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邢小利:夜泊秦淮的哀伤

    作者:邢小利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1日 点击数:

     

      七月底,我才从江南回来,到了九月,难得有点儿空,我又下了一次江南。同行四人,有老友建滨。我们是“自驾游”。我的经验,去大城市乘火车坐飞机快捷,但去一些小城镇,还是自己开车方便。屈指算来,我这已经是第八次下江南。我是北方人,世居大秦关中长安,但一直对江南充满神往。细想起来,这种神往,源自于读江南的诗文描写,江南于我,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想象。

      七月到江南,我曾到上海,在依然繁华的南京路住了两天。心中说,二十年可以不来上海了。满眼拥挤不堪几乎见不到天的摩天大楼,稠得流不动的车水,喧嚣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商业市声,此种景象,全中国的大城市,包括西安,都一样的。七月到江南,原准备去周庄、乌镇这些神往已久的江南小镇,但没有带车,感觉很不方便,没有去成。所以,这次江南之行,我对建滨说,咱们绕过大城市,专去小城镇。

      建滨欣然同意。但是,车一上路,他又建议,咱们路过南京,可以夜泊秦淮,逛逛夫子庙。毕竟是读书人,夜泊秦淮,逛夫子庙,显然是他对于南京的文化记忆。而且,他至今还没有去过南京。

      我们第一站就到了南京。夜幕降临时我们进城,直奔夫子庙。为了体验夜泊秦淮的感觉,我们专门找了一家靠近秦淮河的旅店住下。放下行李从旅店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建滨电话中与他的一位大学同学约好,我们在夫子庙见。从显然是后来修复的明城墙过门而入,找到夫子庙,这里果然灯火辉煌,甚是热闹。建滨的同学在南京一所大学任教,他说,这个地方离他们学校很近,但他平时不来这里,来这里的一般都是外地的游客。没什么可看的,他重复了几遍说。他这么三说两说,至少我的游兴有些索然。打眼看去,街道两旁满眼都是现代化的商家,所售物品显然大多是针对游客的。东西杂乱,什么都有,但是档次不高。问题是,游客来自外地,可这里的东西多是大路货,全国各地到处都能看到,有地方特色的少见。夫子庙、江南贡院这些古迹,乍一看古色古香,有些旧时气息,但仔细一看,多为新修,看起来意味就不多了。踏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向两边的秦淮河眺望,河上灯船穿行,两岸酒家处处,令人不由得想起我长安人杜牧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建滨的同学带我们去找酒家,看了几家,贵得离谱不说,关键是皆大不合我秦人口味。于是,寻到一家小店,要了几笼包子,虽然口味也不对,却只好勉强充饥了。出了包子铺,忽然看见对面有一处“李香君故居陈列馆”,进去看了看,里边有“媚香楼”、“李香君史料馆”,靠河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家码头,据说李香君当年就在这里出入画舫,伴歌秦淮河上。一切都煞有介事,一切却又都呆头呆脑,找不到与李香君那个灵动的女人的相似之处。出来又往文德桥方向走,看到一街门上书写着“乌衣巷”三字,心想这是老街道了,进去,见到有一个高悬“魏晋遗风”匾额的院落,据说这就是王(导)谢(安)故居了。乌衣巷与王谢家族在后世俗名显著,实在与唐刘禹锡那首题名为《乌衣巷》的诗大有关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成诗中名句。我依稀记得有一年曾来过这里,就没有进去。再过文德桥,建滨的同学引我们沿着河边走,说那里沿河有茶座。建滨的同学原本秦人,落户南京,从他的言谈观察,他离秦人已远,但好像也没有完全融入南京。秦淮河畔不时传来歌声,但男声唱的是腾格尔的《蒙古人》和《天堂》,女声唱的是韩红的《天路》。我困惑了:这是南京,还是蒙古草原?是秦淮河畔,还是青藏高原?看过去,河畔听唱的人还真不少,黑压压一片。《玉树后庭花》在当今时代,没有人唱或没有人会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南京——江宁——金陵或者说江南,就没有自己地域的歌曲了吗?噢,我明白了,这里所唱,都是唱给外地游客的。可是,外地游客哪怕是蒙古人或者西藏人,来这里是要听蒙古歌曲和西藏歌曲吗?我忽然想到全球化这个颇为时尚的词语。这就是全球化或者全什么化吗?在秦淮河畔,忽然听到《蒙古人》和《天路》,我感到极其别扭。或者说,再没有比这个更别扭的了。尽管这几首歌我平时也还喜欢,但在这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怎么听怎么不是味儿。一时间,竟有一种驴唇对着马嘴的感觉。

      孔尚任,《桃花扇》,李香君,刘禹锡,《乌衣巷》,王谢家族,曹雪芹,《红楼梦》,江宁织造,朱自清,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这些文学人物、文学作品以及与文学人物有关的物与事,让我们知道了南京——江宁——金陵,或者说,给我们塑造了南京的文化形象,给我们营造了南京的文化想象。说实在的,看到实地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那一刻我真的非常失望。这里是南京的夫子庙吗?这里是金陵的秦淮河吗?这是全国几乎到处都可以见的景象啊。与其说我们是冲着实地的夫子庙、秦淮河、李香君、乌衣巷来的,还不如说我们是奔着文学想象、文化想象中的夫子庙、秦淮河、李香君、乌衣巷来的。面对这巨大的落差,到底是有关文学作品描写得不真实呢,还是我们的文学想象有误?是古人与今人的心理感受有了不同了呢,还是全球化、一体化把一切文化个性都化没了?南京啊南京,江宁啊江宁,金陵啊金陵!这个南京,居然还是南京大学这个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的所在地,文化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夫子庙,总该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吧?     

      夜泊秦淮,让我震惊,也让我感到哀伤。

     

     

    邢小利,1958年生,陕西省长安县人。先后毕业于西安联大师院中文系、西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84年4月至1988年4月,任西安市文联《长安》文学月刊文艺理论编辑。1988年4月调至陕西省作家协会,任《小说评论》编辑,现为《小说评论》编辑部主任,编委,编审。兼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作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宝鸡文理学院兼职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顾伯冲:莫忘“自己也是百姓”
    • 下一篇:范超:满纸泪雨 一声老妈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