有着某种使人感到自由愉快的原质。让她处于一种高度发挥的时空下,易于唤起或诱发画家的创作灵感。先生称为“待时、得笔之候”。其实,也就是“待境而生”与人的生存、生活、生产默然契合,正应了佛教的“境由心造,象为境生”之意。写来畅神尽情,画来自由自在。

    人生有悲欢离合,画中有干淡聚散,我悲观的感到,画遇“写”时始觉难,人到逆境须“放”胆,但是,如若能坦然人生,画时便趣在法外,意在笔先,神游运化。所谓“写意”就是对于自然的观察,认识,感受,以及那种溶心灵为其境的揉情,通过眼、手、胸、脑的过滤,将眼中的元素,整理消化升华成一种审美意象的培养,而后,通过后天的经验,教育,人格,修养和天质的酿化,渗透到自我的过程中,因而才展纸研墨落笔倏作变相,昔人画论就有:“悟得十分,能证得三分,便是快事。”可见艺术家的“心”与“手”相应有多么之难?由此,历史以来的画家们无不叹其:绘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可知“其相之变”何其之难呀?

    有了成熟的意,便将意赋于文的质上,融于笔、墨、纸的载体,用“写”来完成新生的图形,让观者悦目或震撼,痛苦和爱恨,深入到心灵,引起共呜与互动,使精神交映成为另一个新的世界。

    绘画与写生便是画中“意”的寻找与接吻,承受着磨练的汗水,情感激愤和认识自然,是提高放大审美开始。写生迫使画家胸中勃勃遂有画兴,是感觉到自然对象宜于入画的最佳情态,便应情生成为画魂的先导,尼采说:“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假如艺术中没有激起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就会在荒谬中消亡。”这是十分有道理的。

    写意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特色,所谓“写意”,实质上就是提纯、简练、删除了事物表面的繁枝细节和多余的东西,去粗存真,把美的元素保留在记忆里,常忆常新,人常说:横斜生出千万枝,赏心只有二三尕。也就是把对象中最有神采、最赏心悦目、最有意趣、最能表现本质特征的东西强化地突现出来,具有暗示性、启示性相互统一的特征。不仅有传达客观对象的神和本,同时还要表达画家的意趣和审美的理想,“写意”方能在画的单纯中见出丰富,艺术在大众中才能收到一石投水满湖涟波的效果。

    有人说:“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将她的最秘密,最深刻的思想具象化”。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世界是异常复杂的,艺术更用特有的多样和复杂来启示她的观众,绘画自由的获得是推动社会自由的前奏,是人生的灵魂,若在绘画中不能写出意的自由,就很难想象有个性解放的革命,写生写意的提出,推动了点线运动的发展,点线作为抽象形式美的一种,是中国绘画语言要素的精髓,也就是庄子说的:“大道自然”。写意的观察,不仅是画的需要,而且是对意念的培养,觉悟,修练和审美的修行的需要,情趣多在法外,抽象运用于思想,思想的飞跃,意境则自成。过去,我看过许多关于绘画的技法和方法论,觉得都是比较低级的东西,它们通常都是唯物的讲述,意的内容很有限,点线面干湿浓淡,勾挑比例方法一类的雷池制约着人们的思维不能超意念发展,具象形式的方法同时也限制了画家们意象和意念的发挥,忽视了人的表现欲和心灵情感的抽象美的启发与培养,绘画不单是用技法表达对自然的感受过程,更是一个“化机”的恋情溢发,画者的内心世界受到大自然的袭击,产生出情感波动,爱恨,使意识变为图形,这种物质在纸上与观者产生情感的,苦痛的交流与共呜,从而久久与其精神契合,漫游在无尽头的自由王国里。

    柏拉图说:“由于艺术能使人洞察理会,具有把人从意志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作用。”

    杨洲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对于绘画中的写意和自由精辟的论述,可以说是给写意和绘画纪元迈出新脚步的开始……。我们现在把它展现给大家共同学习:“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便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先生在文中强调:“眼中之竹是观察中的自然物象,还不是胸中意象之竹,胸中的竹是酝酿下的审美意象之竹,最后道出了手中之竹才是画纸上写出来的意,所谓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者莫不如此焉。浓淡疏密,短长肥瘦,也就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写画界哗然惊目,为绘画哲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使绘画从方法论的桎酷中解放出来。

    一个新生命体的诞生,虽然来自眼中,却带着自然形态重复的身影,而经过画家的观察、沉浸、认知、阵痛获得对自然的神理,渗入到画家的自身,溶化到画家的人格和个性中,修养和情感进而酝酿成“意”的升华,将最原始的意象刻记在脑和心中,再运用长期历练得到的娴熟技法,(如方法论中所阐述的成法)但继而又不拘泥于法,伴着仍在继续的创造思维前进,笔到意到,让墨与水自由自在的在纸上形成痕迹,透过渗化宣染,入神变相,美意与趣融贯叠加,产生新的生命即图形。

    一切写意美的创造莫不如此……。

    当今时代,工业化社会在经济和商品大潮涌来之时,中国绘画告别了附庸于政治的诠释性后,绘画迫切地需要自由和变革,绘画人经历意识的放达,画家有责任使精神再现为观赏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世界展现给生活的只有重复,艺术献给人的却是创造。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复制着,唯艺术和人的心灵,每时每刻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上帝创造了人,给予每一个人一个灵魂,人创造了艺术也应赋于绘画作品一个自由的灵魂吧?

    后记:

    我常以悲观的心性看待艺术,也许这辈都会陷艺术于尴尬。22010又一个甲子开始的春天里,让拂面的春风吹醒我老去的心灵吧!我的情,我的恨,我那苦难的人生和执爱的山水艺术一起魂归上苍吧!

    我一生酷爱秦岭山水,曾无数次跋涉在山野闲水之中,感受秦岭的恩惠,融情于她那宽厚无私的爱,日子里写生数百幅之多,然常感叹画作皆不能奇,在这浮躁的年月里,我唯有悲叹而又不得不把这大度厚诚的绘画一直做下去,而不后悔,一味憨想,不走穴上市,也就免了出丑和无知的做作,落下个自由自在的清清我心。

    我爱用自然态的心理来解读人生,绘画的哲学也许会归于随缘而生,随遇而安吧!

    绘画不是寂寞的重复自然……。

    绘画是用情写出来的自由……。

     

    昏昏道人庚寅年立春于余曲城壕七亩地庙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堡子》系列之《农家叙事》
    • 下一篇:(散文)魂归普提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