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范来利>>正文内容

    范来利:老闷

    作者:范来利 来源:长安区政府网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4日 点击数:

    老闷,是熟人对他的称呼,其实他姓杨大号志公,小名猪娃。其母共生五子,他排行为四,因此也有人叫他杨老四。之所以乡党叫其“老闷”,或许是因为他上了几年学,竟然连自己的名子都写不了,也或许是因为他跟比他小得多的伙伴一块耍时常吃亏,但只要被他抓住,就往哭里整,蛮的很。但也有人说他一点不闷,闷里不闷外。

    老闷是太乙宫人,生在大跃进时代,长在困难时期,因其家贫,父亲早逝,小时全凭隔壁临舍你一口他一碗的拌汤混大。老闷饭量大,修水库时一顿吃过三个“杠子”馍,还喝了两老碗包谷糁。因其饭量大,土地承包前从来没吃过饱肚子。他能干的老母亲去世时,尽管家里穷,还是在一间半祖遗的安间房里扎出了半间“厦房”,盘了个可间炕,铺了张旧芦席,东奔西跑,求爷爷、告奶奶,东挪西措,硬是给大儿、二儿、三儿先后都张罗了媳妇。后来老五都有了娃,老闷却还是光棍一个。因此,老母临终时都没合下眼。老闷,没手艺,没心眼,日子实在过不去了,就干起了偷鸡摸狗的营生,还没干上几回,就被公安逮了个正着,带了几年“银镯子”,吃了几年“商品粮”。回村后,老闷住在老大废弃的八尺两搭拉,驼峰一样脊梁的小房里,独自过日子。他卖苦力,进城蹬三轮,不赌博,不打架,再也不做犯法的事。攒了几个钱,三十岁的他也想娶个媳妇,可自身条件不好,便兴冲冲地跑到几里外的“贼村”,上了一个没了男人但留下一个女子的女人的门。那女人长的水色,高挑个儿,长辫子,眼睛都会说话,惹得村中不少人眼红,都说老闷命大。老闷带去了全部家当,铺盖行李、锅碗瓢勺,他把人家娃当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亲,架在脖子上游。谁知好心没好报,当吸干了老闷的货,榨干了老闷的钱,那女人便接二连三地抠烂老闷的脸,捋青老闷的下身,将老闷撵出了家门。他没法,只好在街上游,在柴堆里卧,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到临村的乡党姑跟前讨口饭吃。一年没下来,老闷像霜打的红苕蔓一样,没了一点精神,趁着天黑,精光光、灰溜溜地钻回了老家。没米、没面、没希望,老闷睡的土炕塌了半个都不管,连铺带盖窝成一疙瘩的被子像牛嘴里拉土,满屋子就没个人下脚的地方。整天东家混一顿、西家吃一口,人见人烦。

    打墙板,翻上下。多亏热心、泼辣的三嫂,看着老闷这样总不是个事,想起自己的娘家妹子,被男人嫌弃,气得浑身是病,几次要寻短见,就有意将他俩撮合在一起。弟兄、妯娌们一商量,都说好。尽管那女人有病,不能生育,个子又小,离婚时还带来个女子,但老闷不嫌;尽管老闷家贫、不灵窍,光有一身好劳力,但这女人高兴,三下五除二就结了婚。那女人精明、老闷能干,人合心,马合套,两三年下来把个穷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弟兄们也帮忙,把躺在炕上望星星的老屋瓦了,老闷自己出力在门口挖了一眼十来丈深的井,安上了水泵,吃上了自来水。女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女人快快活活地做饭,支在砖摞上的小案板净了,娶过几房媳妇的炕热了,门口除了蒿草的菜地绿了。那女人没了闷气,脸慢慢红了,胸慢慢高了;老闷没了肚子饥,眼窝也平了,声音也大了。
       
    看着村里新房一座接一座盖,土房变成了平房,平房变成了两层楼,那女人说:“这光种地,够吃不行,咱得进城去,想办法挣些钱。”老闷说:“能成”。于是,两口子撂下十四、五岁的女子,赤手空拳就进了省城,开始拾破烂儿,混了没几年,还真捏上了点零花钱。看着别人养猪赚大钱,那女人又说:“咱也喂猪,人家能闹,咱也闹”。老闷说:“对”。说闹就闹,他俩在城边头租了二亩地,拣了些烂砖头,买了点水泥,盘了猪圈,盖了窝棚,逮了十几个猪娃,办了个没字号的养猪厂。媳妇坐镇,铲屎刮尿,老闷天天沿街没黑没明地收恶水。两口子不怕脏、不怕累,一个心眼光挣钱,夏天与苍蝇、蚊子为伍,冬季与寒风、冰雪为伴,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谁也没想到老闷和媳妇这一闹就是八年多,而且闹出了名堂。

    现在的老闷,腰间挎上了手机,开起了新“时风”,走路咚咚地;媳妇穿着大圆口的紧身上衣,雪白的休闲裤,胸膛比当姑娘时还高,见说话就喜地咯咯地。有上百头滚瓜溜圆的猪的猪厂,成了老闷两口子的聚宝盆。去年他俩拆了爷爷盖的安间房,花了近十万,一伙盖起了三间水泥现浇的门房和三间上房,外带一个地下室,正中是栗红色的大铁门,结实壮观。媳妇爱好,今年又花了两三万进行了装修,铝合金的玻璃窗,四开扇的落地门,黑胡桃的窗门套,八乘八的全瓷防滑地砖,弄的比城里还阔。灶房还是那热炕,但是用水泥板盘的;锅头还在,但多了沼气灶;还有自家的井,自家的泵,自家的塔,一拧水笼头哗哗的流,得多少用多少,甭提多美了。卫生间有太阳能,有电热器,一年四季能洗澡;宽敞的院子里,捶大的红艳艳的西红柿一兜篓、一兜篓地挂着;嫩闪闪一尺多长带剌的黄瓜,一根挨一根地吊着;绿油油的大葱,一行行肩挨着肩,直楞楞地争着抢着往上窜。

    在老闷的院子转一会,在老闷的屋里看一会,在老闷的炕沿坐一会,跟老闷两口谝一会,你会感到真爽,你会由衷地感叹:“连老闷都能发家,这社会真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范来利:不爱王莽不由我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