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牛郎织女石刻造像及其人文价值

    作者:王新平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25日 点击数:

     

    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上的织女塑像。 许海峰 摄

     


    首届长安七夕文化节上的牛郎塑像。 许海峰 摄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传说是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在天河上鹊桥相会的日子。这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长盛不衰,主要缘于女郎织女坚贞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如今,七夕被赋予了“中国的情人节”新意而开始步入时尚流行文化的行列。

      在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保存着我国西汉时期的牛郎织女石刻像,距今已有2100多年。这两尊用火成岩雕刻的大型石刻圆雕比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前的石刻组雕至少要早三年(霍去病死于公元前117年,而昆明池开凿于公元前120年),成为我国迄今所知的时代最早的大型石雕。过去,在当地每年都有“石婆庙会”,但是,由于被误解为“搞封建迷信活动”,虽然香火旺盛,但规模和成果不大。近年来,当地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重大文化瑰宝的开发和利用。 

      公元前120年,即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南方云贵一带的南越国凭借当地昆明池(现滇池)浩瀚水域的天险,妄图阻挡大汉通向西南的道路,以形成与大汉抗衡之势。《汉书·食货志》载:“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目的是开凿一个人工湖“昆明池”来训练汉军的水上作战本领。修成后的昆明池烟波浩淼如天上银河,楼船往来穿梭,气势壮观。面对如此辽阔的水域,具有诗人气质而又痴迷神仙的汉武帝命人在池岸东西雕刻并立牵牛织女像,作为“天河”的标志。班固《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张衡在《西京赋》中写道:“昆明灵沼,黑水玄阯,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关辅古语》:“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这里的“左右”是有固定指向的,与我们今天看地图时所依照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同。“左”在古代是东方的别称,如山东称山左,江东称江左;而以西为右,这是因为古以南面为尊,帝王听朝时坐北朝南,则东为左、西为右。昆明池之浩大,就连太阳从池中东升西落都像起落于大海之中。其实这种“象天”思想不是汉武帝的创举。秦把都城从渭北扩展到渭南时就宣扬是“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引自何清谷先生《三辅黄图校注》),从而使都城有“人间天上”的梦幻神秘和庄严。而汉武帝将这种“象天”思想具体化了。沧海桑田,今天,“天河”茫茫早不见,牛女依然立春风。

      银河在我国古代也称天汉、银汉、云汉、天河,它寄托了古人无限美妙的想象。我们平常夜晚看到的银河,是银河系的密集部分在天球上的投影。银河系是宇宙中一个大的恒星系,由一千亿颗以上的大小恒星、行星和无数星云、星团构成,形状像怀表,中心厚,直径为十万光年。牵牛星,天鹰星座主星,一等星,俗称“牛郎星”;织女星,天琴星座主星,零等星,在牵牛星西北,两者隔着银河遥遥相望,距离约16光年。织女星表面温度10000℃,离地球约27光年,与传说中织女凄惨、冷清的境遇是截然不同的。牛郎织女的传说非常久远,《诗·小雅·大东》中已具雏形:“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报成章。腕彼牵牛,不以报箱。”春秋战国时期,牛女故事已趋完整成形。汉代是这一传说的辉煌鼎盛期,《古诗十九首》中有东汉人写牛女隔河相望的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遥远陌生的星球被人格化后赋予了爱情的魅力。 

      何清谷先生在《三辅黄图校注》中引俞伟超、汤池、胡谦盈等先生对石像的面目表情、眉发服饰、姿态动作以及所处位置地理变迁的描述,在详细分析后作出结论,现在二石像所在的位置与古文献记载吻合,即现处“石婆庙”中备受香火熏蒸、万民顶礼膜拜的石婆刻像为男相,即牵牛(牛郎)像;而真正的“石婆”在距此约1.5公里的长安区斗门镇村东1000米的棉绒厂“石爷庙”内,十分冷清。《三辅故事》“今案”中也作了详细描述:牵牛像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乡常白庄村东北1000米,俗称石爷,火成岩质,圆雕上半身像,通高1.92米,宽1.3米,像头部硕大,面稍左倾,短发、阔额、宽眉,交襟上衣,腰间束带,右手半举,左手平置胸前,线条粗犷,造型古朴。织女像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村东1000米的棉绒厂内,俗称石婆,火成岩质,圆雕跽坐像,通高2.3米,宽0.9米,像发辫后垂、面庞丰腴、口鼻稍残,有后人补刻痕迹,着右衽交襟长衣,双手环垂腹前,刀法简洁,造型古朴(《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101页》)。

      那么,为什么民间会把二者搞反呢?何清谷先生分析是出于民间的以讹传讹,因为《三辅黄图》作为一部记载秦汉宫室建筑的权威书籍,在引用张衡《西京赋》“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一句时把“左”“右”抄反了,《三辅黄图》引文为:“昆明灵沼,黑水玄阯,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今有石父石婆神祠在废池,疑此是也。”可能是这一点“左右”了人们的视线,起了误导作用;也有一种可能是,人们往往依据现在看地图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来判定实际方位,无形中以“上”(即北)为准,造成了与古文献正好相反的结果。不过,这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牛郎织女石像应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两座用火成岩雕刻的大型石刻圆雕已成为我国迄今所知的大型石雕中时代最早的,仅以“中国现有最早的大型石雕”这一点造势,即可吸引更多国人乃至世界的目光。所以,在宣传牛郎织女品牌,歌颂忠贞爱情主题的同时,还应在石雕保护上下功夫,以挖掘石雕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

      西安晚报:http://epaper.xawb.com/xawb/html/2009-08/24/content_161420.htm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刘欢的新作喜上《西安日报》
    • 下一篇:七夕如今还有谁在过? 庙会热闹商家却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