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陈仓:周厉王改革何以夭折

    作者:陈仓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8日 点击数:

    中国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改革家”应是周厉王,不过,他却是以“反面人物”载入史册的。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王,在位37年。史家对周厉王的唯一好评是“中国最早的改革家”,却因其“改革”导致身败名裂,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西周从昭王起就已“王道微缺”(《史记·周本纪》)了,到周夷王时,出现了“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史记·楚世家》)的局面。厉王面前只有两条路——维持现状不改革,等死!或者改革,拼死走出困境。

      为了振兴王室经济,厉王继夷王位不久,就起用“善于理财”,时称“好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做“卿士”。荣夷公的经济改革政策有三:一是下令将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准平民采樵渔猎;二是出售爵位官职,从富人手里取财;三是取缔平民开垦的“私田”,并从平民原有份地上增加税收。强行剥夺贵族经济资源动摇王室的政治基础,失去上层社会支持。卖官鬻爵出卖权力合法性和王朝权威,破坏吸纳人才的正常渠道,降低了官员素质,败坏吏治,中层成为腐朽的断层。贪官行政必然破坏规则,扭曲政策,以权谋私,使改革失去正义性,丧失道义和人心。强行剥夺贫民资产,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底层成了民怨沸腾的火山。荣夷公目光短浅的经济政策使王室单方面得到实惠,而普通贵族、平民均成了改革受害者,导致群起而攻之。如此改革,形同自残。

      在军事上,厉王力图武力解决以楚为首的称王称霸诸侯,重振王室的主导地位,改变周边少数民族屡次入侵的状况,解决积弱之弊,为此,他派虢公长父在南方作战。改革需要长期和平,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周厉王在经济实力不足,内政不稳,遇到重重阻力的情况下发动对诸侯和部落的战争,不但加剧了财政困难,而且进一步恶化了内外环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优先实现中原地区和平崛起,综合运用政治协商、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解决诸侯问题,用外交手段解决周边纷争,通过局部战争消除最主要的军事威胁。厉王内外树敌,如玩火自焚。

      厉王为了确保“革典”的进行,采用粗暴手段对付反对派(保守派),“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史记·周本纪》)。卫巫手下的人散在京城中监视在公众场合发表议论的“国人”,卫巫本人及其亲信则在宫廷周围监视官吏中敢对新政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高压手段取得短期效果,国人敢怒不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十分得意,自以为“吾能弥谤矣”。召公看到普遍积怨潜在的政治危机,劝告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上》)周厉王不听,继续倒行逆施,终于引起“国人暴动”。厉王的简单、幼稚、粗暴的做法无异于自杀。

      社会改革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没有普遍共识的改革很难成功。利益格局调整势必引起不平衡,不满意,“谤王”是贵族、官吏和民众对“革典”的正常反应。理智的做法应该立足于解放思想,微调渐进,先易后难,顺势而为。不同意见未必都是错误的,对“谤王”应该虚心听取,分类疏导,化解怨恨,以高压对待势必导致群情激愤。厉王充当朝野公敌,简直就是找死。

      周厉王改革的“死穴”在于没有认识到“王室一统”与“诸侯自治”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武王克商以后,对广大的东南地区实行“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建立诸侯国。统一的国家必须军权集中,诸侯地方军先变成诸侯争霸的工具,最后成为威胁中央的刀具。在分封制下,诸侯的政治身份存在逻辑矛盾。在中央王朝看来,诸侯的权力来自王朝,国相由朝廷委派,诸侯应是朝廷的派出机构,诸侯必须听从王命,朝贡纳税。在诸侯看来,我是自治地方,我的地盘我做主。诸侯王的家族特权、个人权力与王朝权威之间存在伦理矛盾。诸侯家族的自治权系成王所封,世袭罔替,诸侯后代继承父辈权力,并非朝廷任命。诸侯王位世袭制架空朝廷分封的“派出”性质。权力只为其来源负责,世袭诸侯王对成王之后周王的政治感情、忠诚度和责任心逐代衰减,诸侯逐渐离心离德,藐上,抗上,直至犯上作乱。

      各级政府事权应与财权对应。实际上,周王室与诸侯的事权与财权关系不清,诸侯的财权没有限度,对上义务不明确。诸侯向本地百姓征税,周王朝分配给诸侯的赋税任务又被诸侯分摊给百姓,结果是百姓没少缴,中央没多得。诸侯经济恶性膨胀,个别野心勃勃的诸侯王暗中扩充军队,尾大不掉。强势诸侯的军事经济扩张迫使其他诸侯为自强自保而扩张军力,中央王朝无力制止诸侯之间的武力争霸,弱势诸侯得不到王室保护,被迫结盟互保,王室失去权威,必然衰微。 

      厉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政治体制改革,适时“削藩”,实行中央集权制,或者中原地区与诸侯国“一国两制”,或者实行军事外交集权,人事、财政、法制纵向分权的“联盟制”。厉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粗浅改革没有兼顾王朝与诸侯、平民三方面的利益,以中央王朝利益和需要为宗旨的单方面改革政策很难行得通。

      “王道微缺”,周厉王不愿等死,本想拼死杀出一条血路,走出困境,结果决策不当,拼死成了找死,一场“国人暴动”结束了他的改革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孙蔚如诗歌选
    • 下一篇:张艳茜:申小平《这样活》书序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