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陕西文坛 一声惊雷

    作者:张静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点击数: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告诉别人,我的家在陕西,那是一个盛产作家的地方。”这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发出的肺腑之语。陕西文坛,作家的摇篮,成为了无数陕西人的骄傲。又到了年终岁末,又到了盘点之时,也许相比2008陕西文坛的“风起云涌”,2009年陕西文学界多少有点平淡。然而平淡中的“一声惊雷”,也许更显爆发力量。

      这一年,沉寂了17年的小说《废都》得以再版;这一年,积累了16年的高建群写就了《大平原》;这一年,古稀之年的肖云儒推出了150万字的《雩山》;这一年,樟叶的小说《晚春》叫响了“西安精神”;这一年,“业余作家”孙浩辉的长篇巨制《大秦帝国》随着电视剧的开播越来越火……这一年,陕西文坛也许有些平淡,但平淡绝不意味着平静,因为我们都被“炸醒”——

      《废都》17年后再版

      读者不再关注性描写

      2009年7月,“小说《废都》获准由作家社再版并将于近日上架”的消息在全国各大媒体疯狂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一时间作家出版社的电话成了热线,作家贾平凹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无数条短信“蜂拥而至”。这样的繁忙,仿佛一年前他刚刚获得茅盾文学奖之时。只是与获得“茅奖”时单纯的兴奋相比,贾平凹此时的心境复杂了很多,所以他才这样对记者说“兴奋很短,痛很长”。时隔17年,《废都》终于重见天日,个中的酸楚也许只有贾平凹自己才能体会。签售那天,场面非常火爆。近4个小时的签售过程中,贾平凹认真地为每位读者签字。尽管小心翼翼,可谁也不能回避——性描写,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可令记者意外的是,采访过程中没有一位读者对这一隐晦的话题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思维新潮的大学生甚至说:“《废都》里的性描写实在算不了什么。”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时代的进步,这是社会的包容。

      李星说:“《废都》也许不能算贾平凹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不久前,贾平凹的女儿生了一对双胞胎,听闻作家在家中抱着俩外孙总是乐颠颠的,随着《废都》的再版,我们相信贾平凹生命中的阴霾已经完全挥去,对他来说“这一年高兴的事儿挺多”。

      积累16年写就《大平原》

      高建群“炸响”中国文坛

      1993年,《白鹿原》《废都》《最后一个匈奴》等作品携手“东征”,成为陕西文坛的骄傲;历史总是充满巧合,2009年当《废都》“解禁”时,高建群的长篇新作《大平原》横空出世。这部被誉为“关中平原的《百年孤独》”一经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作家在后记中发出“狂语”:“中国文坛有一件大事要发生了,让我们做好接受它的心理准备。”事实上,《大平原》的出版足以成为中国文坛2009年的大事,因为在京举行的研讨会上,包括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在内的作家、评论家给予这部作品充分肯定,认为它比《最后一个匈奴》更成熟,作家的笔触更老练,更应称之为高建群的代表作。

      高建群说:“《白房子》,献给我曾经生活过的阿勒泰草原;《最后一个匈奴》,献给我长期生活的陕北高原;《大平原》,献给家乡渭河平原。写完这些,大笔的债,就算还完了。”虽然心境已然不同,不过作家“骑士”精神依然。

      古稀之年推出150万字《雩山》 

      肖云儒“儒笔雅萧看云起”

      时间退回2009年11月底,虽然天寒地冻,西安曲江国展中心内却非常热闹。上午9点半,“肖云儒签名售书”的超大背景海报刚被挂起,从出版社运来的大批四卷本《雩山》书系还没来得及开封,众多热情读者已经整齐地坐在台下等待作者肖云儒的出现。继作品集《对视》之后,时隔多年,肖云儒以古稀之年推出了150万字的《雩山》,辑录了肖云儒最近10年来的文化论文、人文谈话、文艺评论、散文随笔,也凝聚着作者的心血、思想和智慧。

      肖云儒的授业老师、著名学者冯其庸感慨说:“云儒的思考不限于文艺问题,举凡社会、历史、文化诸多方面,都能发人之所未见,时有独辟蹊径的巧思。云儒是思想的丰产者。”肖云儒更是深情地对记者说:“能在七十大寿之际完成这部《雩山》,我要感谢陕西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支持我、感动我的人们。”

      “枪声”刚响 樟叶又推《晚春》

      西安的生命和精神得以传承

      也许太久的沉寂只是为了震撼式的爆发,对著名作家樟叶来说更是如此。今年,根据他的小说《五福》改编的电视剧《关中枪声》刚在央视播出,他又推出新作《晚春》。

      作家莫言如是评价:“樟叶先生无疑已是陕西近代史文学创作的开山之人,他的《晚春》继《五福》之后则更具有开山之作的代表性。西安的生命和精神的传承,蕴涵在名闻天下的古迹之中,其精魂与神韵奔突在一页页历史画卷之中;《晚春》为我们讲述了古城的经历,让我们有了一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情感,进入一种深深眷恋的心灵状态,这就是比建造新的大楼更为重要的价值所在。一个人和他的书能对自己的城市做出这样的贡献,我要向他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不久前召开的《晚春》研讨会上,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晚春》的问世引发了世人对“西安精神”的讨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朱鸿:周陵
    • 下一篇:朱鸿:上王赋并序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