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国家地质公园--翠华山

    作者:王建科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点击数:

     

    翠华山在西安市长安区东南方的终南山太乙镇境内,距西安30公里,是一处风景秀美的游览胜地,周围群山环列,云雾缭绕,林壑幽美,山水相映。这里也是国内乃至全世界都罕见的混合岩研究的天然实验室,2001年9月22日,定名为"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并举行了揭牌开园仪式。现在的翠华山古称太乙峰。《汉书·地理志》说,太乙山就是终南山,或以为终南山为南山之总称,太乙山则为它的别号。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曾在峪口修建太乙宫,祭祀太乙天神,此后就有了太乙山之名。太乙又作太一、泰一,是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说:"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太乙神既被尊为天神,附近的山、山谷自然都以太乙命名,终南山也称为太乙山。

    太乙谷一名炭谷,因"太"、"炭"二字为双声字,"太乙"相拼即成为"炭"字音。太乙谷的水流人滴河。谷口的太乙宫又叫太乙观。唐代大诗人王维来此游览时,写下了优美的诗篇《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谷中的翠华山,是长安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山顶的太乙池,亦名水湫池,是因地震山岩塌崩后形成的高山平湖。湖的四周山峦环列,山影倒映湖中,碧水蓝天,相映成趣,故素有"南山之冠"的美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韩愈、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曾到此游历观光过,而且多有题留传世。翠华山在开辟为森林公园以后,为方便游人观赏美景,除原有的自然景观外,又在山巅增辟飞流瀑布,湖中放置画舫、游船,并于山腰架空中缆车,为秀丽的山光水色增色不少。常年游客不断。特别是每到春、夏旅游旺季,到此游山玩水者结队成群,不绝于道。

    翠华山得名于奇美的民间传说。

    一说,相传翠华山因一名叫翠华的姑娘而得名。她家住陕西泾阳县金家庄(一说韩家庄),从小失去双亲,跟随哥嫂度日。翠华姑娘心灵手巧,容貌出众,与本村勤劳朴实的潘三郎相亲相爱。可贪财的哥哥韩玉却硬要把她嫁给长安富豪王昌为妾。"翠华忍泪无一语,月明三更悄然去",出嫁前夕她连夜跑到潘家,不巧潘郎不在。翠华把手中刚纺好的线拴在潘郎家的门环上,自己牵住另一头逃往南山。她等着潘郎循线找来。翠华之兄韩玉听说翠华跑了,四处打探她的下落。一天,韩玉偶遇南山一位老翁。老翁说,村人上山打柴见草间纱线萦绕,沿线寻至山巅,蓦见一位仙女倚崖,头戴山花,身披女萝,绿叶遮面,不露朱颜,似为翠华姑娘。韩玉闻言直奔太乙山,果见翠华姑娘悠然危坐于石洞。他近前正要问个明白,忽然"霹雳一声山岳崩,地动山摇烟雾腾",陵谷顿时改观,山泉喷涌成池,仙乐纷起,彩云飘来,翠华姑娘乘鸾驾风而去,成了仙女。人们为纪念她,就将此山命名为翠华山。

    另外,还有一个离奇古怪的故事:相传古时候,陕西泾阳县有个名叫翠华的姑娘,心地善良,手又巧,纺纱织布、描龙绣凤样样精通,就是相貌不好看,父母不愿把她嫁给穷人家,可是富人家又不愿娶她,翠华的年龄就这样一天天地大了。一日,翠华出去拾柴,拣到一个蛇蛋,拿回家放在炕上的针线篮子里,天长日久,那蛋孵出一条小黑蛇来,别人劝她赶快把蛇放走或者打死,可是翠华不愿意,把它精心喂养起来。此蛇能听懂翠华的话语,当翠华诉说她心中的苦楚时,蛇就点头示意,同情翠华不幸的命运。有一天,忽然天降暴雨,这条蛇驮着翠华腾空而去,来到终南山。等到家里人寻找到时,翠华已变为神。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翠华山。为了纪念翠华姑娘,人们还在翠华山玉案峰上建有翠华庙,内塑翠华姑娘坐像。民国以前,每到麦收季节,泾阳县都有专人到此迎她的神灵回娘家,仪式十分隆重。

    美丽的传说,给翠华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从太乙宫南行约三公里,便到翠华山下。山谷里峰峦峻峭,绿阴苍翠。进峪不远,水声隆隆,雾气扑面而来。抬头望去,巨大的瀑布,从悬崖上向下飞泻。飞瀑撞击悬崖,跌落山谷。气势磅礴,雾气缭绕,在阳光下,时现彩虹,甚为壮观。故名"双瀑飞虹"。

