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神鬼辟奇观龙潭第一峰--圭峰山与高冠峪

    作者:王作良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5日 点击数:

     

    从西安市城区向西南方向行进约35公里,来到长安区、户县交界处的秦岭北麓,便看到一座俊美挺拔的山岭,这里就是有名的圭峰山。著名的高冠瀑布及草堂烟雾也在此地。圭峰山海拔约700米,又称尖山,因山峰重叠似圭,故名。林壑优美,突兀峻拔,景致佳胜。山势孤耸挺拔,山头向北倾斜着。关于它的形成,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相传圭峰山原在渭河之北,本属北山山系,情性孤傲乖僻,争胜好强。人们都说北山比秦岭低得多,圭峰山听了很不服气,不时抬头向南嘹望,总感觉秦岭比不上自己的高度。一天,它终于下定决心要和秦岭比个高低,就展开双翅,飞到了这里。比肩一站,确实比秦岭矮得多,圭峰山羞愧难当,无颜再回北山,于是垂下头来,永远站在这里,成为秦岭北麓的一处胜景。过去的地方志记载圭峰山正对着圭峰山寺,在有名的草堂寺以东,山顶有无量殿。圭峰山寺已毁于"文化大革命"中,今寺为近年重修。寺正门面北背南,进大门,左首为力士碑基座,据传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右边为功德碑残骸,相传为唐时所立。从残存碑文看,其中提到密禅师,因宗密又号圭峰禅师,死后即葬于圭峰山,抑或与圭峰山寺有密切关系,故以圭峰取号。密禅师似是唐时的宗密禅师,但从现存资料看,宗密禅师译经似乎是在草堂寺,这从唐裴休所作《唐定慧禅师碑》现存于草堂寺可以得到验证,再加上唐刘禹锡有《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诣河南尹白侍郎》诗,不免与圭峰山寺残碑所载有冲突。其中详情如何,因资料缺乏,不得而知。圭峰旁有水池,秋日夜中,月光照入池中,莹彻如镜,故圭峰夜月为终南山胜景之一。

    圭峰山峰峦连绵,其中最有名的为紫阁峰、黄阁峰和白阁峰。关于紫阁名称的来源,按史籍的说法是因为"旭日射之,灿然而紫,其形上耸若楼阁焉"。山峰西北面是断裂切割形成的约400米高的悬崖峭壁,在夕阳映照下灿然发紫,蔚为奇观。白阁峰得名则因其"阴森,积雪弗融"。其他有名的有大顶、罗汉、凌云诸峰,均突兀峻拔。

    圭峰山一带自古即为迁客骚人及名僧高道隐居筑室、旅游寻胜之地。盛唐诗人李白曾于此地游览,并与僧人建立了友谊。他有一首《君子有所思》,其中有以下几句: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色倪。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贾岛《寄白阁默公》:"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景残。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乾。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另一位盛唐诗人岑参曾在圭峰附近建有草堂,他写有《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诗,描述了此地的美景、自己的隐居生活以及深悔入仕的心情:"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胜概纷满目,衡门趋弥浓。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误徇一微宫,还山愧尘容。钓竿不复把,野樵无人舂。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诗圣杜甫寓居夔州时,作有《秋兴八首》。杜甫怀念昔年往事,曾写下了"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漠陂"的诗句(其八)。晚唐时,诗人韩偃曾到过此地,写下《归紫阁下》诗:"一笈携归紫阁峰,马蹄因浸水溶溶。黄昏后见山因火,胧臆时间其郭钟。瘦竹道生僧坐石,野藤缠杀鹤翅松。钓矶自别秋经雨,长得葛苔更几重。"同时代另一位诗人李洞写有《鄂郊山舍题赵处士林亭》,也写到圭峰附近萧瑟不堪的状况,诗云: "圭峰秋后夜,乱叶落寒墟。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云深猿拾栗,雨霁蚁绿蔬。只隔门前水,如同万里余。"晚唐时节,政治腐败,兵荒马乱,连有名的终南胜景紫阁峰也显得萧索冷落。后来,北宋理学家张载门人薛昌期游览紫阁峰,心情闲适,眼之所至,但见:"阁下寒溪涨碧湍,阁上苍翠数峰环。危梯续蹬穿松外,细竹分泉落石前。好鸟啁啾争唤客,乱云开合巧藏山......"宋末元初方回《长安》诗云:"仙隐有峰存紫阁,僧居无寺问红楼。"据《指月录》记载,五代僧人智晖,得法白水法师,事之十年后,返回洛阳。后梁开平五年(911),忽然欲至圭峰山,于是长途跋涉走到此地,坐岩石间,好像曾经就寝之处。四顾而见磨衲、数珠、铜瓶、蓑笠等佛家用具,触之即坏。于是怪日:"此吾前身道具也。"遂即在该地建寺,刚刚割草之际,即有祥云从众峰间冉冉升起,于是名寺日重云寺,高峻挺拔的终南山,林密溪清,山秀沟幽,而集其林泉之致,山水之幽于一身的圭峰山,可谓集天下明山秀水于一体。附近著名的山谷有太平峪、高冠峪、祥峪、沣峪等,其中又以高冠峪最为出名。历代文人墨客、僧道居士,在此赋诗作文,寻幽探胜,留下了许多轶文趣事。

