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让秦砖汉瓦"发挥余热"

    作者:西安日报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4日 点击数:

     

    汉代的16字砖

     

     

    图为著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

     

        昔日被人们看作砖头瓦渣的秦砖汉瓦,近二三十年,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不仅受到收藏家的重视,而且吸引了专家、学者的目光,最近,一群专家、学者成立了西安秦砖汉瓦文化研究会,要联手研究秦砖汉瓦。其中有著名考古专家石兴邦、袁仲一、王学理以及历史学专家韩养民等等。这些砖头瓦渣,有什么样的价值,值得他们这样大动干戈?

        
    陕西是秦砖汉瓦的故乡

        
    瓦当早在周朝就已使用。考古人员在周原地区的扶风县召陈村西周中晚期宫殿遗址发现了距今所见最早的瓦当。但专家们公认,秦汉瓦当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珍品,秦代的砖也有“铅砖”美誉。    

        
    碑林博物馆副研究员陈根远说,秦汉是中华民族扩张、上升的伟大时期,秦砖汉瓦正好是这个时期文化的凝结,是这个时代的艺术杰作。西汉金石文字甚少,西汉出现并盛行的文字瓦当,字大而遒美,量多而变化无穷,实为西汉书法之珍品。因瓦当切割的非圆非方的扇形空间,逼迫着方块、平直、对称的汉字必须打破均衡,适应特殊的扇形空间,于是我们祖先非凡的创造力显现出来,留下大量丰富多彩的书法杰作。它呈现的是拙朴的美,是大美。其自在价值毋庸置疑。因此,从宋代以来,瓦当就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由于瓦当只有皇城才有,而过去交通又不便,所以过去许多人想收藏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秦汉瓦当图论》一书作者王培良说,大约在北宋时就有了“秦砖汉瓦”这一雅称,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当做珍贵的历史文物。

        
    由于陕西是秦汉时期国都所在地,因此秦砖汉瓦主要出于陕西。1998年,耀县一秦遗址出土了一枚特大瓦当,面径40厘米,被喻为瓦当王,其制作精细,烧造致密,图案奇诡。陕西省收藏家协会秦汉瓦当专业委员会主任任虎成说,陕西有许多特有的秦砖汉瓦。韩养民自豪地说,陕西是秦砖汉瓦的故乡。

        “
    古长安人智商超过古罗马人”

        
    未央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徐家宽,曾在汉城街道办工作,接触过许多瓦当。他说,2000年前,世界上有两大城市,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从秦砖汉瓦这个角度讲,东方民族智商要高于西方。因为罗马建筑材料主要取自自然界的石头,而长安建筑材料主要是经过人工烧制的砖瓦。不是当时长安人不会用石材,汉长安城的12个大门的门基、门墩、门洞门脸,基本用石材;长安城附近石材资源也丰富,南边秦岭,北边北山,都有取之不尽的石材。只是石材难以取,而且运输困难,哪有就近取土烧制砖瓦方便。烧制砖瓦技术难度大,含有更高的智商。在未央区长乐宫遗址曾发现一块秦汉时期的空心砖,由于断开,才发现,不仅砖外壁有龙凤呈祥图案,而且内壁也有。这内壁的图案是怎么雕塑上去的成了迷,说是先雕塑好才将两块砖合成为一砖吧,找不到连接线;如果本身就是一块砖,又是怎样下手雕塑的。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技术多么高明。

        “2000
    年前国人就有品牌意识”

        
    今人喜欢贴标语、宣传画,古人也有这个爱好,只是所用材质不同。

        
    王培良说,作为古建筑的部件,宣扬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当时社会政治思潮,是秦砖汉瓦艺术最主要的形成原因。秦咸阳一号宫遗址出土空心龙纹砖,名为“真龙天子降生图”,一条龙横空出世,象征皇帝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降生人世,替天行道。

        
    有一种瓦当,上有“维汉三年 大并天下”8个字。徐家宽认为,这可能是汉武帝时期的瓦当。它实际上是政治口号瓦当,表达的是汉武帝要用3年时间统一天下的决心。当时国人认为“天圆地方”,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否则的话,瓦当上的字就可能是“大并全球”。

        
    如今大企业很重视品牌,讲求“一诺千金”,我国古代也很讲质量,秦砖汉瓦上就留有这方面的文字。徐家宽告诉记者,在许多汉砖上有“居王”二字。这“居王”肯定是一大型砖瓦场,按现在的习惯,应叫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他们打上“居王”,一是对这些砖瓦质量终身负责的承诺,二是相当打广告,扩大知名度,也是促销手段。那时的砖瓦,质量的确好,其强度比现在一些劣质钢铁还要高。有时因瓦筒部分过长,他们想锯断,用切割机锯时,像锯好钢材一样,火花四溅。如今一些劣质钢铁,切割时都没有火花,很容易就锯断了。

    中国人2000年前就用“鼠标”

