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根在长安>>正文内容

    秦岭终南山下线警老刘

    作者:记者 李杰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03日 点击数:

      

      ▲老刘目送列车驶过,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

      

      地方上称分块包片的警察叫片警,而老刘在秦岭终南山下的西康线小峪警务区分管12公里长的铁路,大家就叫他线警。在这12公里长的责任区里,有6公里是隧道

      一个月磨穿一双胶鞋

      又是一个周末,上午10点。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西安南站派出所副所长赵宝山,急匆匆地从长安区引镇赶到12公里外秦岭终南山下的小峪警务区,上了2楼东头,一个劲地敲门喊道:“老刘,老刘,通知你明天去市里检查身体呢!”没有回音。突然,从楼道上响起了脚步声,随行的警察说:“老刘回来了!”

      老刘身着警服,一只手擦额头上的汗,一只手握着巡视专用的手电筒。与其他警察不同的是,他脚上穿着一双胶鞋。老刘解释说:“两双皮鞋都穿坏了,太费钱就换成了胶鞋,没想到才一个月就又磨穿了。”赵宝山副所长说老刘就是这样的人,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老刘54岁了,按照相关规定可以退居二线,或者回家休养,可他就是不愿意。现在他老婆、儿子都到了北京,而他硬是不肯去,说这里总得要有人,他要是走了哪个年轻人愿意来呢?”

      原来小峪警务区在西康铁路通车时,配备了老刘在内的两名警察,可是那名年轻警察干了几个月后就要求调走了,只剩下老刘一个。6年过去了,老刘依然充满激情。在这里,老刘曾经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到嘉奖两次,评过岗位标兵一次。如果从他1971年参加铁路工作算起,他已在铁路线上干了36年了!

      村民眼中的保护神

      “共产党员像刘师傅这样的人应该再多些,这么大年纪了,和他一起来的工长、班长早都换了几轮,而他一直在这里,哪怕是半夜也要出去巡查!”长安区引镇太平村村支部书记李撑平说起老刘,一脸的敬佩。

      小峪警务区就在太平村,因为修铁路,将村子劈成了两半,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农民不但种庄稼不便,而且放牛羊也不便。为此,村民和老刘没有少发生矛盾。可老刘总是不厌其烦地到村子里做工作、讲法规、和养牛户签协议,不让畜生上铁路。他一次不行,再去一次……

      2000年12月15日,西康铁路刚开通那阵子,小峪站治安很乱,附近几个村子围车叫卖、盗窃运输物资现象非常突出,安康公安处治安队派警力多次整顿,但效果不理想。老刘硬是坚持调查,不分春夏秋冬蹲守,将掌握的一手材料上报之后,最终将犯罪分子抓获,那次一共有5人被判刑。

      通过这次事件,现在村子里连以前喜欢偷鸡摸狗的人也不敢胡来了,大家都把老刘当成保护神。

      和有前科人员交朋友

      老刘说:“这个站是我自己要求来的,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我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现问题。”西康铁路刚开通时,小峪警务区的条件很差,没地方吃饭,也没有电视机,连买东西都没地方去,真是有钱没处花,离最近的集市引镇也有12公里。“现在,这里条件好了,还是没有年轻人愿意来。”

      在老刘的辖区,有一乡一镇,三所小学、一所中学,约上万人。他每天早上6点出发沿铁路巡视,直到下午1点才回来做午饭,然后3点出发到晚上七八点回来。

      在老刘调查取证判刑的5人中,现在有4个都刑满释放回来了。老刘开始也有过担心,会不会遭到报复。现在,真没想到关系还不错,其中一个今年才23岁的小伙子,还和他成了忘年交。一天,老刘正在巡视,突然身后有人叫他“刘公安”。他先是一愣,连忙问:“你啥时回来的,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小伙子回答:“刚回来,能介绍个工作吗?”后来,他们两人畅谈了两小时。老刘说与这些人打交道,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触犯了法律,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说起最愧疚的事,老刘认为对不住老婆和儿子。自儿子上学以来,他从没有关心过,令他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在西安一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已经在北京工作并买房定居,现在老伴也去了北京。

      其实,老刘的工作,在外人看来十分危险。6月24日下午5时左右,老刘在小峪隧道与天池隧道之间的铁道上巡视,突然一列由西安开往贵阳的列车未鸣笛就飞奔而来,直到距离大约100米时,才被老刘发现。顿时,他一个横向躲闪才避免了一场灾难。尽管如此,老刘说:“如果领导认为我还可以,我愿意再呆下去。”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离休老人19年当农民
    • 下一篇:卡车底下好乘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