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四时风景钟神秀--南五台

    作者:《长安古迹》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5日 点击数:

     

    南五台是长安区终南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距西安市27公里。终南山为秦岭在关中特别是西安之南一段的总称,亦名中南山。南五台是终南山中段的主峰之一,东连翠华山,西靠石砭峪,海拔1688米。

     

     

     

    《 关中通志》上说:"今南山神秀之区,惟长安南五台为最。"所谓南五台,即大台(观音台)、文殊台、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五个山峰,同耀县五台山南北相向,故而得名。巍巍终南山,集中国南北方山水特色于一体,林蔚泉清,山秀壑幽,加之又是中国佛道两教名山之一,所以历代为人向往,文人骚客,题诗赋文,留下许多趣事佳话。1923年11月,康有为曾专程游览。南五台是佛教圣地,寺院林立,"文化大革命"前寺庙、庵堂仍多达72处。而今仅存土地祠、五佛殿、圣寿寺、大茅篷等寺庙,其余仅余残迹。

    南五台一带,胜景颇多。1986年曾在独松阁池考古发掘出四枚石斧,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南五台居住。另外,南五台沟壑幽深,植物种类数不胜数,仅种子植物就有1000多种。较为著名的有号称"特殊活化石"的孑遗植物、两亿年前三叠纪生成的杪楞树和石炭纪生成的瓶尔小草等,还有观赏植物中的珍品七叶树、望春花等。对南五台的开发最早是在隋朝,而盛于唐朝,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南五台的一些寺庙建筑遭毁,宋元时期又再度复兴。它的开辟与兴毁,均与佛教的兴衰密切相关。明清两代,由于寺院游人增多,为方便登临,修建了从山下通往南五台的石阶,并建了许多庙宇。举国皆知的72座佛殿、寺庙、葬塔,由山脚一直排列到山顶,号称"七十二座汤房",有环山绕水的甘露堂、峭拔凌空的竹林寺、香火缭绕的尼姑庵。由于年久失修,这些古迹所存无几。

    南五台的游览区主要分布在一条东南方向延伸的山沟及距沟底500米左右的山坡上。从山下竹峪口留石村台沟口入山,有一奇峰名日"送灯台"。石路旁盘结虬屈的柳树边,有一块正方形石碑,上书"送灯台"。

    穿过盘山公路旁的一天门,穿过一片丛林,一座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的佛殿赫然现于眼前。殿前有两株古槐巍然屹立,苍劲粗壮,三人合抱犹嫌不足。此槐当为唐槐,已有千余岁,叶子依然翠绿,不减生机。绕过唐槐,佛殿门楣上,"五佛殿"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佛殿檐牙高啄,勾心斗角,昔日雍贵大方的气度至今犹存。踏上高高的石阶步入殿内,只见南海观音脚踩祥云,手持玉净瓶,释迦牟尼、送子菩萨、披鲁佛和尊略佛高坐莲台,双手合十,口诵佛号,由此始知此殿何以称"五佛殿"。塑像工巧精细,众佛面部表情安详宁静,逼真如生,令人油然而生敬肃祝祷之意。

    沿着大殿后的石阶往上走,夹道翠柏青松,鸟鸣啁啾,迎面出现一座古塔。这是一座枋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共有七级,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塔之一,风格颇类兴教寺玄奘塔。塔高29.5米,平面呈方形,塔底边长为7.5米,塔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层的南北两面,以及第二、第四、第六层的东西两面,各开有拱形门洞,错落有致。

    塔身磨砖对缝,每层各三间,皆有柱、枋及栏额等。每层叠涩出檐,檐下饰有两层菱角牙子,塔顶有七个圆环形铁质相轮,顶端呈八角形。塔内原先还有楼梯可以攀登,现楼板已毁。此塔造型庄重浑朴,装饰简洁明快,据估计最晚为唐初所建,传为隋代砖塔,其名日"应身大士圆寂塔",这寺院就是圣寿寺。

