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生态长安>>正文内容

    长安区小五台“金仙观”旅游新记

    作者:aet-6768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8日 点击数:

      长安人网讯 驱车到长安,过香积寺向南,环山公路西拐,子午收费站东侧路南有不宽的路口,走进去便走进了唐时的子午古道、当时连通巴蜀的古道,也是拜谒道教名观金仙观的必经之路。

       

      

     这里山体连绵,林海苍翠,泉水潺潺,古迹便布,果树枝沉,鸟语花香。循着古道穿过历史悠久的南豆角村,村南口两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柏犹如花甲而壮年的老人,注视着途经此地的陌生过客,岁月悠悠,生命如歌。

       

       

     

     沿子午峪向山上行驶,一路山道弯弯,坎坎坷坷,曲折回旋,果香阵阵。几弯过来却遇一农用车,因载山栗过重而熄火待发,暂时阻路。停车等候时,只见一农夫一人一骑从我们身后狂奔而过,顿时尘土飞扬,古道朦胧。混沌间浮现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历史景象,此情此景宛若穿越时空将人们带入大唐盛世。尘埃落定回到现实,几多感慨:人们从骑马到开汽车的转换,跨越了漫长的历史长河,马与汽车并驾齐驱虽远离了都市,但却更加贴近了历史。

       

        

      

    进峪三公里左右,路边有一座拱型石桥,传说是左宗棠捐资兴建。离此不远,一棵千年古柏与之相伴默默无闻。再走不远石砌的镇水“龙王庙”扼守在小溪弯道处,斑驳的石楣上依稀可见“掌握水所”字样,与前方十数米的慈善桥遥相呼应。古迹为子午峪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又凭添了许多神秘色彩。过桥后左转,眼前豁然开朗,一块透着灵气的硕大立石巍然耸立。左边书“金仙观”三个红色大字,大气、飘逸,右边镌刻韩文“金仙观”为绿色,一红一绿相互映衬,对比自然。跨过溪水,走到巨石的背后,“终南福地”四字遒劲有力。

       

        

     依石仰望,金仙峰映入眼帘,山头突兀一石宛如一老翁头像,山峰自然为其身体,面西向东正在谈玄论道,整个造型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分明一幅天然的“老子论道图”。此景乃上天所造,非人为雕凿。鬼斧神工,道化金仙。在通向道观的石壁上,著名国画大师刘文西题词“美在自然、美在发现”是最好的诠释。

       

         

     

     沿着坡道缓缓向上,左侧依山而建的错层建筑,规模不大,气势不凡。最先映入眼帘的两层圆形琉璃瓦建筑则是吸取了唐朝及韩国道教建筑风格,与北京天坛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眼前一亮。正门上方“金仙观”三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两旁抱柱联“终南有福地千年古道连子午,海东续仙源百世烟云衍全真”,对金仙观进行注释与概括。

       

        

     

     西汉文帝时期,朝廷在子午谷内随山就势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名为玄都坛。后来,在终南山修道的隐士们依着这个祭坛,修建了许多道观,分布在祭坛四周,其中,最著名的是金仙观。唐朝是中国道教活动的高峰期,子午谷内的道教活动也十分兴盛。晚唐留学长安的新罗人金可记放弃仕进,隐居这里,为韩国修道第一人,后羽化于谷内。生前在谷中除学习钟离权内丹术外,还种植许多花果,“果峪”之名因此而得。

       

         道观由中轴线一字排开,两面对称。拾级而上大殿右侧,沿小路向上攀爬,钻过茂密的竹林,在曲折、蜿蜒、陡峭、湿滑,仅能通过一人的羊肠小道上迂回。临近玄都坛须侧身钻过“一线天”的石缝,贴石回转、翻上石脊,跨过铁桥方能登临极顶。玄都坛上环顾四周:东边小五台山脊上的庙宇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清晰;脚下子午古道由北向南,蜿蜒地通向终南深处;西面山坡红叶片片,秋意盎然;北面下方红叶与金仙观大殿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相应成辉,妙趣天成。远方长安城历历在目依稀可见。此时的金仙峰在五彩斑斓的簇拥下凭添了黄山之秀、华山之险。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悠久的历史传说又使其具备了特有的洞天福地的仙风道骨,真乃人间仙境。

       

         

     玄都坛青砖墁地,肃穆雅致,平整自然,一方刻有玄都坛字体的石碑默默地杵在坛东,眺望着道教神仙起源之西方;两旁各一方带有园孔的无字石碑忠实地守护在两边。据当值的贾师傅讲,不久前长安区文物管理部门在这里考证出玄都坛的建造标准符合秦时的计量标准,我们则煞有介事的“推论”,根据铺墁的方砖大小不一,至少应该是秦一统初期---度量衡没有完全统一的时候。在晴空朗朗的秋日,在群山环抱的玄都之颠,远离都市,远离喧嚣,抛开凡市间的一切琐事,静心打坐于此,让被尘世拖累已久的心得以休息,得以充实,达到空灵。

       

      

     

     逐渐远去的阳光使身后小五台庙宇的色调凝重许多,对面山峰也被一线光晕笼罩,山下的古乐虚无缥缈般地在耳畔回响,我及玄都坛、金仙观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金仙观、子午峪观光小贴示:  

       

    1.自驾车:距西安40公里,走长安子午大道,在南口右拐。离子午收费站50米处南侧有一路口,路边有“子午庄园”和“北豆角村农家乐”广告字样,从此进去4.5公里就到目的地。金仙观设有停车场,但19座以上的车辆不便进去,可停30余辆车。

       

    2.乘公交车:从金华北路或长乐公园门口乘坐游9路(原320路)公交车,在子午站(北豆角村)下车,子午峪口有蹦蹦车或小面包车进山,也可徒步进去。

       

    3.骑自行车:可在子午大道北口集合,沿上述路线行走。除常用装备外还应准备一些创可帖类的药品。若安排攀登小五台和玄都坛,则需要一天时间,需要准备午餐。金仙观可免费提供开水。

       

    4.沿途可参观南豆角村北门、南门遗迹,瞻仰村南“社公爷”石像,村碑及两棵千年古柏树。

       

    5.浏览左宗棠捐资兴建的石桥、石桥旁百年古柏、镇水“龙王庙”,慈善桥等历史遗迹。

       

    6.可攀登小五台,锻炼体魄。金秋时节还可尽享“果峪”丰盛的果实。拜谒道教名观金仙观,登临玄都坛,在此品茗、对弈不失修身养性之最佳境地。

       

    7.道观之内严禁喧哗,禁止衣冠不整者进入大殿。严禁在攀爬玄都坛时向下投掷石头,请保护沿途古砖瓦。攀爬玄都坛时请穿登山或防滑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野草缠死风景树
    • 下一篇:羚牛窜下山横冲直撞连伤5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