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七夕专题>>正文内容

    长安斗门将举办首届七夕节

    作者:西部网 来源:陕西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16日 点击数:
     

    石爷石婆(资料图片)

      西部网讯 再过几天就是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了,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将在这一天举办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届时西部网将对活动进行网络直播。

      长安斗门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也是西周沣镐、秦阿房宫、汉昆明池遗址所在地。这里,保存有两千多年前的牛郎织女两尊石刻(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并建有石婆、石爷庙。千百年来,四方民众一直予以祭祀、供奉,形成了独有的牛郎织女祭祀和七夕文化传统。为了进一步保护并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幸福美满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推动长安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公元2007年8月18日-19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六-初七),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将隆重举办。

      牛郎织女传说发源于长安斗门。牛郎织女本是天上银河系的两颗星辰,到西汉时逐渐演变为神话传说。经过千百年流传,形成了一个妇孺皆知、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而跻身于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列, 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讨伐西南诸国,在长安斗门沣河东岸开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并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隔河相望。按照中国传统的空间观,这一布局正是天空中牵牛、织女、河津等形象在地面上的投影。

      昆明池两畔的牛郎、织女石像被长安斗门群众尊称为"石爷"、"石婆"(1956年,这两尊汉代石刻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保护文物)。"石爷"(牛郎)像高 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石婆"(织女)像高228厘米, 上身微微向右扭转,作笼袖罢织的姿势,表情忧郁,活现出被银河阻隔、不得与牛郎团聚的相思之苦 。他们隔河相望, 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汉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8年),长安斗门群众修"石婆庙"供奉织女,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吸引八方民众前来祭祀。每年农历正月十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结婚日)、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日),当地群众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西安及咸阳、宝鸡、渭南等周边地区群众纷纷前往,形成了规模盛大的庙会。

      据史料记载,七夕乞巧同样起源于汉代的长安斗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宫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民间也因此有了七夕穿针、乞爱、曝衣等习俗。由此可见,长安斗门作为京畿之地,为七夕乞巧活动的兴起、发展与广为传播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 唐宋时期,随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牛郎、织女成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共同祭祀的神灵。 明清时期,七夕民俗活动更加成熟、丰富,除了沿袭历代流传下来的供"五子"、贺双星、求灵巧、水浮针、看巧芽、拜魁星等以外,还上演《天河配》、《长生殿》等节令戏,并形成了影响巨大的民俗盛会。

      随着千百年的传承 ,七夕节已成为海内外华人祈求爱情美满、家庭团圆、心灵手巧、国泰民安的传统节日。 同时,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与七夕节习俗也流传到了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七夕以其对爱情、智慧、和谐的不懈追求,形成了独特的"七夕文化"。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在中华大地流传源远流长,是因为在牛郎织女身上寄托了中国人的爱情理想,凝聚着广大民众对于坚贞爱情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期盼,深刻体现了当前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宗旨;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作为永恒的创作母题,对我国文学、戏曲、美术、影视等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社会文化建设;七夕祭祀、乞巧等有关民俗活动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文化认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世界和平!

      七月流火,盛情长安。由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隆重开幕,为期两天的文化节将以"让爱永驻人间"为主题,开展"万对情侣相连爱活动"、"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展示"、"传统七夕祈福活动"、"陕西名巧才艺展示"、"陕西白鹿塬文化研究院七对书画家书画展示";同时,举办《让爱永驻人间》综艺节目和陕西秦腔名家演出,召开"牛郎织女传说专家研讨会"。

     "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活动

      方案(草案)

      一、 活动宗旨:长安斗门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也是西周沣镐、秦阿房宫、汉昆明池遗址之所在地。这里保存有两千多年前的牛郎织女两尊石刻(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并建有石婆石爷庙。千百年来,四方民众一直予以祭祀、供奉,形成了独有的牛郎织女祭祀和七夕文化传统。为了进一步保护并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幸福美满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推动长安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时 间:丁亥年农历七月初六、初七(公历2007年8月18日、19日)

      三、地 点:长安斗门街道石婆庙(织女寺)

      四、主办单位:斗门街道办事处

      五、协办单位:长安区文化局

      长安区工商联合会斗门分会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

      陕西电视台村里村外栏目组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陕西师范大学

      陕视网、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长安电视台

      西安牛郎织女文化园林有限公司

      六、文化节主要内容:

      1.七夕传统祈福活动;(民间活动)

      2.民间诉福歌谣诵;(民间活动)

      3.戏曲晚会《天河配》;(民间活动)

      4.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展示;

      5.省内名巧才艺展示;

      6.万对情侣相连爱活动;

      7.民间书画展;

      8 《让爱永驻人间》综艺节目演出。

      七、活动时间流程:

      1、7月7日成立七夕文化节承办筹备委员会;

      主 任:宋亚森

      副主任:聂小林

      关奎元

      姚建军

      委 员:高省茂

      侯伯宏

      柳社瑞

      徐少华

      闫 民

      吕晓良

      何建毅

      周 正 斗门派出所所长

      杨群生 财政所所长

      2、7月8日向社会征集七夕文化节活动策划书;

      3、7月20日初步确定七夕文化节活动方案;

      4、7月25日报长安区政府初审方案;

      5、8月1日社会各界专家、教授、新闻媒体评审方案;

      6、8月2日申报区政府审批;

      7、8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8、8月9日--17日各界新闻媒体宣传;

      9、8月18日文化节开幕式;书法展示,陕西21位名巧展示,《让爱永驻人间》综艺节目演出;万对情侣"相连爱"活动启动;

      10、8月19日,民间活动。

      八、七夕文化节现场布置:

