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小侠>>正文内容

    中国现象:陪读母亲—小环妈妈走了

    作者:王小侠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02日 点击数:

    小环妈妈走了,瘦得像一把骨头,脖子像一根细棍,是撑不住头的。

    几十个阳光少年恭恭敬敬地给小环妈妈挨个上香,虔诚地将香举过头顶,鞠了三个躬,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有两个女孩子已经哽咽地泣不成声。因为他们都是吃过小环妈妈的饭,想起那可口的摊煎饼、爽口的凉鱼,筋道的手擀面、还有那萝卜菜盒子、仁汗(一种野菜)菜盒子,这些孩子们再也吃不上了啊。孩子们说:“妈妈,您走好”……

    小环妈妈今年只有四十七岁,但是老天却剥夺了她生的权利,永远的走了,那是因为生活的艰辛和重担还有小环刚强的性格。

    小环和丈夫是中学同学,他们青梅竹马,丈夫是当地公认的聪明娃,看书过目不忘,为人豪爽、大气,他们也赶上了高考的末班车,可是大家一致看好的小环丈夫却以三分之差没能进大学校门,复读一年却差了八分,原因是农村学校当时没有英语老师,英语拉了分数,于是情投意合的他们结合了,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很快,两个像他父亲一样聪明、虎实的男孩诞生了。

    爱情是烂漫的,生活是实际的,每天都要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农民之能在地里刨食,于是他们每天泡在地里,田边的塄坎都要侍弄的平平整整,为的是多打粮食,可是化肥昂贵,种出的粮食只能勉强够吃,看到别人种西瓜发了财,小环的丈夫也种西瓜,黄土高原由于光照充足,种出的西瓜非常甘甜,于是西瓜地里搭上了痷子(临时棚子),蚊虫盯的小环满腿包,晒黑了两口子的脸颊,经过两口子辛苦的鏖战,西瓜确实丰收了,可是由于大家都盲目地种植,价格却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一半,于是没黑没明的卖,后来一计算,和种粮食差不多。

    看到别人做木器发了财,脑子灵活的小环丈夫也准备开一个木器作坊,虽然他没学过木匠,可是他一看就会,不就是尺寸要量准确,工艺要细致么。可是本钱从哪里来?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只有伙计们凑了,于是东挪西借,木器作坊开张了,由于是小规模,没有先进的设备,做出来的家具,做工很粗糙,销路成了问题,只能送到城里的家具店里代销,所谓的代销,就是你雇车给人家拉去,卖了人家才给你钱,没卖你还要雇车再拉回去,三番五次地往城里跑,人家老板冷冰冰地说:“还没卖呢,你那啥东西吗,做工那么粗糙的,谁要?不行了你就拉回去,我这店里地方有限。”好不容易卖了的,老板却说:“你过两天再来取钱,都是熟人买走了,也没挣多少钱,钱还没给呢!”就这样几次你搭功夫又搭盘缠的,你自己都不来了,时间长了,家具的门子也变形 了,家具店老板说:“你来拉你的东西,这里生意不行了,我准备转行呀!”可是钱没挣着,还要再雇车去拉,自己磨磨蹭蹭,老板关了门,连尸首也没了。

    经过几次创业的挫折,本来很聪明的小环丈夫也心灰意冷了,啥也不想再干了,迷恋上了打麻将、飘三页(扑克游戏)。这时,小环却提议丈夫买一个加工粮食的磨子(农村磨面用的),磨子买回来了,虽然只是分分厘厘地挣一点加工费,可是家有万贯,不如有一个破店,于是漂亮的、贤惠的小环半辈子就是在磨房里生活的。每天没黑没明的打磨子,有时,早上五点就走了,饭也顾不上吃,农村人现在也会享受,把麦子送到磨房,人就走了,谁也不心疼粮食,再加上小环又和气又实在,几十斤、上百斤的麦口袋,小环一个一米五五的小个子就倒进了磨子,磨一遍再磨一遍(农村人生活好了,也要吃细面,磨得次数越多,面越白),然后再把磨好的面灌进面口袋,口口扎紧,等人来取。不光是本村的在小环这磨麦子,就连邻方打元(附近)别的村子的人都到小环这磨麦子,因为她不但磨得细,收拾得干净,不糟蹋粮食,加工费也收的很低。就这样苦着累着,丈夫和小环经营着磨子,丈夫曾经的豪情也磨光了,为了生活  ,两口子每天在磨坊里唱着自己爱情的颂歌,就这样艰苦的生活,小环从来都没觉得苦,她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丈夫虽然现在事业没有起色,可是在她的心目中,丈夫是最优秀的,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而且孝敬公婆,从来对公公、婆婆都是恭恭敬敬,丈夫有时和不给自己帮忙的婆婆还发个脾气,而她从来不吭声,还在中间灭火,丈夫有时替换她磨面,她就回来做可口的饭菜,不但自己吃,还叫上公公、婆婆甚至丈夫的弟弟、弟媳以及孩子一起吃,由于手里有零钱,经常背着丈夫给丈夫弟弟孩子的零花钱。

