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何知识难改变命运?贫困女研究生李元元自杀前的感慨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5日 点击数:

    11月26日发生的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卫生间自缢身亡的事件近日一直充斥各大新闻媒体。据武汉晚报报道,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女研究生杨元元因为学校最终因为学校没有为其母亲安排住宿,禁止其母亲再进宿舍楼,并在找房没有着落,精神彻底崩溃的情况下,自缢身亡。新闻背后的许多真相我们无法得知,仅从事件的本身来讲,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列夫贞女、仁臣志士影视明星,一般老百姓,自杀的不少,原因也很多。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上演的也很多,贫困女研究生李元元自杀,本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她是一名女贫困研究生,关键是她不堪母亲受辱而自杀,在讲究孝道的中国,其自杀意义更值得深思。

    可以说,李元元是一个勤奋的农民孩子,也很坚强。一直在传统的教育中,期盼着知识改变命运,到头来,只留下一声声叹息。“她6岁就没了父亲,之后住在山村中的房子遭到拆迁,需要3万元买房,但那个时候她母亲已经下岗,每个月才200多元,要养两个小孩,哪有钱去买房。”王(一说望先生,即李元元之舅望建华)先生说,这些年来,母女俩一直住在一起,这次杨元元考到上海来念书,杨母是很高兴的。而杨元元的走,很可能是因为自己都30岁了,还没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享享清福,感觉很对不起母亲,一下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她们一家自尊心很强,困难的事情从来不会对外说的,所有的苦都自己扛着。”一个贫困的孩子,历尽坎坷,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苦苦挣扎,其精神令我们感动和佩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不妥协、不低头也罢,逃避也罢,留下了自己的可怜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在这样一种没有生存保证,没有生活尊严的日子里,我不知道她的母亲还能坚持多久?

    杨元元弟弟杨平平(一说,杨顺顺北大环境学院博士)说,姐姐的积蓄很少。杨元元自2002年9月毕业后,至2004年9月在武汉一家英语培训中心任教,此后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1年。据其简历显示,此后的4年,杨元元的工作一直“漂泊不定”。他描述,杨元元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在2005年至2009年那4年间,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但基本上不赚也不赔。而“门面房较贵,所以屡次投资并不成功”。2002年时,武汉的就业环境并不差。而根据杨元元家属所述,毕业时因拖欠武汉大学3970元学费,所以直至2007年才拿到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根据杨元元的工作经历,3970元为何花了5年时间才筹足杨平平认为,姐姐在当时曾认为,“两证”的用途不大,所以并不急于将钱归还给校方,而用于先解决食宿问题。

    可以看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李元元选择了重新入校,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仅从学习和考试成绩来讲,李元元是一个好学生,能上到研究生,的却不容易。而且她还带着母亲上学,非一般人能行。但是就是这样一名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难道我们的应试教育?我们的社会保障部门没有责任?大学生就业率怎样提高呢?不值得思索?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学生意外伤害案件中,对于自杀,学校并无责任,但出于人道主义,也考虑到杨家的实际困难,会给出一笔慰问金,至于金额多少,校方透露。善良的人们,总希望能多赔偿一点,但是什么事情是有标准的。

    我不知道好强、尊心很强、充满孤独无助的李元元在自杀前的内心是经过怎样的挣扎。她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要求母亲能和自己同宿,便于照顾,这也是人之常情;学校有权拒绝,也符合有关制度,不能一味苛责。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她的母亲,包括她的家庭,应该得到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毕竟,在中国目前,大学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有自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权利。

    杨元元在自杀曾感叹:“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这或许代表了一部分人大学生的心声,什么是知识,我想知识是一个宽泛的词语,包括一般的理论知识,也有社会上的实践知识。“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这句话放在一般层面上,对大多数人讲,是正确的。我们要对知识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一味的讲理论学习,不顾实际生活,也是不对的。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出来干工作,养活家庭,是尊重现实的,理想化的畅想未来可以,但在现实面前总要打折。我们的教育,大学应试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生活,靠一张文凭是不行的。我们尽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但是应该承认、尊重现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个人的奋斗外,国家、社会应该从各个层面关心、关怀贫苦的学生。李元元从上学到自杀,经历的过程中,倍感人世间的冷漠,难道除了学校,其他的一些单位、个人、政府部门没有责任?诚然,生命大于一切,但是谁又愿意苟且偷生,委曲求全?现实中,我们多少人为了生存,改变专业和爱好,这不是向生活低头的一个简单问题。她的感慨,给我们每个人一个重重的耳光。

                                               2009.12.14日匆于长安

     

    来自杨广虎个人博客:blog.sina.com.cn/yangguanghu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谁该为西安交大一附院“被盗”的婴儿负责
    • 下一篇:光的虚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