      情侣路现场布置

      1、迎宾鲜花门 主入口处设置鲜花装饰拱门,使用霓虹闪烁灯装饰。规格为4×12米。突出活动的高档次,高规格,体现出长安斗门首届七夕文化节宏大的气势。

      2、空飘气球 情侣路沿线及活动现场释放升空气球77个,气球下悬挂宣传语,引人注意,烘托现场气氛,引导来宾到达活动现场,营造喜庆气氛。

      3、拱门 主入口通道放置3个拱门,拱门上书祝贺语。气势威武的拱门,拱门给人以震撼感,烘托现场的宏大气势。

      4、宣传墙 在情侣路两侧设置规格为3×4米的宣传墙各7块。宣传墙周围使用霓虹灯装饰。入口放置主办、协办、赞助单位题名录。

      5、情侣爱情誓言板 在主入口通道鹊桥前一侧设置爱情誓言板,规格为2米*30米,邀请万对情侣签名。设计元素以象征爱情的玫瑰花、鹊桥、喜鹊等组成。

      6、鹊桥 情侣路中间拾建"鹊桥",长度20米,高度2.4米,宽度1.2米,鹊桥栏杆使用霓虹灯管装饰,桥下安装烟机,晚上喷射烟雾,通道两侧放置牛郎、织女造型各一个,其余绿化带部分绿化装饰。

      7、签到处 在主入口的一侧设签到处,使用签到墙签到,签到处摆放签到桌,签到用品,准备签到牌、签到册、签到笔、胸花、桌布、摆放文房四宝供嘉宾留言纪念。

      8、贵宾休息处/书画展示区 庆典活动贵宾休息处,休息处备茶水、果盘、饮品等。休息处外设置书画展示区,备展示长条桌,备文房四宝。

      9、礼仪接待 身空汉服的礼仪接待礼仪小姐20位气质优雅、端庄秀丽的礼仪小姐,为活动服务。(主要负责引导、戴胸花、签到、引领及各类服务)

      10、主席台:主席台高1米,面积:10米×20米,上铺红地毯,主席台分为阶梯式,台阶放桌子,上铺设红桌布,并摆有桌花,坐式话筒,并摆放桌卡及宣传资料、矿泉水;

      主席台上共放椅子,供领导就座。(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主席台两侧摆放6套大功率音响;主席台右前方摆放2个立式话筒,供主持人使用。

      主背景:8米×20米,活动主背景设计以牛郎织女形象为元素,突出牛郎织女故事传说的地域性,生动表现传统文化特色。

      主席台背景下放和贵宾席前方摆放300盆绿色植物。

      主席台上布置灯光。

      11、胸花 主要为贵宾、领导、嘉宾佩戴象征爱情的粉红色玫瑰鲜花。

      12、剪彩相连爱启动仪式 采用时尚、环保的水晶球剪彩、配合冷光焰火。当剪彩剪彩嘉宾用手触摸水晶球时,光彩四射,美轮美奂。

      13、表演区:秦腔、锣鼓队、秧歌队、钱粮队现场表演。

      现场布置:

      A、音响设备一套,供表演队伍使用。

      B、表演区铺设地毯,主通道、赛场中心铺设大红地毯。

      14、展示区:展览民间艺术及工艺品,如:掐巧、面花、剪纸、土布等。

      15、停车场:现场设置停车场,共3个停车场依次为1、2、3号停车场,安保安排各类人员车辆停放。

      九、七夕文化节具体安排:

      (一)开幕式(主会场)

      农历七月初六(8月18日)

      17:00--17:30

      1、斗门街道办事处关奎元主任致开幕词;

      2、长安区领导讲话;

      3、省领导宣布首届长安斗门七夕文化节开幕;(烟火)

      4、万对情侣相连爱活动启动。(相连爱剪彩启动仪式。剪彩嘉宾手触水晶球,光彩四射)

      (二)七夕传统祈福活动(分会场)

      农历七月初六(8月18日)

      18:00--22:00 (民间传统七夕祈福活动)

      (三)文化活动

      农历七月初六(8月18日) 主会场

      17:30--19:30

      1、民间书画展示(陕西省白鹿塬文化研究院7对男女书画展示);

      2、《让爱永驻人间》综艺节目演出。

      农历七月初六(8月18日) (分会场、民间活动)

      19:30--22:30

      秦腔戏剧演出《天河配》

      农历七月初七(8月19日) (主会场)

      9:00--12:00

      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展示

      10:00--12:00

      陕西秦腔名家表演

      (四)乞巧活动

      农历七月初六(8月18日) (分会场)

      17:30--19:30

      陕西一套《村里村外》栏目组盛情邀请省内名巧才艺展示。

      十、文化节对外宣传

      开幕式主会场:

      主持人:石头、徐茜

      编 演:陕西电视台知名导演

      电视现场录制:

      8月18日的主会场的开幕式、〈〈让爱永驻人间〉〉综艺节目由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转播车现场录制;

      8月18日分会场文化活动由省电视台派一移动机位拍摄;

      8月19日主会场、分会场文化活动由省电视台派移动机位拍摄;

      视频直播:

      8月18日主会场的活动从16:30开始到结束,由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和陕视网并机视频直播。

      电视制作:

      8月18、19日所拍摄转播车和移动机位的音视频素材交由陕西电视台制作后交七夕文化节执委会备播。

      媒体宣传:

      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都市热线》节目由都市青春频道负责安排落实;

      其他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和网络媒体新闻宣传由七夕文化节执委会对接落实。

       首届长安斗门七夕文化节筹备委员会

      2007年7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多地争当“牛郎织女故乡”
    • 下一篇:长安七夕文化节 百余情侣上“鹊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