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生态长安>>正文内容

    踏青您给秦岭留下了什么

    作者:轩辕杨子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4日 点击数: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又是踏青的好时节。作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的秦岭北麓,被喻为古城西安的“后花园”。周末聚亲会友,到车程数十分钟的山中,去欣赏风景各不相同的峪口,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感受那心旷神怡的幸福,成为很多市民踏青的第一选择。然而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一些游人除了带去旅途的脚步外,不经意间的行为和习惯已经对秦岭北麓环境造成了破坏。

      一日游带来的垃圾问题

      清华山,在距西安市正南偏西一点的20公里处,作为秦岭山脉的一个小山头,这里还没有开发。4月12日,记者随着曹先生一家6口组成的“家庭踏青团”来到这里,山脚下就是随处可见的垃圾,一些塑料袋挂在树枝上显得格外刺眼。

      上午11点,大家一起上山,走到半山腰处,一块较为平整的地面显然吸引了曹先生家人的兴趣,看来午餐、休憩是找到了地方。一张大塑料布成了餐桌,几块砖是凳子,这种以天为盖、地为铺的意境确实让人羡慕。曹先生为家人准备的食物也格外丰富,小孩有膨化食品,大人有熟食啤酒。“出来玩多带些吃的,家人坐在山上一起吃东西感觉真不错!”曹先生告诉记者,全家老小都很享受这种惬意。美餐固然好,然而之后一大片垃圾如何处理?曹先生和家人似乎都没有想太多,自带烤肉的竹签已经被扔得到处都是,塑料袋也随风乱飞。在记者的提醒下,曹先生显得很不好意思,连忙把周围的垃圾又归置了起来,“平时确实没咋注意过这些,光想着玩了,而且一家人吃吃喝喝,最后要带回去的垃圾太多,觉得很麻烦。”

      携带着垃圾确实给游客带来不便,可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那大自然该承受多少丢弃物?仅仅清华山这样一座普通的山头,垃圾随处可见。“我也在山里扔过垃圾,当时根本没想太多,只想着轻轻松松踏青。”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游客,他们大都是一日游的客人,其中近80%的人都随意丢弃过垃圾,只是个别游客每次随身将垃圾带回。

      山中农家乐带来的污染

      随着秦岭日益为西安人青睐,吃农家饭也成为城里人的向往。山中昔日贫困的人们办起了农家乐,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大自然的赠予获得了不少收益。一些农家乐主人带着客人们“零距离”接触大自然,赢得游客欢心,家中从厨房到厅堂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增加的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对自然有怎样的污染。

      “我有一次住农家乐,主人就把我们带到附近的河道去玩,当时大家觉得挺开心,可是后来想想,那么多游客有人在河里洗脚,有人在河边吃东西、喝酒,无形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挺厉害。”大学生张叶说,自己如今再去爬山,已经非常注意对大自然的保护了,并且也告诫周围人,即使住农家乐,也尽量不要去破坏原本的生态平衡。驴友中国网站的负责人小怪告诉记者,在他去过的秦岭的很多地方,河水污染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在随着一日游增多,太平峪河道两边一直延伸到太平峪森林公园门口,只要人能下去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碎酒瓶,全是游客扔的。”提起这些,小怪的语气里尽显无奈和可惜:“我记得以前太平峪的水是很清的,但现在河道污染已经挺严重了。”

      除此之外,农家乐吸引来的游客数量逐渐增多,无形中需要承受的垃圾负荷也在增大。上王村某家农家乐的阮老板告诉记者,自己从2006年开始经营农家乐,如今整个上王村已经有300多户农家乐。“一般旺季我们一天接待100多个游客,随之带来的垃圾量确实不少。”阮老板说,自己家有菜园,一般客人剩下的饭菜都被当成了肥料,村里还组织有专门的垃圾车,每天按户来收其他的垃圾。“但游客一多,后面山上的垃圾确实也多了,而且也没啥人管理。”

      据了解,政府相关部门早在几年前也规定对在沿山、沿路、沿河开设的农家乐项目,应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进村庄、进城镇,实现集中发展,加强规划、提高标准、严格管理。但像上王村这样统一来处理生活、餐饮垃圾的村庄并不多,对山中散落的农家乐来说,问题就更加严重了。

      驴友成保护秦岭的先行者

      据了解,目前秦岭已建成森林公园30个,其中国家级8个;风景名胜区19个,其中国家级3个,是全国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密度最大、等级最高、特色最明显的生态功能区。“秦岭北麓72道峪,除了开发过的景区,现在很多人都是去未开发的地区,那里污染更严重。”驴友村口说,相较一日游的游客,驴友的环保意识其实非常强,而且经常自发组织一些“保护秦岭环境”的公益活动。“去年10月份,我们150多个驴友去了宁陕县的平河梁,每个人分两个环保袋收捡垃圾。”记者从村口的活动照片上看到,每个驴友的环保袋到最后都装得实实在在,垃圾各种各样非常多。“我们要保护大自然,让秦岭绿起来,现在一日游的人们应该也提高素质,出来玩不要只顾自己高兴,而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

      小怪说,大部分驴友不仅自我环保意识很强,对这些破坏环境的游客们,一般都会好心制止,但难免存在尴尬。“我们提醒别人不要乱扔东西,或者尽量少带膨化食品和塑料袋之类难降解的东西,可往往会引来他人不友好的言语。”“我们驴友就很注意这些,每次出去带些挂面和炒好的菜,水源就近找,在营地用炉头和气罐加工就可以了。”村口告诉记者,每次外出,他们将能降解的垃圾集中起来处理,不能降解的一定会打包带回。“我们的口号就是:‘给秦岭只留下脚步’。”

      另外还有一些“极端”环保的驴友,连“营地选择”都十分严谨。“在国外,选择户外活动的营地时有严格限制,在固定的地方选择营地,才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大破坏,如果总换地方,反而影响大自然环境。”一位资深驴友解释说,“另外,还是尽可能不要在山里处理垃圾,即使能降解的垃圾被处理了,还是会使山中环境受到破坏。”

      秦岭环境监管的空白亟待填补

      太平森林公园的前台接待员小张介绍说:“2007年我们这里建了11个环保厕所,沿途大约50米内就有一个垃圾桶,每个景点的平台处也都放有垃圾桶。游客乱丢的垃圾基本上就是矿泉水瓶、可乐瓶、塑料袋,还会有一些电池之类的,我们每天有专门的环保工人不间断打扫、处理,保证环境清洁干净,也为大家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同时我们也会去提醒游客提高环保意识。”开发过的景区环保工作能保证,未开发的地区该如何管理?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经常去做环保工作的驴友,都有同样的无奈:“由于区域无人管理,有人破坏环境,想去彻底清理都很难。”

      市旅游局法规教育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政府监管主要是针对下属旅游经营者,而对游客的监管还略显空白。”规划发展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我们对通过等级评定的旅游景区都会有环保审核,包括空气质量、地面水、噪音、垃圾处理等方面评估的情况,从审核情况来看,这些旅游景区的环保工作做得相对还比较好。”然而他也坦言,一些未开发的公共开放性区域,因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主管部门,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我们也接到过对于此情况的建议和意见,并且做过调研,但实际落实是需要很多部门互相协调配合才行。”

    据了解,去年我省设立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秦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初步预算资金确定为10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秦岭恶化的生态环境,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大自然子孙后代的普通游人,是否也该在心里敲响警钟,试问自己,除了脚步,还给秦岭留下过什么……

    (记者 轩辕杨子 实习生 郭世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周末踏青驴友剧增
    • 下一篇:驴友周末进秦岭山中踏青 一天被扣上千打…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