        
    鼠标“↑”是当代使用电脑人都知道的符号。然而,早在2000年前的瓦当上,就有它的身影。王培良说,当时我们的祖先赋予它的含义,比当今电脑中鼠标的含义要丰富多了,指示仅是其中一种用途,瓦当的制造者还巧以含蓄、巧妙的手法,表现出阴阳合分、阳刚向上等特定的思想意义,趣味无穷。一方汉代气纹瓦当,本身气纹的构成,就显示出阴阳交合于四隅之意,在四隅气纹之间特别加上“↑”,表示阴阳相交于此的意义。

        
    不过,那时的秦砖汉瓦可不像现在的电脑,谁都可以使用。秦砖汉瓦,上世纪80年代前被看做砖头瓦渣,因影响种地,时常被人们敲碎抛到地边,其中瓦当最有价值的利用是烙花馍。专家们告诉记者,在两千年前,瓦当可是皇帝天子专用之物,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非普通人能享用。

        
    破解历史之谜的文化符号

        “
    秦砖汉瓦看起来普通,内涵丰富多彩,反映了秦汉时期的美学、文字、书法、建筑、思想文化意识等多方面,日本人非常重视,收藏了大量实物,也出有书。德国也有专家研究。”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袁仲一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石兴邦说,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但地上保存文物不多,地下保存也不是非常丰富,秦砖汉瓦是秦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史学专家、西北大学教授韩养民认为,秦砖汉瓦是秦汉文化的重要符号,尤其过去文字记录不是那么发达、丰富,它上面华丽奇特的图案、精美的文字符号,对研究当时历史、风俗习惯等提供了原汁原味、有较高价值的依据,可以找到文史资料中没有的东西,弥补史料不足,帮助我们解决还不知道的历史之迷。如过去传说阿房宫被项羽烧了,现在发掘出的瓦当是完整的,没有烧的痕迹,说明烧毁一说有误。

        “
    瓦当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陈根远说,如秦雍城发现的众多动物纹瓦当无疑是秦人早期游牧传统的折射。西汉大兴文字瓦当,其中吉语瓦当占了绝大部分,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创始人陈直教授略归其为“千秋万岁”“延年益寿”“长生未央”、“富贵”四个系统,从中可以看出西汉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追求富贵、崇重势利的习尚。

        
    大量问题有待研究

        
    专家学者们告诉记者,秦汉瓦当珍贵的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历来为金石家、学者与收藏家所重视,秦、汉瓦当见于著录者甚多,还出现不少的专著。

        
    陈根远把唐以来的瓦当著录与研究分为四个时期:唐至明,是瓦当引起人们兴趣并开始著录的萌芽时期;清代至民国,是瓦当著录的普遍兴起时期,代表作有清朝乾隆时期朱枫的《秦汉瓦当图记》和民初罗振玉的《秦汉瓦当文字》;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科学的瓦当资料汇集与研究时期,代表作为陈直的《秦汉瓦当概述》和《新编秦汉瓦当图录》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是考古学的深入介入和资料汇集的长足发展时期,代表作有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研究员的《战国秦汉瓦当研究》和李发林的《齐故城瓦当》以及伊藤滋的《秦汉瓦当文》和赵力光的《中国古代瓦当图典》。  

        
    陈根远认为,虽然前人做了许多工作,但瓦当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研究,需要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多方面综合研究。目前国外一些人研究的执著程度,值得我们学习。

        
    韩养民告诉记者,过去人们对秦砖汉瓦研究重视不够,还没有清晰地揭开它的神秘内涵。西安秦砖汉瓦文化研究会是在许多学者、收藏家的呼吁下成立的,是全国首家秦砖汉瓦方面的专业研究组织。

        “
    我们不能当保管员”

        
    专家、学者们认为,秦砖汉瓦开发利用价值很高,我们不能光当保管员,要挖掘秦砖汉瓦的历史文化,让它发挥“余热”,为我省的旅游、经济发展作贡献。

        “
    秦砖汉瓦体现的是长安作为中华民族上升时期的文化中心的文化,研究秦砖汉瓦,有助重振三秦文化。”陈根远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如果采用秦砖汉瓦上的图谱、图案,可以使人们回忆起当年的辉煌,唤起我们今人的责任感,会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徐家宽说,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旅游大省,秦砖汉瓦品种丰富,一是可以搞系列瓦当博物馆;二可以搞一些秦砖汉瓦的复制工艺品销售;三是秦砖汉瓦碎片也有利用价值。东、西德合并时,柏林墙被推倒,有公司将柏林墙碎块装入精致的盒里销售,四五年前每盒卖25欧元。我省的秦砖汉瓦碎块很多,也可采取这种办法,并在盒上附上文字说明,销路一定不错。它们都是2000年前的东西,潜力一定很大。

        
    任虎成说,可以做秦砖汉瓦磨具,让游客自己动手做秦砖汉瓦,刻上他们的名字,然后用现代技术现场烧好,这是很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刘欢散文《烟雨书院门》征文获奖
    • 下一篇:刘超国画获永乐宫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