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秦中自古帝王州--丰镐遗址

    作者:常春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8日 点击数:

     

    丰镐遗址位于今长安区西部的沣河东西两岸马王镇、斗门镇一带。南临户县,西界咸阳,东北两面与西安市区接壤,总面积88平方公里。其中沣河西岸马王村一带有一个6平方公里的西周遗址,沣河东岸斗门镇一带有一个约4平方公里的西周遗址。据专家推测,丰镐二京就在这里。30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国都,丰京和镐京作为华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长达300多年。

    在我国现存的古代都城遗址中,丰镐遗址是较大的一个。从中清理出的西周墓葬、车马坑,出土的青铜器、刻字卜骨等一大批重要文物,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周部族是居住在关中平原西部历史久远的一个氏族部落。周人始祖原来的名字是"弃",大约在那个时代,周族由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弃很会种庄稼,据说尧曾任命他为管理农业的官员。弃在百姓中推广自己种庄稼的方法,获得了大丰收,因而受到尧的奖励,被封到邰(今陕西武功县)。邰地接近姬水,于是周族以姬为姓。因为弃是管理种植黍稷的官,所以人们称他为"后稷",奉为农神。可见,周部族从一开始就是依靠发展农业而兴盛的。

    后经两代,周族的首领传到了公刘。公刘带领百姓迁到豳(bTn,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这时的周族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生产品也有了一定的剩余,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到商代后期,周族首领传到古公直(d湖)父(历史上称为周太公),这时迫于北方j严狁(×i酾y泊)族的侵扰,古公直父率领部族向南迁徙,来到了今陕西岐山县箭括岭下的平原地带--周原。周原土质肥美,雨量充足,适宜农耕和狩猎,而且岐山山脉又是天然的防御屏障,周族便在此定居下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古公迁岐"。姬姓人从此被称周人,他们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就叫"周"。周人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引起了商王的疑惧。至古公时期,商、周之间矛盾加剧。周文王姬昌继位后,勤于政务,礼贤下士, "士以此多归之"。他重用姜子牙等贤才谋划军国大计,先后出兵征服了犬戎、密须、耆(qi)、邗(y|=1)、崇等周围的小国或部落,巩固扩大了统治区域。到文王晚年时,已经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政治实力。在消灭了位于沣河流域的崇国以后,根据姜子牙的建议,开始大规模地营建丰京。丰京建成后,周文王由岐邑迁都于此,。

    《诗经》里"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的记载,就是指这二重大历史事件。从此,周王朝进入最繁荣鼎盛的时期。

    丰京位于沣河西岸,地跨今长安区西部灵沼、沣西两地和户县的秦渡、大王镇一带。沣河发源于秦岭,水量充沛,流势平缓,两岸水潭密布,并有不少沼泽,盛产鱼、鳖、螺、蚌和各种水生植物。沣河两岸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不仅开发较早,而且物产丰富,是建立西周王朝的雄厚物质基础。丰京正好濒临沣河,靠近秦岭,南面是滴水、滴水,北面是宽广平坦的关中沃野,加之距离商都较近,所以,成为周文王施展宏图大略、最终灭掉商朝的大本营。文王建都丰京后,进行了多方面的建设。丰京作为都城,还建有祭天祭祖的辟雍、宗庙以及居住施令的大型宫室。据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当时王城的建制一般是九里见方,每面开设三门,城左建立宗庙,城右建立社稷,南有国君听政的朝宫,北有国人交易的集市。据周原考古队所获资料表明,周原西周早期大型宗庙遗址的布局是:四面房屋均面向里边,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南面正中有影壁,绕过影壁是大门,院内正中横坐一间大厅,把院落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后院中间有过廊,过廊往北通后室。前后院周围有回廊,东西两侧为厢房。整个建筑坐北向南,以大门和过廊为中轴线,东西两边严格对称。这一布局,印证了丰京的宫殿建筑形制。

    文王迁丰的第二年,周文王病世,周武王姬发即位。在姜子牙的辅佐下推翻了统治中原达600年之久的商王朝。随后,周武王又在沣河东岸建立起新的都城--镐京。由于武王伐纣后建立了全国性政权,"诸侯宗之",所以镐京又称"宗周"。正如丰京之名来自沣水一样,镐京之名来自漓水。它的遗址南到秦岭北麓,北至今长安区镐京乡以北,东达细柳、义井一带,西跨沣河纳入丰京的部分地区,把丰、镐二京连在一起。据史料记载,镐京大于丰京,总体布局仍依丰京之旧。周武王虽迁都镐京,但从未放弃过丰京。两京近在咫尺,实际上可以看做一个城市的两个分区,或者说镐京是丰京的扩展而已,因为一桥相通,把两者连成一体。镐京自建成以来,一直是西周政治统治的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和娱乐的场所,这说明二者只有功能上的差异,并非截然分开的两个国都。因此,人们提到西周的都城,总以丰镐并举相称。