     

      

     

    正岔水库是进入翠华山的第一个风景点。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正岔水库和另一条瀑布。坝高30余米,蓄水37万立方米。水库被青山环峙,绿波鳞鳞,湖光山色,甚是怡神,人们称其为"碧水湖"。

    由正岔水库向上,是爬山最险处。山道曲折如盘石,共绕十八弯,俗称"十八盘"。盘道旁有一巨石,上刻"库在山上修,渠从空中来"十个朱红大字。抬头仰望,只见一道瀑布凌空而下,这是山上另一个水库--翠华水库排水而形成的瀑布。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美妙无比。

    登完十八盘,再入行约四公里,即至翠华湖(又名翠华山天池)。

    翠华天池是镶嵌在终南山上的一颗明珠,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每年盛夏总有游人或体育爱好者来此游泳戏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湖上备有龙船、小舟、汽艇,游人可以尽情饱览湖光山色,别有风趣。

    此湖的形成时间有三种说法。其一,周幽王(前781~前771)时;其二,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其三,唐代天宝年间(742~756)。近些年来,经过地质专家观测研究,认为公元前780年的西周时期发生的一次大地震,山崩的石量达三亿多立方米,形成了翠华山多层次、多形状的万石争奇的自然景观,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极其罕见,是考察地质、地貌变化的天然博物馆,被誉为混合岩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成了中外地质专家、学者开展山崩机理研究的重要场所。

    地质构造比较脆弱的翠华山一带发生强烈的山崩,甘湫峰和翠华峰是山崩破坏最严重的地段。数亿立方米的山石块倾泻而下,拥塞山谷,在河谷堆起一座200米高的石坝。坝内谷水汇聚,形成海拔1300米高的天然湖,比西安市高出800多米。地理学上把这样形成的湖泊叫"堰塞湖"。湖的四周重峦叠翠,湖中白云倒映,形成"云在湖中飘,鱼在天上游"的美妙景观。

    太乙池之所以又叫龙移湫,还有一段神话。传说湫池原在长安神禾原边,有一天,池中游龙突然游走,池水干涸,游龙移到翠华山山顶,山顶便出现了湫池,故名龙移湫。湫池附近风景优美,相传神仙都羡慕这里。《太平广记》卷69记载:唐时太峪山神的女儿,爱慕人间英俊少年马士良,不顾天规戒律,毅然与马士良结为夫妻,居于翠华山湫池边。

    翠华湖东、西、南三面,翠峰环列,乱石相依相撑,形成许多别具一格的旅游景致。湖南曾建有太乙殿、吕公祠、黄龙洞。翠华山顶的风洞、冰洞、鬼门关、八仙洞、望乡台等胜景,就在湖西边的乱石深处。

    位于翠华山顶的风洞,是由两块一样大的花岗岩相撑而成的。巨石长40多米,高l5米,底宽3米,呈三角形。两块大石之间,还夹着一块约一米见方的不规则的悬空磐石,上面长满绿苔,似有坠地之感。游人至此不由自主地会加快脚步。洞中一年四季凉风习习,故名风洞。

    从风洞向北,沿崎岖的石缝而下,就到了"冰橱'。"冰洞"低于地面20多米,由无数巨石相依而成。洞道时宽时窄,宽处约有3~5米,窄处只容一人通过。洞口极小,洞中漆黑。进洞不远,就能荏洞底找出冰块,即使六月盛暑,坚冰依然不化。瞎专家研究,这是由于岩洞的一端被堵死,洞内空气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洞顶又积善厚厚的花岗岩层,不容易把外边的温度传导到岩层内部,所以洞内保持低温。在盛夏酷暑季节,仍是坚冰封底,寒冷阴森,如临隆冬雪地。

    翠华湖东面有玉案峰。峰高入云,海拔1688米,如玉案矗立,颇为峻秀,有"玉案松涛"景观。峰腰有三间瓦房,便是翠华姑娘庙。庙内塑有翠华姑娘坐像。翠华姑娘庙由峰下的石洞与半山上的大殿组成。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至六月初二为翠华姑娘庙会。每逢庙会时,人流如潮,表达了人们对翠华姑娘的同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此外,在十八盘磴道下面,有一巨石,名叫"歇水石",相传翠华姑娘提水,曾在此石上歇过。庙后有一山窟,叫"金华洞"。洞底一泓清水,泠洌甘爽。有诗人赞美此景说:"云从玉案峰头起,雨自金华洞中来。" (王建科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昆明池水汉时功
    • 下一篇:道教名山一太兴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