     

     

     

    高冠峪(又名高冠谷)河是沣河的源头。元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6《山水》载:"高冠峪水在鄂县东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沙石。"其两侧有一高耸的秀峰,形似巨人,头戴高帽,故被称为高冠峪。内有石潭名高观潭,出峪口向东北而流。祥峪水自东注入。水出祥峪口,东流有红石堰,灌惊驾村、降汉洞、罗汉洞田地三顷,又向北注入高冠峪水。

    高冠峪河水流经百余里下山,至高冠峪口水分为两路,一路直扑崖顶飞流倒悬,形成幅宽七八米、落差约十六米的瀑布正面景观。一路绕崖侧左奔右突,在岩石上奋力厮杀出一条裂缝倾跌潭底,飞流直下,水花飞贱,势如穿箭,翻滚激荡,其声如擂战鼓,气象非凡。元紫阳先生有诗日:"玉龙投绝壑,铁马战阴风。"唐代诗人岑参在咏高观潭时写道:"崖口悬飞瀑,半空白恺恺。喷壁四射雨,傍村终日雷。"(《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瀑布四周青山环绕,碧流映带,芳草萋萋,林木茂密,花香四溢,景物清新宜人。附近的高冠潭、簸箕潭、梅花潭、鸽子潭、东厢潭。潭中有景,碧波清澈,各具特色。牛鼻洞、蛤蟆石、浮体石,洞幽石奇,令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在瀑布西岸的二台阶地的巨石上有诗人岑参的塑像,诗人定睛凝视,似在观瀑赏景,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另外,此处还有纪念著名学者程明道先生而修的明道亭。在高冠峪度假区内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至今,长安区政府已投资800多万元,修建仿古式小吃房九间,水帘洞景点一个,建了观瀑台,新建停车场一个,并铺设了从环山路至景区的混凝土路面。

    辽代诗人张通古在游历了高冠峪后,作有《游高冠谷诗》(残句)云:"人间无此景,树下悟前生。"圭峰山、高冠峪各具山水之胜,又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交相辉映,可谓人间双美。因此高冠峪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迁客骚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岑参、白居易都曾在此留下了活动的足迹。特别是诗人岑参,与高冠峪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峪口附近建有草堂,曾在此处居住相当长的时间。天宝三年(742)岑参进士高第,解褐右内北府曹参军后,即写有《初授官题高冠草堂》。以后又作有《还高冠潭口留别舍第》、《高冠谷口招郑部》等诗。《高冠谷口招郑鄂》云: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燃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在诗人笔下,潭景如画,朋友之间的友谊更为感人。后来,清人杨损斋游历高冠峪,作有《高冠潭》、《高冠峪龙潭用明道先生韵》二诗。前诗云:"千岩晴霭晓光红,来看龙潭第一峰。崖喷怒涛飞冷雨,壑悬怪石吼阴风。惊疑天地斡旋日,指顾云雷变化中。便是日出润枯槁,渊泉深博不论功。"后诗云:"破空神鬼辟奇观,铁壁阴森雪浪寒。到此何尝有凝滞,更看东海现毫端。"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可谓出神入化,使诗人不禁惊疑、赞叹,冲口而出此处美景为"破空神鬼辟奇观"。

    处于紧张生活节奏的现代都市人,炎炎夏日,如有闲暇,伫立山坡前感受高冠峪--瀑布直下,飞珠溅玉,吼声如雷,暑热顿消,确为人生之享受。(王作良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百塔累累弘三阶
    • 下一篇:昆明池水汉时功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