    出圣寿寺沿溪流上行里许,便到了胜宝泉寺(亦作"圣保泉寺"),一股泉水从地下汩汩涌出,这就是胜宝泉。胜宝泉水淡甘至淳,泠洌清澈,掬捧入口,心身亦如这水一样爽而轻盈了。

    走过刻有"漱石枕流"的地方,开始踏上攀登南五台主峰的盘道。道路狭窄曲折,塔寺沟外的一切都望不见了,抬头仰望狭长的天空,竞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之感。这时山中云气益重,诚如王维在《终南山》里形容的那样:"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水气也更加丰沛,树木愈发显得浓翠欲滴。真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扑面而来的风倍觉湿润凉爽。

    行至紫竹林,两边山坡上的林木种类繁多,有美国的火炬树、云杉,日本的落叶松,还有闻名全省的拴皮栎林带。无论哪种树木,都挺拔竞上,争高直指,山风偶一劲吹,简直飘飘欲举,眼看就要顺势徐飞曼舞了,恰如一群身着绿裙,高昂着头,气度不凡的芭蕾舞女。山林深处有一平台,建有一座清静幽雅的庄园,名为"紫竹林",是著名法师常慧讲法之处。法师圆寂后,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其撰写碑文。圆寂塔建在园内,供人们瞻仰。

    沿着崎岖的山路渐行,忽见道旁有一石洞,一米方圆,洞口上书"火龙洞"。探身进去,寒气逼人,又怎么称做"火龙洞"呢?这里原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南五台的山洞里住着三条火龙,经常窜出洞来寻衅滋事,兴风作浪,甚至残害生灵。山上大茅篷(又名西林寺)的菩萨将它们的劣迹禀告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震怒,派出天兵天将捉住火龙,绑在柱子上用雷电击死,再碾其尸骨为齑粉。遂命一仙翁挑来天池水冲刷干净。不料仙翁中途不慎碰翻了水桶,没能冲洗。火龙的骨粉就化作了臭虫、跳蚤、虱子、蚊子,人间从此有了这"四害"。现在山上仍有"拴龙桩"、"碾龙场"遗迹。大茅篷内大殿东侧菩萨坐像旁有副对联:"孔雀神狮供乘驭,毒龙猛兽伏清凉",大概讲的就是这个传说。行至二天门,其上的楼阁亭台,均附势依山,结构牢固精巧。独松阁是1959年修筑的仿古式小别墅。背山面壑,修竹遮映,"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这里,曲径通幽,迥廊行远,飞檐翘角,雕甍绣槛,皆清雅而不落富丽俗套。院中独松颇为孤傲,"独松阁"之名即本于此。现已将独松阁翻修为旅游宾馆,内部陈设高雅,设施齐全,是度假避暑、进行学术研讨及举行小型会议的理想场所。

    由二天门再拾级攀登,半山有一座30米长的翘首危崖,称为"龙头",龙口即花岗岩交叉裂隙风化而形成的山洞。继而,经过地形开朗、气流畅通、爽气怡人的清凉台,状如花瓶、风光隽秀的灵应台,悬崖峭壁、地势险恶的舍身台,以及以文殊殿闻名的文殊台,最后终于由一条连通五台的小径将游人引至南五台海拔最高的观音台,或日大台。

    站在大台之上,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近可观及其他四台,远可遍览关中形胜。脚下乱云飞渡,塔寺忽隐忽现;放眼处平野广阔,帝王之气自然升腾。无怪乎白居易当年游览南山登上观音台曾赋得《登观音台望城诗》:"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遥认微微上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在大台附近,尚残留有呈原始状态的森林,古木盘根错节,巨松悬崖凌空作势,甚是奇异壮观,附近弥陀寺中的红白玉兰,在全国更是屈指可数。

    南五台上风雨晴晦,四时更替,各具特色。春天迎春雏菊点缀于吐绿绣翠之中,夏日鸟啼蝉鸣声透于林密树阴深处,秋季黄叶红枫为群山增色,冬天冰封雪盖使苍岩若素。确系荡涤心灵、养性怡情的佳处,无怪乎中唐诗人孟郊在《游终南山》中慨叹:"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道教名山一太兴山
    • 下一篇:沣河沣峪两相依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