    就这样,靠这个磨子,年复一年的苦累,再种上庄稼。人常说,不怕慢,单怕暂,两院房子在小环和丈夫瘦弱的肩膀上撑起来了。这中间受了多少苦,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明白,所以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自己的后代再像父辈一样的生活了,必须脱了农民这层皮,走出这黄土地。

    果然如愿以偿,聪明的儿子考上了省城一中,那不是每个人都能进的学校,省城里有钱的人家拿着几万元,分数不够线,照样不收。第一学期,儿子的学习还不错,可是第二学期,孩子由于接触周围有钱的学生多,心里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网络的诱惑,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滑,尽管家里有磨子,还要给丈夫和小儿子做饭,实在走不开,但是为了大儿子的前途,小环毅然决然地在大儿子学校附近陪读,果然凑效,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儿子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豪侠仗义之人,经常领着同学,好朋友到租住的房子来吃他母亲做的家常饭,有的女同学爱吃凉鱼,搅团,小环就不厌其烦地专门给单独做。每过几天回去还要蒸几天的馍,给在家里的丈夫和小儿子把干粮预备上,就这样坚持了几年,儿子终于参加高考了,却因为发挥失误,差了五分,于是,吃小环妈妈饭的别的同学考了一拨走了,小环不甘心,自己的孩子那么聪明,不可能考不上大学,再坚持一年,于是一年又过去了,这次却因为作文写跑题了,差了十二分,于是又一拨吃小环妈妈饭的学生纷纷考上了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小环妈妈病倒了,以为是感冒,于是上医院检查,结果一查,直肠癌晚期,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中,这时丈夫觉得自己是那样愧对他的妻子,倾家荡产也要救她,每天放疗、化疗,钱这时就是纸片片。尽管隐瞒着妻子,可是聪明的妻子给前来看望她的好朋友说:“咱又不是傻子,和那些癌症患者住在一个病房,看着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能不知道自己得的啥病,你们替我劝劝我那个死鬼,不要再花钱了,钱留着娃还要上大学。我管不了了,过一阵我就要到那“冬暖夏凉”的地方(地下)享福去了,说着,竟然笑了。”瞧瞧!人都要死了,还念念不忘孩子要上大学,大学究竟是他妈的什么玩意?要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这么顶礼膜拜?

    尽管小环丈夫尽了所有的力量还是没能搭救住小环的命,有人说,小环是打磨子累死的,有人说她是命太强,和人攀比气死的,懂事的孩子由于内疚,一夜白了头。临走的时候,贤惠的小环拉着丈夫的手说:“你还年轻,再找一个,只要对我娃好就行,一定要把儿子供给大学毕业,对婆婆说,你儿脾气不好,你自己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我大(公公),我再也不能尽孝了……”

    村里的每个人,上至八十岁的老者,下至七、八岁的孩童,没有不哭的,因为她走得太早了,人太好了,没有吹鼓手(在这里有个习俗,父母健在,不宜大操大办),小环的衣服还在墙上挂着,人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只灰色的大蛾子绕着小环的衣服,一直在飞,久久地不肯离去,直到,起灵了,蛾子就随着灵柩一直飞到了村子西边……

    风在流泪,不舍得贤惠、乖巧的小环,几十个儿子的同学齐声喊着“小环妈妈,一路走好”。

    这就是中国人,中国苦难农民的一生,谁来解救中国苦难的农民?随着土地的缺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中国的高考制度什么时候才能改革?

     

                             王小侠2009-8-1于家中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雨夜登泰山
    • 下一篇:爱人是一杯白开水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