    周武王之后,经过成王、康王、昭王,传给了昏虐荒淫的周幽王。周幽王宠爱美人褒姒,"烽火戏诸侯",终为犬戎所杀,身死国灭。犬戎的军队攻入丰镐二京后,到处烧杀抢掠,周朝开国200多年来积聚的财货宝物,被劫掠一空,往昔繁华的丰镐二京变成一片废墟。《诗经·黍离》描绘了这一幅荒凉景象:"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随着周幽王的被杀和丰镐京城的毁灭,西周王朝宣告结束,时年公元前771年。后周平王因丰镐两京残破,地近西戎而被迫迁往雒邑。丰镐二京从此荒废。到了秦代,秦始皇认为"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加之咸阳宫城规模狭小,又临渭背原,面积有限,于是驱使70万人在此兴建阿房宫。后又经汉武帝在此开凿昆明池,昔日繁华的丰镐二京已片瓦无存。直至今日,丰镐地面建筑除灵台地基外,其余荡然无存。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科学院和陕西省及西安市的文物考古部门对丰镐遗址做了大规模的调查、发掘工作,采集了大量标本。1951~1960年前后共清理西周墓葬l85座,车马坑4座,出土青铜器53件及西周刻字卜骨等一大批重要文物。70年代初、80年代末在花园村北又发掘了数座西周墓葬和车马坑,出土了一批精美而具有史料价值的铜器、车马器、陶器等文物,在客省庄二期文化中还出土有原始社会文字和符号,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迄今,共发现西周墓葬万余座,发掘了包括客省庄1~5号夯土基址和张家坡井叔家族墓地在内的部分重要建筑基址和墓葬千余座,并确定了西周遗址和墓葬的分期。已开掘的沣东五号建筑基址平面呈"2"字形,中部主体部分南北长59米,东西宽23米。这些建筑屋顶施瓦,有较完善的排水设施,据考证,可能是王室或重要贵族的宫殿和宗庙遗址。另外,丰镐遗址还保存有我国目前最完整的西周车马遗址,为西周社会制度、军事战争及风俗民情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大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战车数量已成为衡量军事实力的标志和权力大小的象征。当时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掌握有一定数量的战车。天子可拥有战车万乘,称"万乘之君";诸侯可拥有战车千乘,称"千乘之国";卿大夫可拥有战车百乘,.称"百乘之家"。这些以战车为主要装备的军队,是当时奴隶主国家机器的支柱。丰镐车马坑一般都是埋一辆车两匹马,多则达四辆车,每个车马坑大都有一名殉葬人。其中二号坑保存最为完整,后由西安市文管会修建了展室加以保护,定名为"沣西车马坑"。坑呈长方形,南北长5.6米,东西宽3.4米,坑内共有两车六马,南边一乘为一车四马战车,用作马具装饰的贝币有两千多枚,北边一乘为二马座车,马饰使用精美的青铜器构件。说明墓主生前十分阔绰。战车形体完好,构件之间关系清楚。战车的车轮直径l.4米,车辕只有一根,古代称为"棵鞴"。车辕前端有一根横木,称为"车衡"。车衡左右各有一对马轭,用来套马。紧贴车辕的两马称为"服马",外侧的两匹马称为"骖马",这四匹马的骨骼保存完好。战车车厢下面埋有一具殉葬人的骨架,仅清理出左脚脚趾骨。墓主的身份可能是成、康时代卿大夫级奴隶主。

    同时,许许多多著名的西周青铜器,先后在周墓葬或窖藏中出土。建国以来,丰镐遗址先后出土西周青铜器逾400件。我国是世界上出土和保存青铜器最为丰富的国家。而丰镐地区又是国内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西周的用鼎制度相当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臣下越制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周天子所用的九鼎,代表着天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九鼎,是中央政权的象征。国都在哪里,九鼎就安置在哪里,所以我国古代把定都称为定鼎,把建立政权称为问鼎。西周青铜器铭文提供的大量史料也证实了西周是奴隶制社会。西周中、晚期的一些青铜器铭文里,记录了西周土地制度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情况。可以看出,青铜器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无怪乎历史学家将这个时代也称做"青铜器时代"。(常春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西安漓江一鲸鱼沟
    • 下一篇:秦岭深处有奇峰--嘉午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