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间工艺>>正文内容

    关中“大头娃”面临失传

    作者:刘俊锋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1日 点击数:

     

    每到春节,在关中大地上总少不了舞狮子耍社火,套在玩者头上的“大头娃”分外引人注目。然而,近年来喜庆浓郁的佳节正渐渐被更多的现代元素替代,民间艺人越来越少,“大头娃”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大头娃”世家 手艺传承了近百年

      长安区艺人白付付家是关中“大头娃”世家,自上世纪初,这个家几代人都从事着“大头娃”的制作。到目前,这种传统和手艺已传承了近百年。

      1月5日,记者来到这个普通农家,只见前庭后屋堆满了刚刚做成的“大头娃”,颇为夸张的各种面部造型,色彩鲜亮,栩栩如生,院子里,等待着色的头型堆积如山。

      这些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大头娃”全部出自白付付和妻子之手。白付付说,“大头娃”是从木偶、皮影演变而来的,起初,玩者常在头上戴着牛头马面,以驱鬼辟邪,渐渐地,这些牛头马面就被可爱的娃娃脸替代。自汉唐时期,每到过年时,关中大地上都会玩起社火,这些“面具”也就成了道具,后来才形成了“大头娃”。

      白付付说,“大头娃”全是手工活儿,自上世纪初,他们家就有着做“大头娃”的传统,每逢过年全家人就围在一起动手制作。后来父亲成了有名的民间艺人,常给当时的木偶剧团做“大头娃”,而且还将单一的“大头娃”延伸到走马、狮子和龙灯等造型,并制作过十二生肖和各种飞禽走兽。

      纯手工活儿挑战“传人”

      “父亲常带着哥哥做‘大头娃’,哥哥从西安美院毕业后一直没有放弃这种手艺。”白付付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哥哥曾将关中“大头娃”远销到日本。

      父亲和哥哥相继去世后,没想到手艺高超的侄子也离开人世,传承“大头娃”自然就落到自己肩头。

      据了解,制作“大头娃”,要经过制作模具、用纸和布糊成厚达10层的大头坯子,然后涂上胶和大白粉,待晾干后再着色。“光描画至少就得用十几种笔,每道工序全都要用手工制作。如果哪个环节基本功不过关,很可能会导致成品报废。”

      白付付说,由于“大头娃”是个纯手工活,现在已没有村民再会做这活儿了。“除本身制作的难度较大外,现在很少有人能静下心去做这活儿了。就连自己的孩子,也从不愿意学习这种传统的工艺。”白付付妻子不无担忧地说,这样下去,他们真怕这个手艺没了传人。

      已被列入区县级重点资源

      5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大头娃”很久以前就已出现在关中社火当中,白氏家族是“大头娃”世家,在当地很有名气。至今,在西安也仅有白家还传承着“大头娃”的制作。目前,长安区及市非遗保护中心都对此做过调查,并将“大头娃”这一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区县级重点资源。

    王智说,“大头娃”制作工艺独特,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他们也在进一步挖掘当中。白付付已年过知命,而且后代也不掌握这门手艺,从目前情况看已具备了“申遗”条件。 (刘俊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关中绣花鞋垫话不尽浓浓关爱情
    • 下一篇:长安的麻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